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13: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济南版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六章主要介绍与身体上的良好状态有关的健康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调节之后,针对如何健康生活而安排,介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功能、传染病及其预防、安全用药相关知识。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还介绍了传染病分类及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预防传染病有了一定认识,以便更好地生活,使学生对健康有更多的理解,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将丰富的生活经验提炼成为理性的科学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着力点。
(二)学情分析:
有利:首先我校是一所私立学校,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较多,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对农村较好,在营养、卫生方面更关注一些,各种信息来源更广一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传染病相关知识。其次,学生生性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尤其传染病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
不利:本节概念较多,特别是像病原体、传染源这样的词汇他们可能没听说过,所以要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病例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归纳、概括,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思考讨论,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举例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一般措施。
3.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视频、读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制作手抄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整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认同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艾滋病及艾滋病人。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一般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理解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描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卡纸、白纸、导学案、测案
学生准备:表演道具、手抄报、记号笔、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视频引入,确定目标
教师活动:
1、播放《战狼》片段冷锋感染拉曼拉的视频。
2、提出问题: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本节学习目标。
3、展示课题。
学生活动:
1、欣赏视频内容。
2、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说出想法和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传染病让人恐慌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猜想和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活动二】问题指引,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1、出示自学填空题,引导学生看书找出重点语句。
2、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读书找出答案,用笔在书中勾出重点语句,展示自学成果。
设计意图:结合目标,通过学案问题,课件对应填空题,指导学生有目的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活动三】联系生活,认识传染病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课前调查表,提出要求:请根据生活经验和自学时对传染病的初步认识,判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疟疾、肺结核、足癣、龋齿、蛔虫病、近视眼、贫血是否是传染病。
2.教师巡视指导。
3.置疑:同学们判断这些疾病是不是是传染病的方法是什么?(对表格进行小结,引出传染病的特点)
4.教师展示PPT图片介绍病原体。
5.提问:知道了病因后,谁来尝试将病因和传染病的特点结合起来给传染病下个定义?
6.过渡:由概念中的特点引出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出示流感相关资料,分析得出传染病的另一特点“流行性”。
学生活动:
1.思考并回答问题,在导学案上勾画出来。
2.对比讨论得出哪些是传染病,并在导学案上更正。
3.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4.认真观看图片,了解常见的病原体。
5.根据老师的引导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传染病的概念。
6.由概念中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得出传染性,由流感资料分析得知另一特点“流行性”。
设计意图:由表及里,先从学生熟悉的传染病如流感和不熟悉的传染病如疟疾等入手,让学生用生活经验判断,从不知道到想知道,引出病原体进而归纳出传染病的概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构建初步的概念图。
【活动四】合作探究,层层深入
探究一: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教师活动:
1.预设情境,指导学生表演,展示流感传染的过程,其他学生观看表演并思考每个同学分别扮演的哪个角色(即哪个环节)。
2.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请学生到前面指出各表演者所扮演的环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展示PPT,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联系。
传播途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按要求填写导学案,教师巡视并拍照上传,展示手抄报,引导手抄报制作者介绍各传染病来解决疑惑,而后共同归纳出传染病的分类。
学生活动:
1.学生表演,其他人认真看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2.将写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的道具发给对应的扮演者。其他学生分析是否正确并进行纠正。
3.认真观察并思考,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环节:学生看书P111页并完成导学案表格的填写,通过看图、讨论、手抄报了解八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归纳出传染病的分类。
师生共同小结:传染病要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交流、手抄报一系列活动,由流感的流行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探究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师活动:
过渡:如果我们要从这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预防流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1.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流感,每个小组(1-3组针对第一个环节,4-6组针对第二个环节,7-9组针对第三个环节)给出一到三点建议,综合后写在卡纸上。
2.巡视指导。
3.通过板书归纳出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由流感延伸至所有传染病,举例强调各措施要点和注意事项。
4.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如何预防传染病有了眉目,接下来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请完成书P112的观察与思考,将对应的措施填在导学案相应位置。
5.展示PPT,对传染病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学生活动:
1.先回答预防措施,再分小组讨论,写出预防流感的具体操作方法。
2.各组将讨论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3.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得出各组做法分别是采用什么措施预防流感的。
4.完成练习,展示答案。
5.观看PPT,在脑海中对传染病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流感为例,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学会判断出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是属于传染病的哪种预防措施。
【活动五】探秘艾滋,珍爱生命
教师活动:
过渡:在生活中,有一种疾病,人们一听就很害怕,这就是艾滋病,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
1.展示问题,学生了解问题后播放视频。
(1)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3)我们如何预防艾滋病?
针对以上问题精讲点拨。
2.学生通过手抄报补充相关知识。
3.展示图片强调艾滋病传播途径。
4.德育渗透: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并回答相关问题,了解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观看手抄报,进一步了解。
3.认真听。
4.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和视频以及手抄报的补充,帮助学生认识艾滋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活动六】盘点收获,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心词“传染病”,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形成连贯的知识脉络。
学生活动:
1、理清思路,小组讨论,梳理知识,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知识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建构概念,通过知识的理解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
【活动七】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教师活动:
1.出示随堂练习。
2.错题讲解。
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2.完成后小组同学交换评价。
设计意图:用适当的练习及时巩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通过小组成员间评价的反馈,对教学进行查缺补漏。
结束语:关于传染病,我们今天学习了很多知识,希望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今后更好更健康地生活!
六、教学反思
为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感兴趣的题材入手,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资源、希沃授课助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基础知识得到落实,归纳能力得到提高,自主能力得到提升,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学生思维得到展开,生命观点得到强化。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