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课件(11张PPT)+教学设计+ 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6《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课件(11张PPT)+教学设计+ 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1 18:55:56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藤野先生鲁 迅科 目:语 文
年 级:初 二 1.本文选自 ,是一篇 散文。
2.根据字音写出下列汉字
nì míng piē jiàn qī rán yǎo wú
( )( ) ( ) ( )
3.写出下列红字的读音
绯红 畸形 订正 诘责 教诲 深恶痛绝
4.根据给出的意思写出成语
①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②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朝花夕拾》 回忆性


匿名 瞥见 凄然 杳无
fēi jī dìng jié jiào huì wù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侧面描写黑瘦、八字须、戴眼镜典型特征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侧面描写外貌描写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黑瘦、八字须、戴眼镜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思考:作者为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来写藤野先生,而用大量笔墨写清国留学生。
角度:外貌描写的细致程度、人物的形象特征、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情感。典型事件二
修改血管图 治学严谨
要求严格
和蔼
循循善诱从 (内容) 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所有选材都是为展示人物形象、为作者表达对人物的态度情感服务。写作训练
请大家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以他的性格特点为中心,以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为半径,完成一个刻画人物的段落。
要求: 人物不限,可以是你最喜欢的人,也可以是你最讨厌的人。
仿照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方式,加入外貌描写。
运用至少三种描写手法。作业布置:
请以父母的口气,写一篇自我介绍。
要求:突出自己的性格特点,语言生动。《藤野先生》课堂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学科及科目
语文
授课老师
时间
2
课题及课时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学情
分析
课标
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正是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学习
内容
分析《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刻画,学习写人的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学情
现状
本学段的学生较缺乏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使用的冷峻、犀利、独特的语言尚难理解。八年级一班的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稍有了解,具备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划分文章结构、体悟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写作能力较强,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学习
目标
知识
技能
积累文中出现的易错字音字形及成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
方法
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首先明确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典型特征,选取表现人物典型特点的事件进行写作。
情感
态度
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
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策略
重点
难点
感悟鲁迅语言冷峻、讽刺、深刻的特点,体悟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分析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选取人物典型事例,进行写作训练。
方式
方法
启发法、诵读法
媒体
技术
多媒体、投影
教学
流程
结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fēi)  解剖(pōu) 诘责(jié) 寒颤(zhàn) 发髻(jì) 芋梗汤(yù gěng)
(2)根据给出的读音写出汉字
杳无音信 (yǎo) 匿名(nì) 瞥见(piē) 畸形(jī)
(3)根据给出的意思写出成语
①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油光可鉴
②(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抑扬顿挫
③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深恶痛疾
(4)请用“抑扬顿挫”造句
(5)本文选自 《朝花夕拾》 ,是一篇 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 。
【评价内容】目的是什么
巩固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理解并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与现代文基础知识。
【方式方法】做题核对答案
完成题目,核对答案。
1.回忆已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2.阅读文章第6段,找出第6段中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找出鲁迅抓住藤野先生的哪几个典型特征。
3.阅读文章6-9段,找出本部分中对藤野先生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及侧面描写。综合外貌描写,探讨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阅读文章1段,找出1段中的外貌描写。谈谈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描写和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有何区别?作者对两者分别持什么态度?
5.阅读文章中的典型事例2,谈谈这部分塑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
【评价内容】
分析《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刻画,学习写人的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方式方法】
通过反复研读、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出人物描写体现出的人物形象,分析能够突出人物形象的典型事例,由此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感。
请大家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以他的性格特点为中心,以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为半径,完成一个刻画人物的段落。
要求: 人物不限,可以是你最喜欢的人,也可以是你最讨厌的人。
仿照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方式,加入外貌描写。
运用至少三种描写手法。
【评价内容】
由鲁迅写人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方式方法】
在写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写人的技巧与方法。
【导入】
复习导入: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导入,从他们已获得的知识出发,可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与教的活动】
【环节1】
1.回忆已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2.阅读文章第6段,找出第6段中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找出鲁迅抓住藤野先生的哪几个典型特征。
3.阅读文章6-9段,找出本部分中对藤野先生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及侧面描写。综合外貌描写,探讨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强调有目的地对这些描写方法进行使用。自主探究外貌描写抓住的典型特征,有助于强化学生在进行外貌描写等描写时,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从人物的描写中分析人物的形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环节2】
1.阅读文章1段,找出1段中的外貌描写。谈谈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描写和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有何区别?作者对两者分别持什么态度?
2.阅读文章中的典型事例2,谈谈这部分塑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
学生在人物外貌的对比中,可以得出一下结论。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非常简单,仅仅抓住了三个典型特征,藤野先生的品质正如鲁迅的笔法一样简单。鲁迅对藤野先生是尊敬的、钦佩的。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描写非常复杂,不惜用大量笔墨、反复使用修辞,来塑造清国留学生的形象。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是鄙夷的。二者形成对比。
从修改血管图这件典型事例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和蔼、循循善诱的人。从典型事件中提取出人物的品质和形象,是在应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环节3】
请大家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以他的性格特点为中心,以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为半径,完成一个刻画人物的段落。
要求: 人物不限,可以是你最喜欢的人,也可以是你最讨厌的人。
仿照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方式,加入外貌描写。
运用至少三种描写手法。
学生现场写作,投影展示并欣赏、修改。
学以致用,现场写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快速、高效成文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为一节读写结合课,由分析《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刻画,学习写人的技巧和方法,指导实际写作。同时要注意到,在写人的文章中,所有的选材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为作者表达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服务的。所以在描写的写作上、事件的选择和剪裁上,都需要着重突出人物形象和品质。

【优点与特色】
重点突出,以学习写人的技巧和方法为中心,以人物描写和典型事例为内容,串联起整篇文章。
一课一得,强化写人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问题与建议】
教学难点不突出,未抓住《藤野先生》中鲁迅的爱国情感这一难点。
【优点与特色】
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激烈,积极提问,师生配合紧密。
学生现场写作能力强,写作成果展示环节成功。
【问题与建议】
师生互动形式单一,以问答为主要形式。
【优点与特色】
教学目标明确,即分析《藤野先生》中的人物刻画,学习写人的技巧。
学生领悟力强,能够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和典型事件,写出具体的行为,写作十分生动,作文教学成果显著。
【问题与建议】
《藤野先生》是一篇经典文章,几乎每一个段落都有可分析的地方,应该抓住文章的主要东西有选择性的分析几个地方,再让学生自己结合背景和鲁迅的生平去理解。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从整体情感上对本文有了宏观的把握。我重点介绍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并插入对鲁迅生平和思想变化的介绍,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就很容易了。这节课是一节读写结合课,我和学生一起分析《藤野先生》中写人的方法,以达到指导写作的目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的创作和展示。学生通过对人物的典型外貌描写,刻画出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再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例,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两点需要改进:一是师生沟通有余,课堂气氛和谐,但生与生之间积极互动表现欠佳,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还需更多锻炼。二是拓展升华环节时间较紧,处理欠佳,收尾显得有些仓促。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求索”,力争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