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10 14: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练习
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泾黄渭黑”的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历史上出现“泾清渭浊”现象主要因为渭河比泾河(  )
A.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 C.流速慢 D.流量小
2.从“泾清渭浊”到“泾黄渭黑”的变化反映出河流流经地区(  )
①气候变湿变暖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污水排放增多 ④煤炭储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为缓解“泾黄渭黑”,河流流经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采煤炭 ②清洁生产 ③加固堤坝 ④植树种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图,回答4~6题。


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图中的环境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B.水土流失
C.大气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 km的现象叫霾。下图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
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
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8.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9~10题。
9.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10.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11.2018年南海伏季休渔于5月1日12时正式启动,整个休渔期至8月16日12时,为期3个半月。休渔政策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循环性原则
C 休渔是为了保持鱼类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持续性。
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思想体现了(  )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 D.人地协调论思想
13.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C.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桑基鱼塘
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15.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7.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图表示2018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8~19题。

18.1995~2018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①大量消耗资源 ②大量排放污染物 ③科教投入不足④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9.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①社会保障建设 ②经济基础建设 ③农业基础建设 ④生态与环境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描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1.当今的发展要处理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上海世博“零碳馆”利用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并且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子的天然“空调”。馆内的剩菜剩饭可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下图为“世博‘零碳馆’设计效果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世博“零碳馆”的设计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3.世博“零碳馆”的设计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人类崇拜自然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类主宰自然 D.人地协调思想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陕北黄土高原上三水村的故事。下图为黄土高原农业劳动的场面。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追求人地协调
25.该剧照所示人类活动给当地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雾霾增多 B.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 D.环境污染
“光盘”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完成26~27题。
26.“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生活可持续发展
27.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下图是主题漫画《地球发烧了》。读图,完成第28-29题。

28. 漫画中显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光化学烟雾 B.H7N9流感病毒 C.全球变暖 D.有机物污染
29. 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频繁 B.酸性气体增多 C.环境污染严重 D.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完成第30-31题。
省级行政区域 Ⅰ类环境问题 Ⅱ类环境问题 Ⅲ类环境问题 Ⅳ类环境问题
广东 ●● ● ●● ●●●●
四川 ●●● ● ● ●●●
新疆 ● ●●● ●●●●
M ●●●● ●●●● ●● ●
30. 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
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B.Ⅱ类、Ⅳ类、Ⅰ类、Ⅲ类
C.Ⅱ类、Ⅰ类、Ⅳ类、Ⅲ类 D.Ⅳ类、Ⅰ类、Ⅱ类、Ⅲ类
31.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


(3)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4)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C A C C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B A A D A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B C C A C D B

31. (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2)②
(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启示: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答案合理即可)
(4)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