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说课稿(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说课稿(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2 15: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教材版本:
授课人:
吉水二中 袁亮
课 题: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版 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
A
说课程序
学 情 分 析
B
重 点 难 点
D
E
教 法 学 法
C
教 学 过 程
教 材 分 析


(一)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1)主要介绍了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通过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机制为例,阐述了生物个体水平(也涉及细胞水平)的稳态维持 .

(2)是第一节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

(3)学习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基础


(二)教材目标
⑴知识目标 :
①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②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③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⑵能力目标 :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具备的知识:了解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具有的理化性质

3.具备的能力: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表格数据处理和总结的能力

4.薄弱环节: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和理解能力



⑴重点 :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

⑵难点 :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意义



教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启发教学,分小组讨论以及探究教学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法:
调查与统计、思考与讨论、分析与归纳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延伸引入新课
复习: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为什么不是定值而是一个变化范围?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表格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
成员 6h 10h 12h 14h 18h 21h
母亲 37.0℃ 37.2 ℃ 37.3℃ 37.4℃ 37.2 ℃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 37.1℃ 36.9 ℃
自己(成年) 37.1 ℃ 37.3 ℃ 37.4 ℃ 37.5 ℃ 37.3 ℃ 37.1 ℃
如: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多饮多尿、吃太咸就多喝水等。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强调: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H↑,如何调节?
乳酸+Na2CO3 乳酸钠+H2CO3
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
参与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2、吃了碱性食物
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Na2CO3+H2CO3 2NaHCO3
多余的NaHCO3经尿液排出体外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发烧的病人
高原反应
大头娃娃
设计意图:
利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主管能动性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稳态的概念: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