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学段及科目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课时
《背影》(一课时)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学情
分析
课标
要求
《背影》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追忆了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敬爱与思念之情。“背影”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课文记叙的内容。《背影》的语言是抒情的语言,叙写着窘迫的家境和父亲的艰难,描述着父亲对自己的深切关爱,深沉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动和发自内心的忧伤。
学习内容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恰当的记叙顺序和设置合理的线索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再现人物形象。
学情
现状
课堂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探讨为主线,采用自主和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学习
目标
知识
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过程方法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手法。
情感
态度
感受父子情深,引导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交流沟通。
教学
策略
重点
难点
重点:情感朗读,整体感知,体味深情。?难点:语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亲情。
方式方法
1.批注阅读法、朗读法、默读法;2.小组合作;3.“习本课堂”模式
媒体
技术
1.多媒体平台播放PPT;2.课前、课中、课后习案
教学
流程
结构
【测评内容】
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
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解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
1.请在下列空格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难忘背影—— 背影—— 背影——挂念背影
小结:文章的线索是 ,记叙的顺序是 ,记叙的事件为
。(请用一句话概括)
2.品读第六段直接描绘背影的句子,感受父爱
(1)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出 ,刻画了
的父亲形象。
3.精思细节
我从 段的 处,读到一个( )的父亲,原因是:
【评价方式】
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把握文章主要事件。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体会到父亲形象的伟大。
3.通过联系实际,检验学生是否真实体会到了无言父爱的伟大。
【测评内容】
1.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必做)
2.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断作文,内容为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字数两百字左右。(选做)
【评价方式】
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 】
父亲是我们在生活之中最亲近的人,关于父亲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很多的,也是无声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们,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去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讲关于你父亲的事。(老师)这是我们的父亲,那么,朱自清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描写自己的父亲的?下面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调动感性认识,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并段落,理清思路】
难忘背影(1)——描绘背影(6)——目送背影(6)——挂念背影(7)
文章的线索是背影,记叙的顺序是顺叙,记叙的事件为那年冬天父亲在南京浦口火车站攀爬月台为我买橘一事。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感知,为学生搭梯子,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了解写人记叙文的相关知识——记叙的线索及顺序。
【品读细节,体会父爱】
品读第6自然段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体会父爱的深沉。
这段话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而深沉的父爱,流露了我对父亲的怜惜与感动之情。
【设计意图】
以背影为切入点,体会父爱的深沉,从而辐射全篇,为后文体悟父亲形象做准备。
【精思细节,体悟父亲形象】
1.阅读1-5段,找出最能触动你的细节,并说说原因。
2.作者朱自清在文章的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不相见”是什么意思?其中似乎有未尽之意。
3.背景补充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设计意图】
以细节为切入点,深挖文本,体会质朴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深愧疚和自责。
《背影》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追忆了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敬爱与思念之情。“背影”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课文记叙的内容。《背影》的语言是抒情的语言,叙写着窘迫的家境和父亲的艰难,描述着父亲对自己的深切关爱,深沉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动和发自内心的忧伤。愿每一位同学都能读懂父爱,读懂自己的父亲。
【优点与特色】
1. 教学目的明确、具体,准确反映课标要求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2.教学内容安排上,徐老师由简入繁,适当过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父母的体谅、感激之情。
【优点与特色】
1.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生动,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并按着老师的指导进行思考,探讨发言,师生之间步骤一致,顺利进行教学活动。
2.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整体感知,并对重要字词进行训练。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探究、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问题与建议】
虽说课堂上已经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等方法赏析语句,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开展过多的训练,建议可利用课外时间,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积累水平。
【优点与特色】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语言精练简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去分析、阐释文本。这样,学生在品味、欣赏、评价中获得了独特的体验,也基本达成了设置的教学目标。
【问题与建议】
在主目标主问题的探讨之下,要加强对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法及语言特点的归纳总结。
阅读教学的两条途径:一是补充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二是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背影》教学首先要遵循其本——尊重散文教学的规律——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
在预习过程中,我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四次背影,也读懂了父爱,但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买个橘子就让作者这么感动,也不明白这篇文章为什么写于八年后。我决定教学设计就从学情入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靠近背影。
为了创设情境,我的导入采用背景介绍的方式,但是把重点放在了《背影》一文收录在教材中的历史方面,学生对此的反应是积极的,他们因为自己的父辈祖辈也读过《背影》而激动不已,这也在感情上拉近了他们与原作的距离。接着,我趁势提出思考题:《背影》的感人之处何在?感人力量何来?就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思维中来。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叫做“品读背影,感受父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语文经验,直接分析第六自然段“买橘背影”,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章感受父爱,没有障碍。紧接着我提出问题:既然这个自然段最能体现父爱,为什么还要写1-5自然段和7自然段,并由此进入第二个环节“精思细节,体会父亲形象”,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依据文本的说话训练“我从 段的 处,读到一个( )的父亲”,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并思考“这些段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第6段刻画背影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再读文章就从字里行间找到了父爱的铺垫与照应,也就把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作者的写作经验链接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再用句式“这是( )的背影”说读文章,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背影感人力量所在了。
走到这里,还只是引导学生到达了前人对文章认识的阶段,并没有突破,我趁势提问:“背影如此感人父爱如此深沉,作者为什么时隔八年才写下此文?”把学生的问题还给学生,却不急着给出答案,在他们苦苦思索之际,我做了如下讲解:“散文中谈论的所思,散文中表达的所感,都是该作者依其独特的境遇所发生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不同于小说是要反映社会生活,而是要抒发作者自己的感受。”学生若有所悟,我也因此引领他们走到第三环节“了解背景”,要求他们再读课文,用“我从( ) 段( ) 看到 ( )的儿子”句式说读课文,学生马上就发现了儿子即作者的四次流泪,看到了儿子的愧疚和忏悔。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读懂文章,我用PPT展示了朱自清先生与父亲的关系简表:
台下一片哗然,众生议论纷纷,透过背影这个环节,学生感受到了儿子的愧疚,也感受到了父子间的血浓于水,更感受到了文章真实的写作意图。
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作者的生活经历,谈谈怎样珍惜亲情,应该说课堂反馈是非常好的,达到了我的教学预设。
本节课不敢说是上得非常成功,只能说是非常顺利,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要尊重文体规律,要有文体意识,然后要尊重学情,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
这节课始终围绕本文,紧扣文字进行解读,并没有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也比较注重把学生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和作者的语文经验、生活经验有意识地相勾连。
要说遗憾,那当然有,教学也是遗憾的艺术,比如在学习作者的写作经验这一方面,本节课几乎没有涉及,实际上可以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这种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形象的写法。但是教学反思给我们提供了改进的机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是最有益于教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