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3 12: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
(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2、技能目标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熟练使用显微镜
3、情感目标
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创设点按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活泼生动,有效的生物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功能。
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恐惧,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单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畜禽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法
边讲述,边观察,边实验,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
2、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3、查询相关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预习并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
设疑:日常生活中物质运输是靠运输工具完成的,那么人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是如何运给组织细胞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又是如何被运走的呢?
引出课题:运输物质的器官
观看,产生好奇心
思考、讨论、交流
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探究一:血液的组成
探究二:血浆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三: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先简述演示实验做法。
(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
2、血液可能由几部分组成?比例如何?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归纳,并及时给与鼓励性评价。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阅读课本P45有关血浆内容,并思考:
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什么?
还有哪些成分?
2、血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想一想:运动后大量出汗,血液丢失了什么成分?怎样补充血液中丢失的成分?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在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学生 容易出现一些不当操作和错误认识。教师对于学生出现加强指导,对于学生观察中的困难要给予及时帮助。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归纳,并及时给与鼓励性评价。师生共同总结。
师课件展示表格,学生完成指导层书的表格
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有无细胞核
大小数量
功能
才艺展示:我来当老师
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汇报你的收获。
师精讲点拨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设问: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引出血红蛋白特性(师播放血红蛋白特性的视频)
设疑:.某同学做血常规化验,检查结果为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你认为他的身体会出现什么异常症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引入贫血,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训练基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师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扁桃体发炎的时候,血常规检验发现哪种细胞会增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
伤口化脓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视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引导学生回忆实验中为何看不见血小板,了解血小板的形态。并课件展示生活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问题:有时不小心,皮肤划破了,流出血来,但过不久,在伤口处的血就凝固了,还把伤口堵住了,血就不流了。这是什么原因?
指导学生思考:血小板过多或者过少的症状?
求医问药:阅读下面的血常规化验单,分析并讨论相关数据。
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成年女性的血常规化验结果,
请判断:(1)哪位女性患有贫血症?
(2)哪位女性患有肺炎?
(3)哪位女性受伤后伤口不易止血?
?
RBC(个/L)
WBC(个/L)
PLT(个/L)
正常值
(3.5-5.0)×1012
(4-10)×109
(100-300)×109

4.6×1012
3.8×109
110×109

3.2×1012
6.1×109
230×109

4.1×1012
18×109
150×109

3.8×1012
8.5×109
90×109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学生认真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什么现象,分成了几层?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归纳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P45有关血浆内容,并思考
根据实验中观察,并结合课本内容,自学后思考回答。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思考讨论:
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
你是怎样区分各种血细胞的?尝试描述它们的形态。
学生上台用第一人称形式汇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学生观看总结血红蛋白特性。
阅读课本相关知识,了解红细胞的功能及贫血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
看视频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产生感性认识,推断白细胞的功能。
结合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认识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将学习逐步引向深入。学生准确描述出实验现象,强调描述中的生物用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将学习逐步引向深入。学生准确描述出实验现象
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要反复强调加深学生印象,因而教师采用多 种手段(显微镜观察、阅读教材自主探索、直观模型、学生表演介绍、填写表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血细胞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小结
比一比血液成分中谁的本领最大,喜欢谁?
达标检测
必做题:
1.将一定量人的血液放入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其中间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是 ( )
A.血浆 B.白细胞和红细胞
C. D.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小板
2.氧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  )
A.游离态B.与血红蛋白结合 C.与红细胞结合D.与血浆结合
3.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血浆 C、血小板 D、白细胞
4.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请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氧气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
5.某同学面部长了一个疖子,其顶端出现了一个脓头,该脓头主要是什么形成的( )
 A. 死亡的白细胞  B.血浆 C.红细胞 D.死亡的细菌.
6.右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
(用图中标号回答)
(1)、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 的
数量会显著增加。
(2)、当图中 的数量明显下降时,会引起人体皮下出血。
(3)、当图中 的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4)、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
选做题:
7.张某的父亲感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疲劳、头晕,经医生检查,心率为90次/分,血压为16/10.7千帕,血常规化验结果如下:
(1)表中的“WBC”代表的是 ,其正常值为 个/升。
(2)根据上述测量和化验的结果,诊断该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建议他多吃一些含 和 比较丰富的食物。
(3)从方便患者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化验单上“检查结果”一栏应做哪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