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 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夯实基础+知识要点+规律方法+自我综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 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夯实基础+知识要点+规律方法+自我综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09:26:56

文档简介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利用
知识点梳理:
1.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
方法。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 或计算机___ ___ , 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 。
2.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 ,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知识点一:模型
1、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模型是一种技术语音
B.模型有制作成本高、不便于修改等缺点,设计师一般不通过模型来呈现产品的设计方案
C.模型能够反映出设计对象的外部特征
D.模型能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知识点二: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2、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液态、气态、固态 D.固态、气态、液态
知识点三:符号
3、为了安全贮存、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这些物质的场所,都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下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B. C. D.
1.(2019秋?镇原县期末)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19?漯河模拟)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固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铜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CO2气体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水的各种状态,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早春,沥沥小雨,河面上会出现“白气”,说明液化吸热
B.炎夏,冰箱中拿出来的冰棍熔化,是因为吸收热量
C.深秋,露水增多,露水是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隆冬,玻璃窗内表面通常会有一层白霜,这是水蒸气升华现象
4.(2019秋?孟村县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硅元素﹣﹣SI B.氯化铝﹣﹣AlCl3
C.2个氮原子﹣﹣N2 D.3个铁离子﹣﹣3Fe2+
5.(2019秋?澧县期末)掌握好化学用语,有利于化学学习。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氧气分子:O3 B.硝酸根离子:NO3
C.两个水分子:2H2O D.氧化铁:FeO
6.(2019秋?内江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氢原子﹣﹣H2 B.钙离子﹣﹣C
C.氯化铁﹣﹣FeCl3 D.氦气﹣﹣He2
7.(2019秋?济宁期末)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化铁   ;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3)高锰酸钾   ;
(4)由一个原子组成的物质  ) 。
8.如图是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简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水通过   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于   .(填“地球”、“太阳”或“海洋”)
(3)水通过天然循环,既实现了   ,又完成了   .
9.(2019秋?醴陵市期末)用化学符号填空:
(1)镁元素    硫酸根离子    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70分子   。
(2)用 表示一个氧原子,则 表示   。
10.(2019秋?自贡期中)化学用语的数字在不同的“岗位”上执行着不同的“任务”。2H2O中数字2的意义分别是:大“2”   ;小“2”   。
1、(2019?烟台)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Ne? ②Mg? ③Mg2+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
B.井水经过煮沸后,其硬度降低
C.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可作生活用水
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A.B. C.D.
4、(2019?云南)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元素 ;②三个氧原子 ;③五个二氧化硫分子 ;④两个氢氧根离子 。 (2)符号“3Ca2+”中的“3”表示 ,“2+”表示 。
5、如图所示是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特性的实验.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研究对象(海波和蜂蜡)加热,这样做能确保研究对象 ;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观察记录的现象有 、 。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学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重点难点分析
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知识点梳理:
1.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
模型 方法。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 表 或计算机___图像___ , 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 示意 。
2.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 事物 ,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知识点一:模型
1、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模型是一种技术语音
B.模型有制作成本高、不便于修改等缺点,设计师一般不通过模型来呈现产品的设计方案
C.模型能够反映出设计对象的外部特征
D.模型能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解答】A、B、D项符合模型的概念和功能,C项模型并不能够反映出设计对象的外部特征。 故选:C。
知识点二: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2、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液态、气态、固态 D.固态、气态、液态
【解答】解:甲、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学生之间作用力很大,空间小而紧密,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固态; 乙、学生排列的间距很大,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学生之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容易被压缩,对应的是气态; 丙、学生排列保持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一定的形状,略显不规则,学生之间作用力大,不易被压缩,故对应的是液态; 故选:D。
知识点三:符号
3、为了安全贮存、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这些物质的场所,都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下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此图标为禁止明火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A正确; B、此图标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B正确; C、此图是禁止向左拐,属于交通安全标志,故C错误; D、此图标是表示该药品是自燃性的药品,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D正确 故选:C。
1.(2019秋?镇原县期末)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答】解: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都正确。
故选:D。
2.(2019?漯河模拟)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固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铜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CO2气体
【解答】解:A、冰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等于0℃,错误;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错误;
C、通常采用加压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铜罐内,错误;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CO2气体吸收热量导致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正确;
故选:D。
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水的各种状态,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早春,沥沥小雨,河面上会出现“白气”,说明液化吸热
B.炎夏,冰箱中拿出来的冰棍熔化,是因为吸收热量
C.深秋,露水增多,露水是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隆冬,玻璃窗内表面通常会有一层白霜,这是水蒸气升华现象
【解答】解:A.水蒸气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错误;
B.冰棍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正确;
C.深秋,露水增多,露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错误;
D.深秋,露水增多,露水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错误。
故选:B。
4.(2019秋?孟村县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硅元素﹣﹣SI B.氯化铝﹣﹣AlCl3
C.2个氮原子﹣﹣N2 D.3个铁离子﹣﹣3Fe2+
【解答】解: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是Si,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B、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3,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故选:B。
5.(2019秋?澧县期末)掌握好化学用语,有利于化学学习。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氧气分子:O3 B.硝酸根离子:NO3
C.两个水分子:2H2O D.氧化铁:FeO
【解答】解:A、氧气分子表示为O2,错误;
B、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NO3﹣,错误;
C、2个水分子表示为2H2O,正确;
D、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错误;
故选:C。
6.(2019秋?内江期末)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氢原子﹣﹣H2 B.钙离子﹣﹣C
C.氯化铁﹣﹣FeCl3 D.氦气﹣﹣He2
【解答】解:A、2个氢原子表示为2H,错误;
B、钙离子符号为Ca2+,错误;
C、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正确;
D、氦气的化学式为He,错误;
故选:C。
7.(2019秋?济宁期末)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化铁   ;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3)高锰酸钾   ;
(4)由一个原子组成的物质  ) 。
【解答】解:(1)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
(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其分子符号为:O2。
(3)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MnO4。
(4)铜是由一个原子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u(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Fe2O3;(2)O2;(3)KMnO4(4)Cu(合理即可)。
8.如图是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简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水通过   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于   .(填“地球”、“太阳”或“海洋”)
(3)水通过天然循环,既实现了   ,又完成了   .
【解答】解:(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2)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3)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故答案为:(1)三态;(2)太阳;(3)水的自身净化; 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9.(2019秋?醴陵市期末)用化学符号填空:
(1)镁元素    硫酸根离子    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70分子   。
(2)用 表示一个氧原子,则 表示   。
【解答】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
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是碳70分子,其分子符号为:C70。
(2)用 表示一个氧原子,则 表示2分氮分子,其分子符号为2N2。
故答案为:(1)Mg;SO42﹣;C70;(2)2N2。
10.(2019秋?自贡期中)化学用语的数字在不同的“岗位”上执行着不同的“任务”。2H2O中数字2的意义分别是:大“2”   ;小“2”   。
【解答】解: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2O中的前一个“2”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后一个“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故答案为:
水分子的个数为2;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1、(2019?烟台)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Ne? ②Mg? ③Mg2+④H2O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解:A、①②表示的是一个原子,不是分子,错误;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 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错误;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但是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
B.井水经过煮沸后,其硬度降低
C.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可作生活用水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主要是水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上,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煮沸可溶性的钙盐和镁盐会以沉淀形式析出,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故B正确; C、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也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后即可得到自来水,故D正确。 故选:C。
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A.B. C.D.
【解答】解: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不会变化,所以水的沸点不会改变,但水量增加会使水的温度上升变慢,即加热时间变长。 故选:D。
4、(2019?云南)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镁元素 ;②三个氧原子 ;③五个二氧化硫分子 ;④两个氢氧根离子 。 (2)符号“3Ca2+”中的“3”表示 ,“2+”表示 。
【解答】解:(1)①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②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氧原子表示为:3O。 ③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2)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3Ca2+中的“3”表示钙离子的个数为3。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 (1)①Mg;②3O;③5SO2;④2OH-; (2)钙离子的个数为3;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5、如图所示是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特性的实验.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研究对象(海波和蜂蜡)加热,这样做能确保研究对象 ;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观察记录的现象有 、 。
?【解答】解: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研究对象(海波和蜂蜡)加热这样做能确保研究对象均匀受热; 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观察记录的现象有温度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 故答案为:均匀受热;温度的变化;状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