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14 20:1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用科学思维
思考科学问题
●用科学语言
表达科学问题
观察与思考:
◆就冰块熔化而言,整个装置前后总质量有没有改变?
把冰块放入玻璃杯中……
◆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那化学变化呢?
我们的争论:
◆经验事实:一张纸燃烧后,就“灰飞烟灭”,感觉质量变小了。
◆曾看到一个报道:1吨煤炭燃烧后可产生1.62吨二氧化碳。
煤炭燃烧后会留下很多煤渣,怎么还能产生超过原来煤炭质量的气体呢?
三百年前,人类对燃烧现象认识还处在对生活现象的直观观察,他们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火微粒就是“燃素”。物质燃烧就是结合或放出燃素的过程。
科学家的“争论”:
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的观察认识

科学家的“争论”:
1673年,波义耳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1702年,斯塔尔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结果相同。他认为金属在锻烧中结合了燃素,即: 金属+燃素——>金属灰,所以质量变大了。
科学理论需要证据
科学家的“争论”:
1756年罗蒙诺索夫把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锡发生变化,生成了白色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对燃素说产生了质疑。
勇于创新,敢于质疑
实验活动:
1.磷+氧气
明确步骤:
实验活动:
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
实验记录表
得出的结论:
结论: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适应于任何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
科学家的“争论”:
1774年,拉瓦锡重做了波义耳关于煅烧金属的实验。他将已知重量的锡放入曲颈瓶中,密封后称其总重量。然后经过充分加热使锡灰化。待冷却后,称其总重量,确认其总重量没有变化。拉瓦锡又对铅、铁等金属进行了同样的锻烧实验,结果还是一样,由此否定了波义耳的火微粒之说,并且认为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燃烧今天看来是很简单,但在真正了解其本质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反应物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磷原子
氧原子
原子总数
4个
10个
14个
磷原子
氧原子
原子总数
4个
10个
14个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请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加以分析。
思考与讨论:
生成物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那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吗?
解决问题:
●一张纸燃烧后,真的“灰飞烟灭”了,质量变小了吗?为什么?
●1吨煤炭燃烧后留下了很多煤渣,还能产生1.62吨二氧化碳。这是为什么?
小结:
宏观:
微观: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在化学反应中
与同学们共勉
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顶点。
—罗蒙诺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