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1课时)
解读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及实物,引导学生学习血液的组成及功能;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血液有了直观的了解,也知道血液对于我们人体来说非常重要,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是学生对于血液的具体组成及功能等知识的了解是有限的,还存在着很多的疑惑。本节课让学生通过两个观察实验,认识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1)通过对分层血液的观察和分析,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描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
(3)通过探究活动,说出血液每种成分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和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在实践中认识三种血细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资源
1.济南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
3.学生学案
教学重点
血液的组成成分及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从结构和功能上区分三种血细胞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加入抗凝剂的鸡血,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红细胞模型,手电筒,学生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通过流鼻血、手割破了、腿磕伤了、抽血化验等生活场景请学生说出对血液的认识。
提出问题:
1.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2.为什么生物流血过多会有生命危险?
3.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又是怎样的?
从而引出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这一节内容。
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血液是红色的、会凝固;流血过多会死亡;
白血病;有血型之分
学生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对血液的直观感性认识,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仔细观察
自主学习
血液的组成
【活动一:观察血液的组成】
展示演示实验动画
提出问题:
1、血液分为了几层?
2、各部分比例约为多少?
教师巡回指导
请同学们上台总结刚才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判断血液可能由几部分组成?
【追问】有没有哪组同学观察得更仔细呢?血液只分成了两种颜色吗?
尝试将试管倾斜,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讲解这薄层白色物质就是由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下面暗红色的为红细胞。
认真观察试管里的分层情况,完成学案上的活动一(详见学案)
上台讲解,并把相应的词条贴到黑板上。
总结:血液由上层淡黄色的血浆和下层红色的血细胞组成。
将试管倾斜,发现淡黄色和红色之间还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
总结:血细胞又由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组成。
让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先自学,充分贯彻“以生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己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认识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浆的成分
及功能
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提问: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这些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溶解在水中一起运输,所以血浆的功能就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同时还运载血细胞。
回答: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看图,总结
看图总结出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用显微镜
观察血细胞
展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并提出注意事项:
(1)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物象后再换成高倍镜观察
(2)观察到细胞后,移动装片,看看不同视野内能看到几种细胞?
(3)温馨提示:白细胞染色后细胞核呈紫色,根据这个特点,尝试找到白细胞。
根据课本实验要求,明确实验材料,阅读课本明确三种血细胞形态,头脑中有一定印象,同学合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指出观察时的问题:
1.未看到白细胞和血小板
2.你看到最多的细胞是什么?
3.红细胞中间是中空的
为了解决视野中红细胞是中空的这个假象,教师展示红细胞模型(橡皮泥捏制而成),并用手电筒照射,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为什么视野中红细胞是中空的,从而自己总结出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完成学案活动二的1、2题。(详见学案)
上台讲解视野中看到的细胞
红细胞(最多),白细胞,血小板
说出三者的差异
根据视野中红色的红细胞最多这一实验现象,得出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有大量的红细胞这一结论。
观察手电筒照射下的红细胞模型,总结红细胞的形态特点:两面凹的圆饼状
上台总结三种血细胞的特征,边贴词条边讲解
水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让学生通过自己直观的观察认识三种血细胞的特点
通过用手电筒照射红细胞模型模拟显微镜下真实的红细胞情况,从而构建有关红细胞形态的概念。
血细胞的
功能
为什么血液中有如此多的红细胞?说明红细胞很重要。
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有很多红细胞,那红细胞为什么呈红色呢?
播放红细胞功能的视频
讲述血红蛋白的特性,引导学生总结红细胞的功能。
联系生活:如果人体内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这是什么病症?
如何预防贫血病?
白细胞又有什么功能呢?
播放白细胞吞噬病菌视频和动画
联系生活实际,发炎的时候为什么白细胞数量增多?伤口发炎流出的脓液是什么?
手划破了一个小口,不需要特别处理,过一会血就不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播放血小板止血视频
提问:如果血小板不足,会引起什么情况发生?血小板越多越好吗?
认真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出红细胞的功能
贫血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观看视频和动画,总结白细胞的功能:
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白细胞可以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
脓液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血小板不足会血流不止,异常出血
血小板过多容易引起血栓
逻辑推导,层层深入,剖析红细胞的功能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通过动画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展示血液化验单
分析哪些指标异常,患了什么病
课堂总结
完成
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完成思维导图
完成思维导图
上台讲解
将本节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后拓展
展示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液图片的对比,介绍白血病的机理和治疗措施引出造血干细胞的功能。请同学起来朗诵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书,呼吁学生将这项行动宣传出去,愿爱心传递,让生命延续。让学生体验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大声朗诵倡议书
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
呼吁学生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体验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课堂检测
检测
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