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案-2.1 冬去春来-北京课改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案-2.1 冬去春来-北京课改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3 21: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冬去春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活动,总结出冬去春来之际,动植物、人类以及天气的一些变化。
2.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动植物、人类以及天气的能力,和搜集天气情况以及分析资料的能力。
3.态度情感:培养学生关注季节变化的兴趣,初步感知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总结出冬去春来之际,动植物、人类以及天气的一些变化。
【教学难点】
搜集天气情况以及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一段具有冬季显著特征的录像(如下雪、动物冬眠、植物落了叶、人的一些活动等)
2.谈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那就让我们来感知春天的气息吧。
二、探究研讨
了解冬去春来,动植物的变化及人的活动
3.感知植物的变化。
活动:到校园里找春天,发现植物的变化,并作简单的记录。
4.交流自己的发现。
5.初步了解动物的变化。
提问:与冬天比,你们知道动物们有哪些变化吗?(课下继续观察并记录,随时与同学交流)
6.了解人类的变化。
(1)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或放一小段春天人类典型活动的录像。
(2)提问:你还知道人们在春天里有哪些活动?
7.小结:春天来了,许多植物发芽,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人们忙着耕田播种。
8.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柳树为什么要到春天才会发芽呢?)——(引出天气的变化)
三、了解冬去春来天气的变化
1.出示上学期的夏去秋来天气记录表。
2.提问:你还记得从夏天到秋天天气变化的规律吗?
3.学生汇报记录整理20天的天气纪录。(学生汇报,教师可用电脑打出来,先是在大屏幕上,或写在一张大记录表上展示给学生)
4.小组活动:根据资料分析从冬季到春季天气变化的规律。
5.比较冬去春来与夏去秋来天气变化规律的异同。
四、总结
1.活动: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文字、图画、歌唱……)
2.教师总结。
冬去春来(学案)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春天来临动物发生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天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冬去春来的现象和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冬春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冬去春来发生的现象和变化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春天来临动物发生的变化。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探索春天来临后生物发生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思考导入
冬天的天气有什么特点?春天呢?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新知(活动一)
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2.探究新知(活动二)
讨论:从报纸上查找10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后10天的天气情况,比较从冬到春天气变化与从夏到秋天气变化的情况。
如何利用数据资料总结出天气变化的特征呢?
操作部分
思考:为什么冬到春与夏到秋天气变化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延伸
课后思考题:春天来临,动物发生的变化一样吗?为什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