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三角形(2)
【学习目标】
1.认识并能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2.知道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3.根据性质进行简单的角度、长度、面积的计算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自学课本P7,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作出下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
由上图可得:∵AD是△ABC的∠BAC的角平分线
∴∠BAD=∠ =
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内部还是外部?下同);(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4)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
思考:如何用折叠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试一试
2.分别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
由上图可得:∵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
∴有BD = =
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4)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
思考:如何用折叠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中线? 试一试
3.分别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线:
由上图可得:∵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
∴∠ADC=∠ = °
由作图可得:(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4)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
思考:如何用折叠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高线?试一试
注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一条线段。
【课中尝试提高题】
1.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1)△ABC,△ADC有没有共同的高线?如果有,请作出这条高线
(2)△ABD与△ADC面积相等吗?为什么?试着用文字表述这个结论
2.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AC,DF⊥AB,E,F分别是垂足,已知AB=2AC,求DE与DF的长度之比
(有困难的同学可回顾上一题,看看是否有帮助)
3.学习课本例2,完成: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斜边上的高线,CE是△ABC的角平分线,且∠CEB=105°,求∠ECB,∠ECD的大小
1.1 认识三角形(1)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
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
3、了解三角形的按角分类
4、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1、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 ,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线段的性质: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 ,简称两点之间, .
3、一般地,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 .
4、等于360°的角是 ,等于180°的角是 ,我们平时所说的角指的是大于 小于 的角.等于90°的角是 ,小于直角的角是 ,大于直角有小于平角的角是 .
5、阅读书本第4页上面部分,完成下列填空:
由 的三条线段 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由符号“ ”来表示,如右图所示,顶点是 、 、 的三角形
记做 ,读作 .
6、小学我们已学过关于三角形角的性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并完成书本第4页“做一做”。由上学期学过的 两点之间,线段 ,可以得到关于三角形边的性质: .请阅读书本第5页图1-3及相关内容,注意文本语言和几何语言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7、仿照例题的写法完成:
由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1)1cm,2cm,3.5cm (2)4cm,5cm,9cm (3)6cm,8cm,13cm
8、下列各组数都表示线段的长度,试判断以这些线段为边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① a+1,a+2,2a+4(a>0); ② a,b,a+b(a>0,b>0); ③ a,a+4,2a+5(a>0).
【课中尝试提高题】
1.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D=AC,连结CD.
在下面各空格中填入“>”或“<”,并说明理由.
(1)AB AC+BC
(2)2AD CD
2.如图所示三条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判别的.
3.已知平面内三个点A,B,C之间的距离满足关系式AB+BC=AC.画图说明点A,B,C的位置关系.
4. 有四条线段,它们的长分别是2cm、3cm、4cm、5cm,以其中的三条线段为边长,共可组成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5.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条分别为3cm、4cm,则第三边的长可以是 cm.(只要写出一个)
6.请你思考“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句话对吗?请你证明,可用实验方法来验证.
归纳:如果知道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a和b(a > b),则请你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第三边c边长的取值范围 < c < .
7.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条分别为3cm、4cm,则第三边的长的范围是:
1.2定义与命题 (1)
【学习目标】
1.了解定义的概念;
2.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是否是命题;
3.会找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仔细阅读书本10、11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叫做定义。
叫做命题。
2.写出2个数学名词的定义。
3. 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
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B.对顶角相等;
C.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 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 )
A.今天的天气好吗 B.作线段AB∥CD;
C.连接A、B两点 D.正数大于负数
5.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2 不是无理数。
(4)作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5)对顶角不相等。
6.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同角的余角相等。
(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课中尝试提高题】
1、让你做回考官!
请你写1-2个句子,找同学回答是否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改成“如果…那么…”形式。
2、将下列命题改成“如果…那么…”形式。
⑴、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
⑵、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⑶、当ab=0时,a=0或b=0.
1.2.定义与命题(2)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中的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 “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体会基本事实化的思想方法,学会严谨的思考习惯.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1、思考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
(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对于任何实数 x, 则x <0.
上述命题中,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你的理由是什么?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判断命题是真命题可用________的方法, 判断命题是假命题可用________的方法.
2、例: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两个顶点到这条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为实数)。
3、判别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1和∠2,如图∠1>∠2;
(2)两点间线段最短。
(3)如图,若a⊥b,c⊥b,则a∥c.
(4) 会飞的动物是鸟.
归纳:
基本事实:这些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基本事实。
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基本事实(举例):1、两点间线段最短。 2、经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已知直线平行 。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举例):
【课中尝试提高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语句是( )
A、定理 B、基本事实 C、定义 D、只是命题
2、“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个语句是( )
A、定理 B、基本事实 C、定义 D、只是命题
3、下列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
4、下列句子中,是定理的是( ),是基本事实的
是( ),是定义的是( ),
A、若a=b,b=c,则a=c; B、对顶角相等
C、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D、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5、请举两个命题,要求其中一个是真命题,另一个是假命题
.并说明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判别它们的真假的.
6、若∠1+∠2=180°,则直线a∥b 。用推理的方法说明它是一个真命题。
7、X=3是方程 =0的解,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
8、若X是实数,则X>0。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
1.3 证明(1)
【学习目标】
1、了解证明的含义,了解证明的必要性
2、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3、体验从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的过渡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1、看课本P16合作学习1,如图1—11直线a、b、c、d是否平行?请先观察、猜想结论,并动手验证。
2、当n=0,1,2,3,4时,代数式的值分别是7,5,5,7,11,它们都是质数,那么命题“对于自然数,代数式的值都是质数”是真命题?请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所示DE∥BC,∠1=∠E。求证:BE平分∠ABC。
⑴、看图和已知条件,思考要证明BE平分∠ABC,需要说明哪两个角相等?
= ;
⑵、如图DE∥BC,你能得到哪些角相等? ;
⑶、请写出证明过程。(若有困难请参考课本P16例1的证明过程)
4、已知:如图,AB∥CD,EP,FP分别平分∠BEF,∠DFE。求证:∠PEF+∠PFE=90°。
⑴、根据题目所示的已知条件和图示,请补充完整以下证明的思路,并根据所提供的证明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课中尝试提高题】
1、已知:如图,直线EF,GH被直线MN所截,AB⊥GH,B为垂足,∠1=∠2。
求证:AB⊥EF。(填空)
证明:∵ ∠1=∠2 ( )
∴ EF∥ ( )
∴ ∠FAB+∠HBA= ( )
∵ AB⊥GH( 已知 )
∴ ∠HBA=90°( )
∴ ∠FAB=180°-∠HBA=180-90°=90°
∴ ( )
2、已知,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EDC=∠DCB。
求证:∠B=∠ADE。
3、已知:如图BC⊥AC于点C,CD⊥AB于点D,∠EBC=∠A。求证:BE∥CD。
1.3证明(2)
【学习目标】
通过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含义
了解证明的表达格式,会按规定格式证明简单的命题
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利用其进行有关计算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1、阅读教材18页到19页,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__________.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________________.
2、几何证明一般格式:
按题意画出( )
在”已知“中写出( ),在”求证“中写出( )
在“证明“中写出( )
3、 求证: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推论:求证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求证:三角形的不共顶点的三个外角和等于360°
【课中尝试提高题】
1、.应用:如图,O为∠ABC内任意一点,求证:∠BOC=∠1+∠2+∠A。
2、已知,如图 ∠B+∠D=∠BCD。 求证:AB∥DE。
3、已知,如图,∠B+∠C+∠D=360°。求证:AB∥DE。
1.4 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以下几点:
1、通过实例,经历全等图形概念的发生过程,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
2、会用叠合法判定两个图形全等。
3、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4、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全等图形的概念
通过对书本22页4个图的观察,独立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全等图形的概念。
对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进行举例,加强对全等图形概念的理解。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尝试用全等图形的验证方法,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
叫做全等三角形。
引用22页“做一做”第2题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探讨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一般记法(用“=”只是表示数量的相等),将相应的边、角、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会对以后分析全等三角形带来方便。写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等的角、相等的边。
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借助全等三角形纸片,小组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性质,然后小组归纳: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问:(1)两条相等的线段是否能重合?(2)一条角平分线把这个角分成的两部分能重合吗?
例2学习并分析:
由上述问题帮助说明“⊿ABD与⊿ACD全等”,并由全等三角形性得出BD=CD,∠B=∠C。
说出下列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出对应边、对应角。
(1) (2) (3)
【课中尝试提高题】
1、如图,△OAD与△OBC全等,∠A与∠B是对应角,找出其余的对应角和各对对应边,并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D.面积不等的三角形不全等
如图,在△ABC中,AD ⊥ BC于点D,BD=CD.完成下面说明∠B=∠ C的理由的过程(填空)
解: ∵ AD ⊥ BC(已知)
∴ ∠ADB=____________=Rt∠(垂直的定义)
当把图形沿AD对折时,射线DB与DC_______________.
∵ BD = CD (________________)
∴点B与点__________重合。
∴△ABD与△ACD_____________
∴△ABD______________△ACD(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ABE≌△ACD,B和C,E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A=37°,∠ABE=28°,求∠CEB,∠ADC的度数
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学习目标】
1、掌握利用“sss”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3、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一、.按照要求画图,用刻度尺和圆规在一张透明纸上画△DEF,使其三边长分别为1.3cm,1.9cm和2.5cm.
参考画法:
1.画线段EF=1.3cm.
2.分别以点E,F为圆心,2.5cm,1.9cm长为半径画两条圆弧,交于点D.
3.连结DE,DF.
△DEF(或△D'EF)即所求作的三角形.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互相重合吗?
一般地,我们有如下基本事实: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几何语言表达: 在△ABC和△DEF中,
AB=DE
∵ AC=DF
BC=EF
∴△ABC≌△DEF(SSS)
由此,我们发现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是,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被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这个特有的性质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D⊥BC(填空).
证明:?在△ABD和△ACD中,
三、尺规作图
.已知∠α(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α的平分线.
四.请你试着证明此作法的正确性,由上图可改编成一道证明题:
已知:
求证:
证明:
【课中尝试提高题】
1.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DE,AC=DF,BE=CF.
将下面证明△ABC≌△DEF的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 ∵?BE=CF(?????? ),
∴?BE+ =CF+ , 即BC= .
在△ABC和△DEF中,
∵
∴?△ABC≌△DEF(??????? ).
2. 已知:如图,AB=DE,BC=EF,AF=DC.求证:BC∥EF.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学习目标】
1.知道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2.会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知道并会使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1.自学课本P28,完成下列问题:
画一个三角形,使其中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且这两边的内角为45°,与同学比较,它们能互相重合吗?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 及其 分别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或边角边).
用数学语言表达为:在△ABC和△A′B′C′中
(1)∵ (2) ∵ (3) ∵
∴△ABC≌△A′B′C′( SAS) ∴△ABC≌△A′B′C′ (SAS) ∴△ABC≌△A′B′C′ (SAS)
2.自学课本P29,完成下列问题:
于一条线段,并且 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 .它有如下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用数学语言表达为:∵ ,
∴
3.根据题目条件,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1) AC=DF, ∠C=∠F, BC=EF;
(2) BC=BD, ∠ABC=∠ABD.
【课中尝试提高题】
1.已知:如图,已知AB=AC,AD=AE,∠1=∠2,求证:△ABD≌△ACE.
2.已知:如图,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ABC≌△ADC.
3.已知:如图,直线l和直线m分别是线段AB和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O为交点,求证:点O到点A,B,C的距离相等.
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有其中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一个内角为45°.试一试你能画出几个?
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2、会运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
一、探索判定
1、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使。将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基本事实:
几何语言:
在△ABC和△A′B′C′中
(1)∵
∴△ABC≌△A′B′C′( ASA)
二、应用判定
2、预学并模仿P32例4,完成下题:已知:如图,∥,∥。求证:
3、预学P32例5,完成下题:已知:如图,
求证:
【课中尝试提高】
1、根据所给条件,下列各题中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若不一定,请画出两个符合所给条件,但不全等的三角形。
(1)和中,
(2)和中,
2、已知:如图,点分别在上,求证:
3、已知:如图,A,E,F,B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
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
【预学目标】
1、掌握“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2、会运用“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
一、探索判定
1、已知:如图,在,求证:。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2、练习,已知:如图,平分,。求证:
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3、已知:如图,P是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于点B,于点C,求证: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4、预学并模仿例7,完成下题。
已知:如图,垂直平分,为垂足。分别为垂足。求证:。
【课中尝试提高】
1、已知:如图,求证:。
2、证明:三角形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3、已知:如图,∥。求证:。
5、如图,在在同一条直线上。下面给出四个论断:
①;②;③;④。
任选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可得到几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有几个?分别给出证明。
1.6尺规作图
【学习目标】
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和基本尺规作图的范围;
会进行以下尺规作图,并了解作法的理由。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在给定边角条件下,求作三角形。
【课前预习,课中交流】
已知∠β,求作∠β′,使∠β′=∠β。(用尺规作图,保留痕迹)
2、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平分线段AB。
3、.已知∠α,∠β和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α,∠B=∠β,AB=a
4、如图,直线表示一条公路,点A,B表示两个村庄。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加油站,并使加油站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相等。加油站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加油站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课中尝试提高】
如图,已知∠α和∠β,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BC=∠α+∠β。
如图,已知线段a,c和∠α,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BC=∠α,AB=c,BC=a。
3、如图,有A, B, C三农户准备一起挖一口井,使它到三农户家的距离相等。这口井应挖在何处?在图中标出井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4、已知△ABC(如图),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作△PRS,使△PRS≌△ABC。你认为哪一种作法比较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