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1.5 遗传与进化 第一课时(考点解读+夯实基础+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1.5 遗传与进化 第一课时(考点解读+夯实基础+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0 09:21:55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进化理论的发展
1、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的现象。而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与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2、染色体、基因、DNA之间的关系: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构成了染色体;多条染色体聚集在细胞核中;DNA 分子长链上有上万个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
知识点1生物性状
1、(2018春?河北期末)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出不同的生物
B.生物的性状都是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C.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
D.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性状
知识点2遗传与变异现象
2、(2019春?淅川县期末)金鱼的祖先是野生的鲫鱼,现代的金鱼与鲫鱼之间有很多的差异,这说明生物具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不稳定性 D.适应性
3、(2018秋?太原期中)下列诗句或俗语中,描写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的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春种一粒果,秋收万颗籽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知识点3遗传物质的传递
4、(2019?泾川县模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的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2019春?桐城市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卵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D.正常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6、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其中,科学家试图在实验室克隆出上世纪70年代前已灭绝的袋狼,但计划失败,因为从这些动物残骸上获取的DNA已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成为“碎片”,目前还没有能力将这些决定着袋狼性状特征的“碎片”组合成完整的DNA.你认为这些“碎片”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蛋白质 D.细胞核
7、(2019?通辽)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中③的变化最明显
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③是成对存在的
知识点4进化理论的发展
8、(2018春?烟台期末)下面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个体,保留有利变异个体,从而出现性状分离
D.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种群过小都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稳定
9、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情况下,可格伦岛上的那些有翅昆虫,要么翅很强大,要么翅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食物获得有多有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易错点、对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理解易错
10、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分子上
C.一个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考查角度 利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释现象
11、(2018?下城区二模)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DNA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你认为应该选择(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12、(2018春?西城区校级期中)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本地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
A.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基因发生变化
B.哈密瓜的甜度不能遗传
C.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哈密瓜甜度的变化是由环境引起的
13、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A.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D.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14、(2018?广东模拟)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内部含有DNA.它入侵细菌时,把DNA注入细菌内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DNA能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复制出许多自己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组装产生新的噬菌体。上述事实说明了(  )
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B.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和DNA
D.噬菌体没有遗传物质
15、如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幼体的相互移接实验过程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伞藻细胞一般长2﹣5cm,可分为帽、柄和假根三个部分,细胞核位于   里.
(2)甲伞藻具有伞形帽,乙伞藻具有菊花形帽,将甲、乙的伞帽切除,然后继续培养,结果甲伞藻长出   形帽,乙伞藻长出   形帽.
(3)将乙伞藻的假根切下,然后将甲伞藻的伞柄切下,移接到乙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这个“移接体”长出了与   相同的   形帽.
(4)实验结果证明: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中,决定伞藻的帽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它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   片段.
16、鼠、猪、猴等动物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诺贝尔医学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其中有75个奖项得益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
(1)为了让实验动物的某种性状更接近于人体,提高动物实验的成效,科学家常通过改变动物细胞核中的   来实现.
(2)但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法令要求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下列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   .(可能不止一个正确选项)
①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
②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究技术;
③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
④从实验动物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
1、(2019?广州)指纹解锁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显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2、(2019?辽阳)染色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  )
A.糖类和蛋白质 B.脂肪和DNA C.蛋白质和DNA D.脂肪和蛋白质
3、(2019?乐山)多少年来,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一直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的目光。关于它们的研究人类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所有性状是否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
C.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甜菜,含糖量提高,是可以遗传的
D.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也一定是饱满粒大的
4、(2019?攀枝花)生物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释放的桦尺蠖尽量收回,统计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蠖
深色桦尺蠖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200
60
200
120
非工业区
400
150
400
30
(1)桦尺蠖等昆虫通过   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后代具有   的遗传特性;它们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变态。
(2)实验结果表明,生活在工业污染区的深色桦尺蠖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适应在非工业区生存的是   桦尺蠖。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回收率不同是   的结果。
5.(2019?陕西)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有一对年轻夫妇,丈夫为双眼皮,妻子为单眼皮。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完成图解:①   ;②   ;③   。
(2)若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是否有单眼皮的可能?   (填“有”或“没有”)。
(3)亲代的基因是通过    传递给子代的。
第一课时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进化理论的发展
1、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的现象。而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与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2、染色体、基因、DNA之间的关系: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构成了染色体;多条染色体聚集在细胞核中;DNA 分子长链上有上万个基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
知识点1生物性状
1、(2018春?河北期末)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出不同的生物
B.生物的性状都是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C.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
D.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性状
【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人们总是通过性状来区分出不同的生物,A正确; B、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B错误; C、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相似度越小;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相似度越高,因此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的性状就越多,C正确; D、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D正确。 故选:B。
知识点2遗传与变异现象
2、(2019春?淅川县期末)金鱼的祖先是野生的鲫鱼,现代的金鱼与鲫鱼之间有很多的差异,这说明生物具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不稳定性 D.适应性
【解答】解: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因此,金鱼的祖先是野生的鲫鱼,现代的金鱼与鲫鱼之间有很多的差异,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 故选:B。
3、(2018秋?太原期中)下列诗句或俗语中,描写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的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春种一粒果,秋收万颗籽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解答】解:A、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说明生物能够生长,A不符合题意;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都具有变异现象,B符合题意; C、春种一粒果,秋收万颗籽,体现了生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生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属于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3遗传物质的传递
4、(2019?泾川县模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的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答】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因此,选项A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选:A。
5、(2019春?桐城市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卵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D.正常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解答】解:A、受精卵中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而细胞质基因全部来自于母方,A错误;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于卵细胞(母方),B正确; C、卵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C正确; D、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都发生减半,而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又恢复为原来亲本的染色体数,D正确。 故选:A。
6、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高速发展,新成就层出不穷.其中,科学家试图在实验室克隆出上世纪70年代前已灭绝的袋狼,但计划失败,因为从这些动物残骸上获取的DNA已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成为“碎片”,目前还没有能力将这些决定着袋狼性状特征的“碎片”组合成完整的DNA.你认为这些“碎片”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蛋白质 D.细胞核
【解答】解:由分析知,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题干中说动物残骸上获取的DNA已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成为“碎片”,因为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因此这些“碎片”是基因。 故选:A。
7、(2019?通辽)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中③的变化最明显
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③是成对存在的
【解答】解:A、①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②蛋白质上没有特定的遗传信息;故A错误。 B、①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故B正确。 C、在细胞分裂中③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故C正确。 D、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故D正确。 故选:A。
知识点4进化理论的发展
8、(2018春?烟台期末)下面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个体,保留有利变异个体,从而出现性状分离
D.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种群过小都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稳定
【解答】解:A、遗传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A正确; B、自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 C、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个体,保留有利变异个体,从而使生物定向进化好,C错误; D、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种群过小都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9、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情况下,可格伦岛上的那些有翅昆虫,要么翅很强大,要么翅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食物获得有多有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解答】解: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A。
易错点、对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理解易错
10、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分子上
C.一个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解答】解: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少数位于细胞质中,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DNA分子上,B正确; C、一个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有两个DNA分子,C错误;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D正确。 故选:C。
考查角度 利用遗传和变异知识解释现象
11、(2018?下城区二模)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DNA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99%,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你认为应该选择(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解答】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的结构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故选:A。
12、(2018春?西城区校级期中)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本地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
A.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基因发生变化
B.哈密瓜的甜度不能遗传
C.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哈密瓜甜度的变化是由环境引起的
【解答】解:A、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哈密瓜果实甜度的变化,是由于两地环境条件不同造成的,哈密瓜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A不正确; B、引种前后哈密瓜都有甜度,表明哈密瓜的甜度具有遗传性,而引种前后甜度不同,表明哈密瓜的甜度具有变异性,B不正确; C、哈密瓜甜度的变化体现了亲代与后代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属于变异,C不正确; D、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哈密瓜甜度的变化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D正确。 故选:D。
13、下列选项中能够最恰当地解释图中兔子背部毛色变化的是(  )
A.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B.兔子的身体内产生了局部可遗传的变异
C.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D.极低温度导致兔子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白兔被载冰块,导致温度过低,为了减少光的反射,多吸收光能,发毛变为黑色。表明环境能够影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故选:A。
14、(2018?广东模拟)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内部含有DNA.它入侵细菌时,把DNA注入细菌内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DNA能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复制出许多自己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组装产生新的噬菌体。上述事实说明了(  )
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B.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和DNA
D.噬菌体没有遗传物质
【解答】解: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外壳是蛋白质,内部含有DNA.它入侵细菌时,把DNA注入细菌内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DNA能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复制出许多自己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组装产生新的噬菌体。上述事实说明了噬菌体内部的DNA是遗传物质。 故选:B。
15、如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幼体的相互移接实验过程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伞藻细胞一般长2﹣5cm,可分为帽、柄和假根三个部分,细胞核位于   里.
(2)甲伞藻具有伞形帽,乙伞藻具有菊花形帽,将甲、乙的伞帽切除,然后继续培养,结果甲伞藻长出   形帽,乙伞藻长出   形帽.
(3)将乙伞藻的假根切下,然后将甲伞藻的伞柄切下,移接到乙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这个“移接体”长出了与   相同的   形帽.
(4)实验结果证明: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中,决定伞藻的帽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它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   片段.
【解答】解:(1)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海生藻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而不同.
(2)图解中可以看出,在嫁接过程中,将甲种伞藻的部分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而将乙种伞藻的部分伞柄嫁接到甲种伞藻的假根上.由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因此嫁接后,两种伞柄上长出的伞盖的情况应为:甲种伞柄上长出的是伞形帽;乙种伞柄上长出的是菊花形帽.
(3)将乙伞藻的假根切下,然后将甲伞藻的伞柄切下,移接到乙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这个“移接体”长出了与乙伞藻相同的菊花形帽,因为该实验嫁接的部位是伞柄,所以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嫁接后保留伞藻的遗传物质.
(4)实验结果可以证明伞盖形状由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
故答案为:(1)假根;(2)伞;菊花;(3)乙伞藻;菊花;(4)细胞核;基因;DNA.
16、鼠、猪、猴等动物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诺贝尔医学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其中有75个奖项得益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
(1)为了让实验动物的某种性状更接近于人体,提高动物实验的成效,科学家常通过改变动物细胞核中的   来实现.
(2)但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法令要求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下列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   .(可能不止一个正确选项)
①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
②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究技术;
③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
④从实验动物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
【解答】解:(1)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为了让实验动物的某种性状更接近于人体,提高动物实验的成效,科学家常通过改变动物细胞核中的基因来实现.
(2)随着科学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和环保意识的增长,实验动物的命运,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动物,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
首先,动物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人没有权力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每年全球实验大量的动物被屠杀.再次,实验动物是人刻意培养的一个封闭的群体,动物的近亲繁殖,动物生下具有先天缺陷的动物,如缺乏T细胞在裸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自发性抽搐,在动物实验中,这样做他们是不人道的,它可以说是性质的违反法律.
实验动物学的3R原则: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和替代(Replacement),统称3R.
具体而言,“减少”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实验中所用动物的数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和实验的精确度;“优化”即是减少动物的精神紧张和痛苦,比如采用麻醉或其它适当的实验方法;“替代”就是不再利用活体动物进行实验,而是以单细胞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电脑模拟来加以替代.
“3R法则”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并被许多国家列入了保护动物的法律及修正案中.因此,下列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②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究技术;③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④从实验动物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
故答案为:(1)基因(或DNA或遗传物质) (2)②③④
1、(2019?广州)指纹解锁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显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解答】解:ABC、指纹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因此指纹是一种性状。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指纹也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人基因不同,导致不同的人指纹不同,故ABC正确 D、指纹的形成虽然主要受到遗传影响,但是也有环境因素(5%),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三至四个月时,指纹就已经形成,儿童在成长期间指纹会略有改变,直到青春期14岁左右时才会定型,故D错误 故选:D。
2、(2019?辽阳)染色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  )
A.糖类和蛋白质 B.脂肪和DNA C.蛋白质和DNA D.脂肪和蛋白质
【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DNA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DNA和蛋白质。 故选:C。
3、(2019?乐山)多少年来,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一直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的目光。关于它们的研究人类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所有性状是否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
C.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甜菜,含糖量提高,是可以遗传的
D.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也一定是饱满粒大的
【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不仅与该生物体内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A错误; B、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B错误; C、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甜菜,含糖量提高,是可以遗传的,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指的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指的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花生果实的大小是比较出来的,不光和选种有关,还和生长环境有关,况且还有基因突变的问题。只能说出大花生的概率更大,D错误。 故选:C。
4、(2019?攀枝花)生物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释放的桦尺蠖尽量收回,统计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蠖
深色桦尺蠖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200
60
200
120
非工业区
400
150
400
30
(1)桦尺蠖等昆虫通过   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后代具有   的遗传特性;它们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变态。
(2)实验结果表明,生活在工业污染区的深色桦尺蠖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适应在非工业区生存的是   桦尺蠖。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回收率不同是   的结果。
【解答】解:(1)桦尺蠖等昆虫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的,后代具有亲代的遗传特性,它们的发育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深色桦尺蛾对工业污染区的环境的颜色是适应的。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有性;亲代;完全变态;
(2)保护色;深色;自然选择。
5.(2019?陕西)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有一对年轻夫妇,丈夫为双眼皮,妻子为单眼皮。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完成图解:①   ;②   ;③   。
(2)若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是否有单眼皮的可能?   (填“有”或“没有”)。
(3)亲代的基因是通过    传递给子代的。
【解答】解:(1)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受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受基因(a)控制。有一对夫妇,丈夫是双眼皮,基因组成是Aa,妻子是单眼皮,基因组成是aa,如图:
(2)若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有单眼皮的可能,占50%;
(3)亲代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 传递给子代的。
故答案为:Aa;Aa;双眼皮;(2)有;(3)生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