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背诵并默写文章。
3.赏析本文写景的句子
4.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心态。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_____。
背景衔接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寄居于承天寺。
字音
遂( ) 寝( ) 藻荇( )
4.重点词解释
念( ) 遂( ) 相与( ) 中庭( )
盖( ) 但( ) 耳 ( )
5.重点句翻译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课文初探
文章可分为几层?请简要概括。
课文深究
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合作探究
本文的写景句子美在何处?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心情?
《 记承天寺夜游 》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课题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授课类型
新课
学校名称
教学班级
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7月第1版)第三单元,首先作者相关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其次,文言字词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后有助于学生感受山川风物之美,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学 情
现 状
分 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上学期的普通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热情,这节课主要针对学情现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赏析本文写景的句子和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心态,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赏析本文写景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微妙复杂的情感,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态。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背诵并默写文章。
3.赏析本文写景的句子
4.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心态。
教学策略设计
媒 体
资 源
多媒体电脑
方 式
方 法
教学模式流程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导入
预习检测:作者相关知识、重点词解释、重点句翻译
教师讲解
课堂检验
课后巩固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复习苏轼相关知识
课文重点词的解释、重点句的翻译
N.
【评价反馈】
1.学生作者相关知识掌握牢固
2.重点字词句做到了合作完成
【主要内容】
1.文章可分为几层?请简要概括。
2.本文的写景句子最为传神,请找出来加以鉴赏。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心情?
【评价反馈】
1.学生对问题有深入思考,知识点掌握透彻
2.理解充分但讨论氛围不勾热烈、融洽
【主要内容】
1. 课文默写
2.习题训练
3.
N.
【评价反馈】
时间把握不够好,未能有效进行检测
教学过程设计
【图片引入 】
1.多媒体出示东坡肉的图片,导入苏轼
2.引题:当食物遇到苏轼,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千古流传,今天我们来看看月遇到苏轼又会擦除怎样的火花?
【设计意图】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 课前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_____。
背景衔接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寄居于承天寺。
3.重点词解释
念( ) 遂( ) 相与( ) 中庭( )
盖( ) 但( ) 耳 ( )
4.重点句翻译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设计意图】
1.检测学生预习效果
2.培养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教师讲解】
1.开火车方式进行文意疏通
2.学生同桌讨论文章的层次结构并概括层意
3.学生情景表演作者心情的变化
4.师生合作进行景物描写的赏析
5.学生自主探究作者微妙复杂的情感
【设计意图】
1.教师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2.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堂检测】
文章可分为几层?请简要概括。
本文的写景句子最为传神,请找出来加以鉴赏。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心情?
【设计意图】
1.课文层次划分,能训练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写景句子鉴赏能衔接考试题目,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3.作者情感的探讨,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精神品质。
苏轼相关知识
作者行文思路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学生对问题有深入思考,知识点掌握透彻
2.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
【问题与建议】
时间分配不够好,导致课堂头重脚轻
【优点与特色】
1.紧扣教学目标,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问题与建议】
1.没能侧重目标重点
2.书面联系需要再加强些
【优点与特色】
1.充分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2.能教学过程中,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主要问题反思】
1.应该重点突出,不在基础知识上花费过多时间
2.时间把控不够好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把控好时间,增强课堂的灵活性
2.在基于学生的学情上,对教学的设计要更精炼,多方位把握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