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8 14:4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说出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
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解释呼吸运动的原理。
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呼吸系统、胸廓、胸腔组成的图片和呼吸过程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利用图片及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分析气体流动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小组体验分析,各尽其能,充分享受合作中的愉快。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三、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欠缺、学习习惯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倡导分层次教学,倡方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重点: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五、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 2、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课前准备: 肋骨与膈肌变化对呼吸运动影响及气压变化对气体流动影响的演示实验用具、肺泡结构模型及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六、教学设计:
趣味导读
每个人都是伴随着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有人说这哭声表明了人来到这个世上要遭受着苦难,其实不然。事实上,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你与这个世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此你再也离不开空气了,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你想知道它是怎样进行的吗?播放大雾版北京,激发学生兴趣。
板写课题
新授:
自主学习
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目标1:说出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2: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目标3:解释呼吸运动的原理。
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明确目标,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并标注疑惑点
(二)、知识梳理与拓展
1、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投放图片让学生认识并及时巩固练习)
(2)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好?(让学生阅读课本插图的文字部分分析、总结鼻呼吸的三个好处------清洁、湿润、温暖并联系跑操时的相关注意事项)
(3)肺有什么功能?在呼吸系统中谁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
(4)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有哪些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示肺泡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5)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
(6)什么是呼吸运动?(让学生把手放在胸骨或肋骨处,做深呼吸,仔细体验感受一下呼吸运动)
②投示图片介绍人体胸廓的构成:
骨:胸骨、肋骨和胸部脊椎骨
肌肉:肋间外肌和膈肌
③演示肋间外肌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④演示膈肌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引导明确:肌肉收缩会变小变短)
(三)、合作探究
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呼吸状态
肋间外肌
膈肌
肋骨、胸骨
胸廓前后径和上下径
肺内容积
肺内气压
呼气时
吸气时
七、达标检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下设计的,从着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动脑,层层深入,突破难点,体验思考的快乐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历经思考的历程是我这节课的成功所在。在此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着眼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多样呈现,加深理解。自制模型,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