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8 14: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生物学》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三节。本节内容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是在学习了“神经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神经调节”的知识。在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反射和反射弧。其中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完成过程的内容都比较抽象并很难理解,如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1.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索,愿意与人合作。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2.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膝跳反射”等生命现象已有所体验或有所耳闻,但就其原因还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对“神经系统的组成”进行了学习,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已有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反射的概念,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难点)
②通过“观察膝跳反射”实验及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重点)
③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2.能力目标
①能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
②能画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并能说明各部分的功能和反射的过程。
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膝跳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养成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导入语】老师播放视频《望梅止渴》的视频导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继而老师发问,为什么想到梅子会流口水呢?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又是怎么回事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
教学流程示意图:
构建环境→引起兴趣 游戏探究 拓展延伸 媒体展示 思考归纳
学习目标:
1.通过做“膝跳反射”实验及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同学思考问题
集体回答
PPT课件展示视频
自主
学习
小组
展示
反射
1、概念:人体通过 对刺激所发生的 的反应,叫做反射。
2、作用:是 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 和
人体的生理活动。
反射弧
1、概念:完成某一 的结构成称为反射弧。
2、组成:包括 、传入神经纤维、 、
和 五部分。
3、 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 ,反射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
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做 ,非条件反射反射属于比较 的神经活动,由 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吮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2、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称为 ;他是在 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展示预习,组内自查一1、神经系统、有规律
2、神经调节、控制、调节
二1、反射活动
2、感受器、传出神经纤维、神经中枢、效应器
3、反射弧、障碍
三、韧带、跳起、膝跳反射
利用了“提示机”展示六个小组的答案,用“Hiteach”软件计分板加分。
合作探究
互动
交流
【过渡语】:早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注意到动物机体对环境刺激具有规律性反应,认为机体受到刺激和发生的反应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提出了反射的概念。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探究一:膝跳反射
分组实验:观察膝跳反射
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认识反射现象。
方法步骤: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①两个人一组,一位同学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②另一位同学实验者用橡皮锤或手掌内测边缘快速地叩击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注意观察小腿的反应。

先找两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实验,其他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强调注意事项。(下面两人一组,每人做4次)
注意事项:
1、叩击部位要准:叩击前,最好摸一下韧带的位置——紧贴膝盖骨下方的柔软凹陷处。
2、叩击力量:把握叩击力度,力争做到快、准、稳。
3、叩击时机: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
4、受试者应充分放松,不妨闭上眼睛实验。两人一组轮换各做几次。
讨论:
1、叩击韧带时,小腿会出现什么反应?
2、有的小组实验不成功,原因何在?
点拨:小腿受到叩击突然跳起来时生来就有的,但它又受到大脑的控制,如果你有意识去控制它,当然就看不到小腿跳了。
分析实验的要点:叩击者的韧带——刺激,受试者小腿跳起——反应。这种“刺激——反应”每次都会发生有规律的反应。
3、通过上述感知体验,你可否试着归纳出“反射”的概念?
点拨:结构基础:神经系统,发生原因:刺激,反应特点:有规律的反应。
4、辨概念根据你对反射的概念看看下面哪个是反射。
5、结合生活举例说出常见的反射。
点拨:常见的反射有:缩手反射、吸允反射、排尿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等。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草履虫不具有神经系统,它对食盐的反射属于应激性。
组织开展拍手游戏:
游戏规则:两同学一组,左手背后,伸出右手。两人掌心相对,甲同学掌心朝上,乙同学掌心朝下相距一拳距离。乙拍甲的手掌,甲及时闪避为胜,四次后两人交换。打中次数多的为胜利方。
设疑: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游戏,主要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过渡语】: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的进行反射活动,如张海迪和霍金,反射功能的正常完成到底需要哪些功能去参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下面的学习。
探究二:反射弧
观察图,思考反射弧的组成以及膝跳反射中信息和处理的途径。
结合教材,试着说出反射弧五部分的名称及其功能。
(分别找几组同学上讲台进行讲解,其他组补充说明)
请用名称和箭头表示出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3、叩击张海迪和霍金的韧带能否发生膝跳反射,有无痛觉产生?(张海迪5岁时患脊髓血管瘤,霍金21岁患肌肉萎缩症,仅三根手指可动。)
能力的提升:若反射弧的模式图没标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你将如何识别反射弧的各结构?(神经节或感受器、效应器和脊髓的图形及形状)
4、如果神经冲动传导途径的某一环节出现障碍,会出现什么结果?
点拨: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使反使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医生常用测试各种反射的方法来检测病人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学即练: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 ,其结构基础是 。
②图中的标号1是 ,3是 。
③神经冲动在该反射弧中传导顺序是 (用图中标号和箭头回答)
④若2受损,手被针刺后, 痛觉, 反应。(填“有”或“无”)
⑤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分组讨论:
1、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关节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迅速前伸。
2、做了8次成功了6次。速度慢了、位置不准、力度小了。
3、人体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4、林丹扣球是反射,含羞草遇刺激闭合不是反射,看见红绿灯停是反射,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是反射。(互相讨论)
5、听见铃声走进教室或老师叫自己的名字会起立,谈虎色变等等。
设疑: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讨论并思考:
1、找两名同学上讲台配合对反射弧进行讲解。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纤维: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控制反射的进行,决定反射的内容。
传出神经纤维:把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向效应器。
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作出反应
2、感受器(位于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内)→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股四头肌)
3、张海迪可以做出膝跳反射,但是没有痛觉,霍金不能做出膝跳反射有痛觉。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无法进行。
4、反射不完整,反射弧无法进行。
①反射、反射弧
②感受器、神经中枢
③1→2→3→4→5
④无、无
⑤脊髓
⑥大脑
充分利用“Hiteach”软件,通过学生的抢权,抢答以及挑人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Hiteach”软件计分板加分。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知识整合:
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弧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感受器
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纤维
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控制反射的进行,决定反射的内容
传出神经纤维
把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向效应器
效应器
接受神经冲动,作出反应
迁移应用:
在脊髓反射弧中:
(1)若传入神经纤维处已断,用针刺感受器,有无痛觉? ,有无反射? 。
(2)若传出神经纤维处已断,用针刺感受器,有无痛觉? ,有无反射? 。
(3)若传入神经纤维处已断,用针刺感受器,用语言警告说“刺感受器”,有无痛觉? ,有无反射? 。
根据你对反射概念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五个问题的看法?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产生的活动也是反射。
②所有的动物受到刺激后,都能产生反射活动。
③生物只要具有神经系统,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④反射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应。
⑤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⑥某人打了我一下,我感到了疼。
点拨:打(力做的刺激)觉得疼,只是感觉而不是反射。因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才感到疼,到此为止反射的全过程并没完成。而怎样才算完成了反射的全过程呢?(马上躲开,对刺激做出了相应的反应,才是反射)。
知识小结:反射是指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属于应激性,但应激性不一定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缺少其中的任何结构,都不能完成反射。
探究三:
1.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吮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2.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他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学以致用】1.婴儿吸吮 2.老马识途
3.画饼充饥 4.公鸡报晓 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5.惊弓之鸟 6.迎风流泪 7.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学习习惯与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你终生受益。条件反射是习惯形成的基础,改掉原有坏习惯,形成一种新的好惯,是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的过程。重建的条件反射经过不断地强化和重复,就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而坏习惯最终也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失,新习惯便取而代之。
(1)无、无
(2)有、无
(3)无、有
①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不能产生反射。②有的动物没有神经系统。③没有外界刺激不能产生反射活动。④对的。
⑤对的。⑥说不很清楚。
1、吃梅止渴
(中枢在脑干)人、某些动物都会有
2.望梅止渴
(大脑皮层参与)人、某些动物都会有
3.谈梅止渴
(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参与,人类特有)
反射的意义?
更好的适应环境
更好的保护自己;
有利于自身生存;
条件反射是习惯形成的基础,改掉原有坏习惯,形成一种新的好惯,是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的过程。重建的条件反射经过不断地强化和重复,就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而坏习惯最终也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失,新习惯便取而代之。
利用了“提示机”展示六个小组的答案,用“Hiteach”软件计分板加分。
充分利用“Hiteach”软件,通过学生的抢权,抢答模式,计分板加分。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