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永久的生命(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永久的生命(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7 14:32:57

文档简介


【优点与特色】
1.“以生为本”,学生活动新颖,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表达、展示、交流。让思维在课堂碰撞。
2.文体特点明晰,围绕“议论散文”的阅读展开阅读训练,流程清晰,知识点明晰,层层深入。
3.通过听、说、读、写活动推动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活动设计新颖、简明,能调动学生阅读与深入思考,活动能照顾不同层级学生需求。
【问题与建议】
1.对于主旨的理解,可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总结。
【自我反思】
1.课前活动三,用原文证明理解标题,可以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标题、对文章的理解。
【优点与特色】
1.课前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学与表达。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自信大方,体现平日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到位。
2.课中引导学生展示与阅读;发现文章各段中心句快速抓住文章主旨;通过赏析表达之美品味文章语言。教学环节流畅,过渡自然,能快速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阅读训练。
【问题与建议】
1.课文赏析部分不够充分,学生对于课文的表达之美没有完全赏析到位。可通过第二课时继续学习。
2.电教平台原因导致课件的字看起来较小。
【自我反思】
1.间把控不够到位,前半节学生展示用时过多,导致后面的赏析训练时间不宽裕,赏析的不够充分。可以在第二课时进行完成。
2.“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关于生命的名句没能分享,在第二课时完成。
【优点与特色】
1.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学与教的互动能够初步掌握“议论性散文”的阅读方法。
2.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能够使用关联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语言赏析、理解表达等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人文内涵,理解生命的不朽与奇迹。
【问题与建议】
1.赏析文章表达之美的环节,分享讨论不够充分。
【自我反思】
1.时间原因,赏析交流环节讨论不够充分,下次优化课前展示环节,使更多时间用来深度阅读文章。
2.通过表达理解、自读概括之后,在配乐朗读有利于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表达文章内容。集体朗读可参照此课的做法,不必把朗读课文放在课堂一开始。
课件21张PPT。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拥有美妙文字和烂漫童心的“小老头儿”无名的小花到底有自己的歌,自己的音乐。听了这样的歌,就是大理石,也会变得柔和。——《一朵淡紫色的小花》
如果没有鸟啼蛙鸣,即使有最美妙的音乐,这个世界也会是寂寞单调。——《如果没有鸟鸣蛙鸣》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活动二:字音字形兴味:指趣味;兴趣;兴致洗涤:
卑微:底下、渺小
牛犊:小牛,乳牛
茸毛:柔软纤细的毛。 又叫绒毛。
消逝: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
繁殖: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指老年人去世。
臼齿:大臼齿位于口腔后方,因上端扁平而且主要用来研磨和咀嚼食物而得名。臼齿由于随使用而被磨损,可以被用来判定生物个体或其遗骸的年龄。活动三用一两句原文证明自己读懂了课文标题的含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他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确是永久的。
人们却不应该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生命的奇迹。议论性散文,也成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特点:以说理为目的,议论是它的骨干。议论性散文用画画、诗歌或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
小组交流讨论,评选出优秀的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表达之美读后,思考,完成填空。
“首先……进而……接着……最后……”自读课文,完成概括训练摘录: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提到:
“在未来,知识=体验×敏感度。”
也就是说,未来社会,并不需要单纯的记忆和简单的重复。学会用关联词概括
首先,感慨时光一去不复返,感慨个体生命的短暂,
进而,写生命自身的神奇与不朽,
接着,联系实际批判暴君,
最后抒发对永久的生命的赞美,歌颂生命的奇迹。
小贴士:如何快速读懂本篇?有没有方法?
本文每段都有中心句,尝试找一找,进一步理清文章协作思路。
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
①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赏析表达之美朗读课文赏析表达之美的角度:
用词精妙、句式特点、修辞、结构特点、选材、艺术手法、情感以第二段为例,自由朗读,先整段读,再分层读,用锐利的眼光赏析其表达的美妙。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都金色茸毛!美在例证生动美在过渡自然,夹叙夹议美在抒情巧妙美在层次分明美在中心句构段段落的展开方式:
中心句构段,按照总分的结构展开段落,可以使你的文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品读表达之美补充资料:1942年,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但是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他们的暴行而灭绝,反而会凝聚成更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生命如此不易又如此坚韧,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冰心说:“生命是痛苦的,生命也是快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才思泉涌 续写练习自由选择素材,完成续写: A.我们应该感到生命自身的神奇…… B.感谢生命的奇迹,他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确是永久的。它是…… 素材头脑风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人生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保罗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学段及科目
初二 语文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课时
《 永久的生命》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教材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学情
分析
课标
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对有益启示。对作品对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对评价;对作品中感人对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内容
关联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中心句构段谋篇3、赏析品味说理与抒情兼具的语言
学情
现状
八年级的学生正在由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过度,对哲理散文阅读比较陌生,对生命的思考也比较懵懂,他们渴望精神的力量,渴望对世界的探索,渴望表达自我。本课意在通过自学与展示,静思默想与交流分享使学生在读、讲、练中体会议论性散文的魅力,认识生命的意义与可贵。
学习
目标
知识
技能
中心句构段谋篇;关联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赏析语言。
过程方法
1、课前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学与表达。2、课中引导学生展示与阅读;发现文章各段中心句快速抓住文章主旨;通过赏析表达之美品味文章语言。3、课后才思泉涌完成续写。
情感
态度
通过自读、朗读、赏读,体会生命的奇迹,体会课文人文内涵。
教学
策略
重点
难点
1、学生能通过中心句理解议论性散文的内涵。2、学生能够用关联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表达之美
方式方法
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小组探究合作法
媒体
技术
多媒体(PPT)
教学
流程
结构
【活动一】查阅作者背景,以及哲理散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分享,小组当堂展示;

【活动二】梳理本课生字难字,课堂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字音字形要注意的有:
词语意思要注意的有:
【活动三】阅读文章,用文章中的一两个句子证明自己读懂了课文标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用画画、诗歌或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
【活动一】交流自学成果并订正导学案。
(抽签决定展示、分享的小组展示活动一、二、三,每组自评,推选优秀的活动四作品,上台展示。)
笔记:哲理散文的特点:
本文学到的阅读方法:
【活动二】朗读文本,完成下列填空。
本文首先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文章中有很多美妙的表达句子,请找到你喜欢的一两句进行赏析,与同学交流。
我赏析到的表达之美是:
【活动四】才思泉涌,续写练习。自由选择素材,完成续写: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
感谢生命的奇迹,他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查阅作者背景,以及哲理散文的相关文学常识分享——小组当堂展示;
活动二:梳理本课生字难字,课堂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小组当堂展示
活动三:阅读文章,用文章中的一两个句子证明自己读懂了课文标题的含义。——小组当堂展示
活动四:用画画、诗歌或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小组交流展示。
总结:活动一:补充作者美文美句
活动二:注意的字:“臼齿”、卑微“”的笔顺;“兴味”“洗涤”、“牛犊”、“茸毛”的字音;
活动三:哲理散文的特点——情与理交融,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特点。根据标题找关键语句有助于快速理解。
【设计意图】
1.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给学生舞台展示自我,实现生生互学。
3.渗透议论文阅读找关键句的方法。
活动一:交流自学成果并订正导学案。
过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提到:“在未来,知识=体验×敏感度。”也就是说,未来社会,并不需要单纯的记忆和简单的重复。然我们带着这一份敏感度,去体验这篇文章——自读文章概括活动
活动二:【自读文章】观其形,理其线,引导中心句概括,引导用“首先,进而, 接着,最后”这样的方式概括文章。
重点交流:分析每段写作内容,找中心句,引导学生理清层次,思考一二段关系引出欲扬先抑。
总结:A.欲扬先抑;B.找中心句C.用关联词进行概括。
补充材料:南京大屠杀、河南饥荒
过度: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悲观——消沉)然而,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乐观——积极)那么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
活动三【朗读文章,欣赏表达之美】配乐齐读,静思默读,动笔赏析。
重点交流:
欣赏第二段表达的美妙(例证生动、移情、夹叙夹议);中心句:“人们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两个例证:“小草”、“小牛犊”拟人手法赏析并与有感情朗读,理解议论句:“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生命的永恒、轮回,新生命带给我们的喜悦。
(2)欣赏三、四段:关于“旅客”的比喻(体现出个体生命的短暂,人类生命的伟大、无止境),关于三段结尾句的朗读;第四、五段对于暴君的讽刺和对生命的赞美朗读出情感,感受“凋谢与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感受抒情之美。
总结:本文妙哉欲扬先抑,
妙哉例证生动,
妙哉夹叙夹议,
妙哉联系现实抒发情感,
妙哉赞美生命!
知识点总结:哲理散文兼具议论文和散文的特点,应从标题入手,找到关键句进行分析,感受其情理交融之美,品味其情与理的美。
课后活动:【才思泉涌,续写练习】自由选择素材,完成续写: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
感谢生命的奇迹,他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
交流重点: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赏析美点。全班齐读关于生命的句子。
【设计意图】
关联词概括文章、找中心句体会文章井然的秩序;
品味议论性散文的语言以及本文的构段方法
写作练习,展开想象,丰富协作素材,实践中心句构段的方法。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们通过阅读探索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我们通过实践探索生命的色彩与温度。通过严文井的文字,我们了解了生命的不朽与神奇,也感受了议论散文的魅力,找中心句、运用关联词概括文章内容以及如何赏析文章表达之美,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学、分享与展示交流,有了新的收获,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接触此类文章,在阅读中思考,在感悟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