必修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凯拉库姆水库周边是棉花种植业和葡萄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环境问题。图为凯拉库姆水库所在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凯拉库姆水库最主要的作用是( )
A.调节阿姆河径流量 B.提供农业灌溉用水
C.增加下游植被覆盖率 D.防止荒漠化加剧
2.凯拉库姆水库周边发展葡萄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夏季水分、热量充足 B.劳动力丰富廉价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种植技术水平高
3.凯拉库姆水库周边大力发展水稻、葡萄种植会造成( )
A.咸海面积扩大 B.荒漠化加剧 C.草地面积增加 D.河流水量变大
茶树喜酸性土壤,活跃生长pH范围为3.5~4.5。湖南长沙岳麓山也有茶园(如下图),在岳麓山的茶叶历史上叫做“岳麓毛尖茶”,芳香怡人,滋味甘醇。20世纪90年代以后,茶园承包给了个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大量使用了有机肥和复合肥或者单体化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尿素、氮肥等。长沙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采集了茶园的土壤,测得土壤pH值为3.16,为极强酸性土壤。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茶树适宜在我国南方生长而不宜在日本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5.90年代以后,岳麓山茶园土地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A.土壤污染,肥力下降,酸化明显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红漠化
下图为世界上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状况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7.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商品率低 B.机械化水平高 C.科技水平高 D.生产规模大
我国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少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增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9.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利用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10.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色农产品具有“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特点,同时该自治州也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下图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略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导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深度贫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土壤
12.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①冬季气温较高 ②东西方向狭窄 ③垂直差异显著 ④生态环境良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微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下图为某微农场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科技 C.政策 D.劳动力
14.如果在城市地区推广微农场,其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
①削弱太阳紫外线辐射 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③增强城市雨岛效应 ④减轻水源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中甲、乙、丙三地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5.与甲地相比,丙地 ( )
A.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大 B.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高
C.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春旱严重,影响冬小麦返青
B.乙地交通的改善,削弱了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
C.丙地光照充足,农作物一年三熟
D.三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其农业地域类型不同
17.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下列各题。
18.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9.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阳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等地开花结果。
回答下面各题。
20.“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全球气候变暖 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21.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 )
A.光热充足 B.土地廉价
C.市场广阔 D.空气质量好
二、综合题
22.读美国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和②所在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造成两地农作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我国三江平原也有上述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其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不利条件是 。
(3)影响③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4)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化特点,体现的地理学思想是 。
23.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和“美国的农业区划图(丙)”,回答问题。
(1)判断图乙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
(2)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牧区的发展现状,图甲中我国内蒙古牧区应借鉴图乙牧区的哪些有效措施?
(3)图丙中A、B、C三地的农作物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说明其特点。
(4)美国的农业区划图中D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4)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参考答案
1-5BCBDA 6-10DADCB 11-15ACBBD 16-20BDCBD 21-25C
22.(1)商品谷物农业 热量
(2)有利: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任一点)不利: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3)市场
(4)因地制宜
23.(1)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2)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划区轮牧,降低载畜量,减轻对天然草场对压力;改善牧区的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延长产业链;开辟水源,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培育良种。
(3)春小麦、玉米、冬小麦、商品谷物农业;
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4)乳畜业;
区位: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24.(1)位于北京城郊;接近消费市场,运输成本低;附近水源丰富。
(2)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水资源缺乏。
(4)纬度低,光热充足,一年四季连续生产;降水较丰富。
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