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2 《装在套子里的人》(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课件2 《装在套子里的人》(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6 22: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小说单元,前面已经学过几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对鉴赏小说会有一定的心得,请同学们思考该如何去鉴赏一篇小说?
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分别为典型情节、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在本课前已经研究完成,关于典型环境文中很少涉及,所以这节课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物形象。
(俄)契诃夫
装在
套子
里的

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鲁迅
契诃夫是一位无以伦比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二、关于作者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
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三姐妹》《樱桃园》等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之说巨匠
契诃夫
(1860——1904)
  《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
  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代表作
(法)莫泊桑
以小见大,情理之中

(俄)契诃夫
(美)欧·亨利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黑暗的时期。当时,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竭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装在套子里的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三、写作背景
四、分析课文
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思考:
段 落 主 要 情 节
序 幕





尾 声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别里科夫的死及其影响
(故事主体)

漫画事件(6——10)
开端
骑车事件(11-17)
发展
与华连卡弟弟的斗争(18-36)
高潮

结局


(1-5)
(6-37)
(38-40)
理清文章思路? ? ? ?
婚事失败(37)

别里科夫 华连卡



布尔金(我) 柯瓦连科
理清人物关系


同 事

“情侣”

姐 弟

同 事
默读第一部分,讨论:


人物形象分析
1.找找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从这些“套子”可以看出别理科夫哪些性格特点?

(一)分析第一部分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生活习惯:
(有形的套子)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胆小孤僻
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狭隘惶恐

①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思想观念:
(无形的套子)
②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③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④禁闭、开除学生
现实的逃避者
顽固保守
害怕新事物
维护旧制度的
沙皇卫道士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套子

比喻
束缚、禁锢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
2.别理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背景介绍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特点:因循守旧
保守反动
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他怕的是什么?
害怕改变现状
害怕新生事物
旧势力顽固
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
革命力量弱
怕的根源: 沙皇专制制度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4.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
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第二课时
(二)分析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小说重点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围绕这一点,作者一共选取了哪几个事件?

主要情节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2.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体现了别里科夫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事件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漫画事件
骑自行车事件
当面交锋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打哆嗦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难堪极了
胆小怕事
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
虚伪保守,因循守旧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其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3.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别里科夫的恋爱事件?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别里科夫
华连卡

结 婚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胆小多疑

保守怀旧
4.如何看待华连卡姐弟这两个人物形象?
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的出现,给了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
  华连卡姐弟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1.别里科夫这么一个人,他的死却使人觉得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为什么呢?
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三)分析第三部分
  别里科夫虽然已经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
别里科夫是社会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又恢复旧样子”的。
2.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一句话。
别里科夫人物形象:
1.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事物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是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害怕变革、顽固保守、诚惶诚恐、自欺欺人的伪君子 ;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套子”内涵:
禁锢心灵和自由的,守旧的思想束缚。
五、总 结
主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描写别里科夫的特征及婚事的失败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封闭保守、害怕变革、极力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形象,批判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表达了对自由的呼唤。
总 结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合作讨论
在文学作品或者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套中人”?你如何看待这些“套子”?

(一)请就你最感兴趣的一点谈一谈。

1.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套子”
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涉及“套子”的,例如鲁迅《呐喊·自序》中的“铁屋子”,钱钟书《围城》中的“围城”等。请结合你对相关作品的了解,加以比较。?
别里科夫走后,给世人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套子?你是怎样看待它们的呢?将你的思考成果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请以?《谈谈现代社会的套中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课后作业:
2.身边的“套中人”与他们身上的“套子”
寄语:
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无论外界给我们的压力有多大,只要内心还有一线阳光,心灵就不会荒芜。所以我希望你们将来无论是功成名就,位高权贵,还是平平淡淡,都是在走出自己设置的“套子”后,踏踏实实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