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讲义+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讲义+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1 15:32:31

文档简介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欧洲制作一本《圣经》要用300多张羊皮,文化的传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围极其狭小。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的技术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解析:A 依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导致文化传播受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造纸术的传入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促进文化传播,故A项正确。
2.(2018·浙江嘉兴期末)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成新的书写材料——纸(“蔡侯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蔡侯纸”是最早出现的纸
B.东汉时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C.中国的造纸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D.蔡伦改进造纸材料有利于信息记录
解析:D “蔡侯纸”并不是最早出现的纸,蔡伦之前已经有了纸,故A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不是东汉时期,故B错误。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故C错误。蔡伦改进造纸术,使造纸成本低廉,质地便于书写,有利于信息的记录,故D正确。
3.(2019·浙江温州期中)“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种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记载于(  )
A.《梦溪笔谈》 B.《武经总要》
C.《韩非子》 D.《萍洲可谈》
解析:A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故答案为A项。
4.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凭针盘而行”可知“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是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使欧洲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5.(2019·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地期末)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经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此“妖术”(  )
A.在唐末至宋初的中国已有应用
B.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C.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与传播
D.经海路外传至阿拉伯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使用。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一“怪物”指的是火药武器,结合所学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等火药武器,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火药用于军事的有关文献记载出现于唐代,不是宋代的《梦溪笔谈》;C项错误,火药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无关;D项错误,火药通过陆路传至阿拉伯,不是海路。
6.(2018·浙江温州期末)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四大发明外传的时间和路径,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B.宋元时期指南针通过海路经波斯传入欧洲
C.宋元时期火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D.隋唐时期活字印刷经由海路传入朝鲜和日本
解析:C 造纸术是8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的,也就是唐朝时期,排除A。指南针通过海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而不是波斯,故排除B。C表述正确。活字印刷是宋朝出现的,故不可能隋唐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排除D。
7.(2019·浙江温州学考模拟)判断成书年代有助于加深对古籍文本的理解。下列古籍,按照其成书年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解析: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天工开物》为明代古籍,②《梦粱录》成书于南宋,③《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顾炎武的著作,④《王祯农书》为元代古籍,按时间先后顺序为②④①③。故答案为D项。
8.中国古代科技曾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水力鼓风冶铁装置出现 ②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③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④中国工匠制成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力鼓风冶铁装置出现于东汉,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是在唐朝,中国工匠制成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是在明朝,故①③②④排序正确,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以前,需要使用丝帛、竹简等作为文书载体,文字越简洁越好,文言文正适合。……使得书写和印刷更加方便,为白话文体的出现奠定物质基础。
——郑非凡《白话文发展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宋两代“为白话文体的出现奠定物质基础”的人物及其贡献。
(2)材料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图一、图二分别能反映其中哪两大发明?这两大发明分别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使得书写和印刷更加方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在书写方面,有蔡伦改进造纸术;宋代在印刷术方面,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第(2)问,主要考查指南针和火药及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1)人物及其贡献: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图一:反映了指南针或方向测定技术的发明;图二:反映了火药技术的发明。
图一影响: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各地区之间文明的连接与交融。
图二影响:火药应用于军事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军事条件,有助于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与传播。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一、选择题
1.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
A.《离骚》 B.《诗经》
C.《庄子》 D.《二京赋》
解析:B 根据材料“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可知南方文学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根据材料“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可知北方文学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离骚》是屈原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错误。《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正确。《庄子》想象奇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故C错误。《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不符合先秦时期,故D错误。
2.(2019·浙江杭州期末)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楚辞的杰出代表。下列选项中与《离骚》文学创作手法(风格)相似的是(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屈原的《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B项是李白的作品,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B项符合题意。A项出自《诗经》,《诗经》属于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排除。C项是辛弃疾的词句,辛弃疾属于宋词豪放派代表,排除。D项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渲染出凄凉悲苦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孤独、悲凉之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3.唐代诗人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首诗不能说明诗人(  )
A.强烈的忧患意识 B.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C.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D.悲壮激昂的沉痛之情
解析: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与李白相比,杜甫可称做是一位“苦难诗人”,其诗作更多地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悲壮激昂的沉痛之情,反映出诗人的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故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4.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D.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解析:B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虽然可以反映历史但因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必须经考证后使用。
5.(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期中联考)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了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先生”对词这一文学形式做出的贡献。“先生” (  )
A.经历南渡悲苦,词风低迷感伤
B.尤擅行书,位列宋四家之一
C.打破诗与词之界限,词风清浅婉约
D.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
解析:B 本题考查苏轼。对词的文学形式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苏轼。A指的是李清照,B指的是苏轼,C前半句指的是苏轼,后半句指的是柳永,D指的是柳永。故选择B。
6.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使李清照又一次被人们所关注,下列对李清照及其相关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善以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善用白描的笔法
B.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C.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作品蕴涵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D.其作品中强烈的慷慨悲壮的情绪,是豪放词派集大成者
解析:C 柳永善以清浅婉约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排除A。苏轼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排除B。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多是婉约派风格,但后期的词作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作品蕴涵对国家兴亡的感慨,故C为正确选项。辛弃疾的词作中有强烈的慷慨悲壮的情绪,是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排除D。
7.(2019·浙南名校期末)这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臆想、神秘莫测的情节、缥缈离奇的幻境。但在浪漫主义之中又沉潜着现实主义的情怀。书中所写的天庭、地狱带有官府衙门的影子,所写的神、佛、鬼、怪都具有人的性格特征。此作品是(  )
A.《红楼梦》 B.《神曲》 C.《西游记》 D.《离骚》
解析:C 该作品内容涉及神、佛、鬼、怪,在选项中只有《西游记》符合这一特点。故选C。
8.《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是《诗经》的精粹,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等
B.杜甫诗风凝重与沉郁,著名篇章有《秋兴八首》《春望》等
C.柳永的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
D.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解析:B 《生民》《公刘》是《雅》的著名篇章,故A项错误;杜甫是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唐朝由盛转衰,诗风凝重,代表作有《秋兴八首》《春望》等,故B项正确;柳永是宋朝婉约派代表,故C项错误;《三国演义》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
材料二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宋词走向繁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明以来,又多一教”的两个具体事例。并指出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解析:第(1)问,主要从社会环境和词本身的特点去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可知是明清小说,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等角度回答。
答案:(1)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并不断壮大;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便于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2)事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任选两个回答即可)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专题二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阿拉伯学者比鲁尼在《印度志》中载:“……中国战俘把造纸法输入撒马尔罕。从此,许多地方都造起纸来,以满足当时的需要。”阿拉伯人始用中国技术和设备造纸是在中国的(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曾经在8世纪时与唐朝军队交战过,唐朝军队战败,这与材料“中国战俘把造纸法输入撒马尔罕。从此,许多地方都造起纸来,以满足当时的需要”相吻合,正确答案为B。
2.《史记·滑稽列传》中写道:“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标记)其处,读之二月乃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制墨技术
解析: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材料反映的是竹木简牍阅读的费时费事,造纸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情况,A项正确;《史记》成书于西汉,B、C两项分别出现于隋唐时期、北宋时期,时间与题干不符,可以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3.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典籍中提到指南工具或指南针技术的有(  )
①《韩非子》 ②《抱朴子》 ③《武经总要》 ④《梦溪笔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B 《韩非子》提到战国时期的“司南”,《武经总要》提到指南鱼,《梦溪笔谈》提到指南针制作技术,故选择B。
4.明代人所撰的《军器图说》言:“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下列属于世界领先的明代创造的“火器”有(  )
①火炮 ②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 ③水雷 ④定时炸弹
⑤火药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定时炸弹是明朝发明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②③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火炮和火药箭出现于唐末宋初,①⑤错误,A、B、D三项排除。故选C。
5.

如图为一件文物的局部图,该文物1900年被发现于敦煌,后来被英人斯坦因骗取,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仔细观察,图中圆圈处是该印刷品的问世时间,其最有可能是(  )
A.686年 B.868年
C.1044年 D.1450年
解析:B 根据材料可知,此文物是唐咸通九年(即868年)的《金刚经》雕版印刷品,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选B。
6.公元824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说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模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据此可知(  )
A.白居易的诗歌艰涩难懂
B.活字印刷普及
C.雕版印刷推动文学发展
D.市井开始出现
解析:C 依据材料“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可知白居易的诗歌妇嬬皆知,绝不可能艰涩难懂,排除A项。活字印刷术发明是在北宋,而元稹是唐朝人,故B项错误。材料描写了市井之繁华景象,但不能说明市井由此时开始出现,且“市井”一词早在《管子》中就有相关记载,排除D项。故选C。
7.元代的王祯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各项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解析:D D项是转轮排字盘,王祯为了使他的《农书》早日出版,在毕昇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从而为提高拣字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
8.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依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时间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B.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C.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解析:A 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中最先外传的,是在公元8世纪,故排除C、D。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大约南宋时期传入欧洲的,火药在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在蒙古军队远征时传入欧洲,故选A。
9.威廉·麦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由于他们的书面文字基于字母系统,欧洲人能够比中国人更有效地开发这一技术。他们书面文字中的字母很少,这使批量生产变得十分经济。”材料中的“这一技术”(  )
A.早在唐朝就已经传入欧洲
B.成为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C.促进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
D.推动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解析:D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印刷术,印刷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D项;在唐朝传入欧洲的是造纸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是火药,促进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的是指南针,故排除A、B、C三项。

10.如图为商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商代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B.其刻画符号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C.是研究商代社会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D.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命名甲骨文
解析:B 甲骨文是商代进行占卜的记录,带有神的色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刻在龟腹甲上的符号称甲骨文,但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其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启功先生在评价某字体时说,“笔划的轨迹没有硬方折的,其笔划线条也极匀净”,“图画性减少,而图案的线条的符号性增强”,“已变成了匀净的线条组织”。启功先生所评价的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解析:B 根据五种主要字体的特征,“图画性减少”“图案的线条的符号性增强”等可知启功先生所评价的是小篆,其中的“减少”“增强”是相对于甲骨文而言的,故选B。图画性强的是甲骨文,隶书字体整齐安定,行书飞洒活泼,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2.初唐一书法家,尤善正书,独成一体,开颜柳先河,名声大到当时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知道,此人最有可能是(  )
A.王羲之 B.怀素 C.张旭 D.欧阳询
解析:D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名家,故A项错误;怀素、张旭擅长草书,故B、C项错误;欧阳询擅长楷书,其楷书独具特色被称为“欧体”,故D项正确。
13.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D.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解析:D 结合所学可知,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为小篆的特点,B项为楷书的特点,C项为草书的特点,排除A、B、C三项。
14.某中学书法艺术展有以下几副对联。其中与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书体最相似的是(  )

解析:B 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书体是楷书,而B属于楷书,所以B符合题意;A属于小篆,不符合题意;C属于行书,不符合题意;D属于草书,不符合题意。
15.苏轼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体现此思想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应属于(  )
A.《诗经》 B.宋词 C.山水画 D.文人画
解析:D 文人画最大特点是注重意境,讲究神趣意旨,集书法、绘画、文学等于一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体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D项正确。
16.文物会说话,带着特定时代印记的文物会叙说历史的发展脉络。下列文物,按其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时期,②诏铭出现于秦朝,③雕刻本《论语》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④甘肃放马滩纸出土于西汉墓中,按各文物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②④③。故答案为B项。
17.下列著作中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是(  )
A.《诗经》 B.《离骚》 C.《上林赋》 D.《窦娥冤》
解析:A 《诗经》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故本题选A项。
18.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
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D.《诗经》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材料“南方倾向抒情”说明南方文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离骚》。
19.有学者认为唐代的文学和艺术具有多元的特点,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下列名家能代表唐朝文学和艺术成就的是(  )
A.李白、柳永 B.王羲之、杜甫
C.颜真卿、王维 D.关汉卿、怀素
解析:C 结合所学可知,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故C正确;柳永是宋代词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不符合题意,排除B;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
20.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  )
A.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
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D.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说明是北宋时期,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属于该时期文学成就,故A项正确。
21.宋代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下列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  )
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③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 ④沈括在《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隋唐时期已经出现三省六部制,故①错误。沈括的作品是《梦溪笔谈》,故④错误。②③符合宋代史实,故选择B。
22.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以“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市民阶层兴起,世俗文化发展
解析:D 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是封建经济与政治决定的,伴随儒学确定为统治思想,封建等级观念是不断加强的,宋元时期并未受到冲击,士农工商的价值观念也未被打破,故A、B两项错误;宋元时期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话本,并不能说明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故C项错误;宋元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世俗化,故D项正确。
23.有人称:北宋至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C 程朱理学是明清的官方正统思想,不属于市民文化;①③④均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C项正确。
24.“明代中叶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下列文学作品不是出现在“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的有(  )
①《水浒传》 ②《西游记》 ③《红楼梦》 ④《三国演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两部划时代作品,故①④正确,B为正确答案。《西游记》是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作品,《红楼梦》为清代小说,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的作品,排除②③。
25.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家喻户晓,其中的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下列对四大名著的介绍有误的是(  )
选项 作品 价值
A 《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B 《水浒传》 为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
C 《西游记》 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D 《红楼梦》 在民间故事和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说不尽”的奇书
解析: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是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水浒传》为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西游记》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C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故其基础不是民间故事,D项错误,所以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4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青铜器……面积太小……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得出简牍的优势是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等。第(2)问据材料二“纸张……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印刷术蓬勃兴起……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得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汉字的传播,催生了多种书体,使字体变得规范。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得出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得出,原因主要是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3分)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3分)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中古儒家学说集大成的人物,其学说要旨在于“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理”即在具体事物之中,先有了“理”,始能结聚为气,形成具体的万事万物。事物之性,各有分别,但是所禀赋的“理”,都不外于统摄的大道。朱子学说中的理,遵循儒家积极的立场,乃是实在的,所谓的道理迥异于佛教性空的思辨角度——这是儒、佛之间的根本的差别。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地位,并概括指出其“理气论”哲学主张。(5分)
(2)指出材料二作者在宋代词坛的地位。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要分析该词充盈着慷慨悲壮的家国情怀的原因。(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朱熹是中古儒家学说集大成的人物”可知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可知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有关,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与宋代社会的变迁有关,也与辛弃疾的个人情怀和个性有关。
答案:(1)地位:理学集大成者。哲学主张:“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中的阴阳变化。(5分)
(2)地位: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原因:受宋朝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影响;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5分)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选择题
1.(2019·浙江4月学考)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
①甲骨文 ②行书 ③小篆 ④金文 ⑤隶书 ⑥草书
⑦楷书
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故②③⑤⑥⑦正确,B项符合题意。
2.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如图书法字体创始于(  )
A.西周
B.春秋
C.秦代
D.汉代
解析:C 图示书法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是小篆,小篆创始于秦代,故选C项。
3.(2018·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考)读及书法演变,清代金石学者富方钢指出某种字体“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下列符合该字体特点的是(  )
A.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B.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解析:D 根据材料“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可知反映的是楷书。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是楷书的特点,故D正确。A项是小篆的特点,B项是隶书的特点,C项是行书的特点,故A、B、C三项排除。
4.一书法作品被评论为:“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特征最符合描述的是(  )

解析:C 根据材料描述可判断该书法作品应为行书作品,据所学判断A为小篆作品,B为隶书作品,C为行书作品,D为草书作品,故选C。
5.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是(  )
A.王羲之《丧乱帖》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解析:B “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说明这幅作品属于楷书字体,所以选B;A属于行草,C属于草书,D属于行书,故排除A、C、D三项。
6.(2018·浙江6月学考)如图为中国古代一幅著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解析:D 该书法作品的字体是草书,A是隶书的特征,B是行书的特征,C是小篆的特征,D是草书的特征,故选择D。
7.欧文忠的《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写的是(  )
A.文人画 重视写意 B.山水画 重视写实
C.花鸟画 浓墨重彩 D.人物画 形神俱备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画意不画形”等,可以判断该绘画以写意为主,并配以诗歌来描述,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A项。
8.

如图为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上面有他的自题诗。据此判断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是(  )
①强调个性表现 ②讲究借物抒情 ③讲求工笔重彩和布局构图
④融书法、文学、绘画于一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文人画侧重于强调个性表现,同时,讲究借物抒情和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①②④表述正确。讲究布局构图是山水画的特点,排除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画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画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乔·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从文化、政治两方面直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经归纳、提炼可知是由繁到简。笫(2)问,第一小问要直接否定,因为文字作为文化载体对国家地位并不起决定作用。第二小问应该在既肯定统一文字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要否定乔·韦尔斯的观点,因为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答案:(1)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由繁到简。
(2)不认同。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1.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深远。但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越来越滞后。
2.中国古代的艺术丰富多彩、成就辉煌。书法、篆刻、绘画等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3.古代文学体裁丰富、内涵深厚。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创造出灿烂的作品。先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先后相继,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基本 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说明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本课学习要重视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一、纸的发明
1.发明:考古证明,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当时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是并行使用的。
2.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他的方法造成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材料 “(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中的“蔡侯纸”是中国最早的纸吗?
提示:不是。目前考古发现可能西汉早期已经发明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
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4.影响
(1)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最初的指南仪器称作“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史实: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3)北宋的《萍洲可谈》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成书于南宋的《梦粱录》记载了“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思考:要了解宋代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情况,至少可以参阅的书籍有哪些?
提示:《武经总要》《梦溪笔谈》《萍洲可谈》《梦粱录》。
2.传播: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影响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及航海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特别提示】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指南针在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条件: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对碳、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2.发明与应用
(1)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武器发明家唐福把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献给宋朝廷;石普为宋真宗表演他制作的火球、火箭;《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记录了当时的三种火药配方。
(3)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传播: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知识拓展】 长期以来,火药被中国人用来制造烟花爆竹,而对于制造武器并不是特别重视。火药传到欧洲后,主要用于军事和开山炸石,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发展
(1)隋唐雕版印刷:《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刊印于唐朝868年)
(2)宋代:宋代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思考:对比雕版印刷,毕昇活字印刷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
提示:(1)“新”: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2)优点:省时、省力、省钱,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他用这种方法试印了《旌德县志》。
(4)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5)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

上面两图是印刷史上重要的印刷品和印刷工具。其中《金刚经》出现于唐朝,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后者是由元代的发明家王祯发明的,该发明家还成功创制木活字。
2.印刷术的传播: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2)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
3.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一、四大发明对中国及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四大发明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以及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 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很大作用

【例题】 (2019·浙江宁波十校期末)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主题,比较科学地反映了历史事实的是(  )
①决定了西欧的文明进程——纸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 ④开启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印刷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题指导】 西汉时期中国发明造纸技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有利于人类文化知识的普及,但决定西欧文明进程的是生产力的发展,造纸术的传入只能说对西欧文明进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①错误;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西方海外殖民活动,②正确;在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入欧洲,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③正确;印刷术在13世纪中期传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但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开启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说法错误,排除④。答案为D。
二、全面理解中国古代科技
1.特点
(1)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2)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做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4)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
2.长期发达的原因
(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经济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及对外交往的频繁,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5)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1)经济因素: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策因素: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3)人才因素: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条件。
【例题】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影响
C.国家分裂、国力衰落
D.经济停滞倒退
【解题指导】 科技发明是否能推动社会进步,关键取决于社会环境,尤其是经济状况,明清时期的中国由于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抑制了科技发展,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西方殖民侵略只发生在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故C、D两项错误。答案为A。

一、选择题
1.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该诗中描绘了(  )
A.造纸技术的主要工序
B.活字印刷的印刷过程
C.瓷器烧制的基本流程
D.丝绸织造的繁复工艺
解析:A 根据材料中的“浸楮”“举帘”“若铺玉”“一幅”等词语判断诗中所描述的是造纸技术的主要工序,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主要是制作胶泥,而材料并无胶泥的信息,故B项错误;烧制瓷器的原材料是瓷土,而“楮”所指应为树木,且瓷器计量单位也非“一幅”,故C项错误;丝绸制品的原材料是蚕丝,材料并无蚕丝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2.(2017·浙江4月学考)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选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  )
A.《抱朴子》 B.《武经总要》
C.《萍洲可谈》 D.《梦溪笔谈》
解析:B 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且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B项正确。《抱朴子》中已经提到了“火药”,但未有指南鱼的记载,A项错误;《萍洲可谈》中记述了宋代航海使用指南针的情形,并非“指南鱼”,也未有火药配方的介绍,C项错误;《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并非“指南鱼”,D项错误。
3.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所示装置(  )

A.可佐证明代火药武器的技术水平
B.使用情况记载在《武经总要》中
C.如实反映宋代方向测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D.说明我国唐末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代的架火战车模型,故A项正确。《武经总要》是北宋时期的军事学著作,不可能记载明代的架火战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火药武器技术,与方向测定技术无关,故C项错误;D项虽是史实,但与如图装置无关。
4.(2018·浙江湖州期中)《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 ②印刷时采用转轮排字盘排版 ③该技术发明者是北宋毕昇 ④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有分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 根据材料“《梦溪笔谈》”和“一板已自布字”可知是活字印刷,该技术发明者是北宋毕昇,故①③正确。《梦溪笔谈》是宋代的作品,当时还没有转轮排字盘,故排除②。根据“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可知在印刷过程中已有分工,故④正确。
5.(2019·浙江杭州期末)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达到顶峰。下图为中国四大发明传播示意图,其中在宋代已广泛运用于航海,并为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它的传播途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已广泛运用于航海,并为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指南针,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图中4条传播途径只有③符合经海路传入阿拉伯,故C项符合题意。
6.(2018·浙江6月学考)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昇 D.元代王祯
解析:D 材料描述的发明是转轮排字盘,是由元代的王祯发明的,故选择D。
7.(2018·浙江4月学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②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③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④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解析:C 根据所学可知,①所列内容属于元代,②所列内容属于宋代,③所列内容属于汉代,④所列内容属于明代,故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④。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材料二 雕版印刷是将整页文字或图形反向雕刻在木板上,在上面涂上油墨,然后将纸张压在上面印制。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成功——胶泥刻字,制成字印,将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后来中国人又用木头和各种金属活字代替了泥活字。印刷术由中国传到中东,再经中东传入欧洲。在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作品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相比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有哪些优点?印刷术的传入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问考查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的世界地位,依据所学知识,容易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容易得出答案;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1)雕版印刷术。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毕昇。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基本 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芾、赵孟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说明 “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书法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2.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字体 朝代 特点 演变 规律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由繁 到简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学以致用:欣赏上图中“马”的不同写法,判断其字体依次是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3.著名书法家
(1)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后代尊为“书圣”。
(2)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的狂草别具艺术魅力。
(3)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请依次指出以上三幅作品的名称及其作者。
提示:图一《玄秘塔碑》,作者柳公权。
图二《汉汲黯传》,作者赵孟。
图三《丧乱帖》,作者王羲之。
二、画中有诗
1.起源
(1)石器时代,在陶器上绘制图形,出现刻画在岩壁上、描绘在地面上的画作。
(2)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2.中国画的分类
(1)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主要描绘自然风景,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以意境为灵魂。
(2)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3)按作者身份,可以分为文人画、民间画、宫廷画。其中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的鼻祖是唐代王维。文人画的特点: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注重诗意。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就反映了传统文人画这一特点。
【特别提示】 中国画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还有很多题材都可以入画。例如宗教画、风俗画,还有小说里面的插图等。

一、理解“书画同源”
1.“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
(2)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2.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金文中保存有大量的图画文字,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和广泛的表现范围。
(1)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反映出人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人的绘画意识的发展。
(2)随着图画文字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逐渐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人们也提高了对于线条自身表现力的认识,并逐渐发展用毛笔的技巧,形成了独立的书法艺术。而运用毛笔的线条来描绘图像,也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特点。
【例题】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A项说法错误,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在材料中找不出有效信息。B项说法准确,
从图片可以清晰地看出汉字由图画文字逐步演变成现代文字的轨迹。答案为B。
二、中国古代文人画和山水画的主要特征
1.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1)追求抒情写意,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3)注重诗意。
2.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特征
(1)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代。
(2)山水画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3)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例题】 如图为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浓淡相映,傲气风骨让人感慨。对此画的正确评价是(  )
A.反映了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
B.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C.用粗细变化的线条表现真实的景物,追求写实
D.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形似,推崇“像外之意”
【解题指导】 由材料中“浓淡相映”“傲气风骨”等信息,可判断该画作具有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的特点,应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商业的兴盛”“阳刚豪放”“追求写实”的特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4月学考)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解析:D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行书,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2017·浙江11月学考)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体 C.行书 D.草书
解析:D 根据材料中“挥洒性情”“不可端倪”等信息判断,该书体是草书。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D项正确。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A项错误;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B项错误;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C项错误。
3.(2019·浙江6月学考)唐代诸帝大都爱好书法。唐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为右拾遗兼翰林侍书学士。下列书法作品由柳公权创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D 根据所学可知,柳公权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创立了楷书中的柳体,①为小篆,③为王羲之的《丧乱帖》,是行草书书法作品,排除A、C,根据所学判断②为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汉汲黯传》,排除B,④为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故选D。
4.

(2019·浙江湖州期末)如图是赵孟书《汉汲黯传》(局部),此图所示的字体(  )
A.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B.最能表现书法家的感情
C.形成于汉末而盛行于唐
D.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解析:C 从图中可以看出,赵孟的《汉汲黯传》是楷书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楷书形成于汉末而盛行于唐,故C正确。A是行书的特点,草书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D是隶书的特点,排除A、B、D项。
5.(2017·浙江4月学考)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解析:C 材料“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表明注重的是意境而不是逼真的摹写,故A错误,C正确。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的是花鸟画而不是山水画,故B错误。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的是人物画,故D错误。

6.(2018·浙江湖州期中)如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属于(  )
A.人物画
B.花鸟面
C.文人画
D.工笔画
解析:C 《竹石图》非人物也非花鸟,排除A、B两项。作画者“郑板桥”,画中有诗、书法、篆刻,符合文人画特征,故选择C。题图是写意非工笔,排除D。
7.(2019·浙江杭州期末)下图为明朝项圣谟、吴必荣诸家合绘的《王维诗意画图轴》。该画(  )

A.在表现技法上属于工笔画
B.强调自然景观的神韵和逼真
C.特别讲究画面布局构图和意境
D.折射出理学的兴起
解析:C 根据图片来看,《王维诗意画图轴》属于山水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水画特别讲究画面布局构图和意境,故答案为C项。从表现技法上看该画属于写意画,A排除;山水画善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项错误,排除;D项王维生活在唐朝时期,此时理学还未兴起,排除。
二、非选择题 
8.(2019·浙江1月学考)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
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唐代的皇帝多好书法。李渊在登基之前,便已认识欧阳询,很欣赏他的字。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渐渐变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欧体。后世在科举取士中,常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朝廷选官时,“书法遒美”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练字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书法名家辈出。
——陈少峰等《鼎盛与革新——
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介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名家辈出的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唐代政治、文化。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可知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是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第二小问,从“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可知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分权可以防范宰相擅权,也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通过政令的草拟和审核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和提高行政效率。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唐代的皇帝多好书法”“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欧体”“后世在科举取士中,常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等依次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欧体的书法特征作答。
答案:(1)运作程序: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优点: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三省相互制衡,防范宰相擅权;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务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条件:皇帝好书法;书法家的继承与创新;朝廷重视,书法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社会氛围。原因: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基本 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体会古代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感受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说明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借助表格法进行梳理;同时还要关注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中国古代辉煌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家。




一、诗的经典
1.地位:《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3.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材料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阅读《硕鼠》一节,判断它应该出自《诗经》的哪一部分?并试从该诗歌中分析《诗经》的艺术特点。
提示:出自《风》。艺术特点:以四言为主,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二、楚辞的魅力
1.产生: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特点
(1)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2)句式较为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代表人物: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毕生追求“美政”。
(2)代表作品:《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长诗。著名诗篇还有《天问》及组诗《九歌》《九章》等。
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结合材料,指出屈原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
提示:文采华美,想象奇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较为灵活。易表达情感。
4.影响:开创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辨析比较】
《诗经》 楚辞
句式 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 较为灵活
语言风格 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使用楚国方言,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三、“李杜诗篇万口传”
1.唐诗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2.杰出代表
(1)李白:以激情和浪漫著称,有“诗仙”的美誉,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其诗作更多地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杜诗被后人称做“诗史”,杜甫则有“诗圣”之美誉,有“三吏”“三别”等作品。
【规律总结】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造成两位诗人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国家繁荣昌盛;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生活的经历对其诗的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阅读李白和杜甫的诗,感受两人不同的风格。
四、宋代词苑
1.特点: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2.产生与发展:唐代时在民间产生,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
3.两宋时期著名词人
(1)北宋
①柳永(婉约派):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柳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②苏轼(豪放派):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2)南宋
①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②辛弃疾(豪放派):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五、元曲与市民社会
1.含义: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与“散曲”。
2.兴起原因
(1)城市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2)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
(3)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3.演出场所:“瓦肆”或“勾栏”。
4.元杂剧代表: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概况
(1)元末明初: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2)明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吴承恩的《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清代:描摹人生世情方面的小说更为成功。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
2.特点
(1)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生世情。
(2)晚清的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特别提醒】 (1)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其内容、风格也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所以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分析必然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价值。
(2)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并不是产生于该朝代,而是代表这一朝代的主流的文学形式及最高成就。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4.中唐以后,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提供了另一种社会基础。
【例题】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作者(  )
A.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B.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C.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
D.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题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材料可知,作者衣着破旧,与家人分别已久,真实反映了当时由于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人民受苦的场景。答案为C。
二、词曲在宋元流行的原因
1.城市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兴起,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题】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词流传很广的主要原因是(  )
A.艺术水平高
B.风格婉约,真挚感人
C.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D.多为收复失地的豪放之作
【解题指导】 北宋柳永的作品体现了市民的文化需求,是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答案为C。
三、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与艺术特点
1.背景
(1)经济: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日益强烈。
(2)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判现实的力作。
(3)基础: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
(4)题材:三国、水浒故事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相关题材的话本、杂剧推波助澜。
(5)印刷技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展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艺术特点
(1)艺术结构:借鉴并发展了史学编撰体制传统。
(2)语言风格:把文言文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结合起来,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表现方法:具有写实和虚构相结合的特点。
(4)形象塑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例题】 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解题指导】 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言两拍”以商人和城市的商业为写作题材,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D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偏离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在古代中国由于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一、选择题
1.《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风》是周朝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以华美的辞藻,表现了当时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解析:A 《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非辞藻华美,其以四言为主,不是长短句。
2.(2019·浙江4月学考)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楚辞,楚辞的句式较为灵活,选项中符合这一特点的是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宋代苏轼的诗句,A项排除。“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唐朝杜甫的诗,C项排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朝李白的诗,D项排除。
3.(2018·浙江11月学考)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
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
解析:D “颜柳二公书尤多”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唐之文章称韩柳”指的是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奔放雄杰有若苏辛”指的是宋代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李杜诗篇万口传”指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故选择D项。
4.(2016·浙江4月学考)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
解析:C 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属于豪放派,词风刚健豪放,故A项错误;辛弃疾也属于豪放派,故B项错误;柳永是婉约派代表,词风婉约细腻,故C项正确;关汉卿为元朝著名杂剧作家,故D项错误。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语言灵活通俗,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择D项。
6.(2018·浙江11月学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它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解析:B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明清四大小说中,“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是《红楼梦》,由此还出现了“红学”,选择B项。
7.(2019·浙江嘉兴、丽水学考模拟)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

① 竹简 隶书 一牛挽犁 素纱衣 水排
② 心学 文人画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③ 雕版印刷 《春望》 釉下彩绘 海上丝绸之路 坊市
④ 刀形币 《小雅》 淬火工艺 青铜鼎 士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判断①为秦汉时期;②为宋明之际;③为唐代;④为先秦时期,其排列顺序为④①③②,选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轼词的主要特点和文学流派。该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主题?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呈现的词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属于豪放派词人。据此结合所学回答其词的主要特点以及豪放派的其他代表人物。第(2)问,结合两幅图片,可以判断为小说,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所反映的主题。
答案:(1)清新俊逸,刚健豪放。豪放派。辛弃疾。
(2)小说。《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
专题总结



一、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及原因
1.区别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对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原因
中国 西方
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用的动力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对科技提出更高要求,成为发展的巨大动力
政治上 封建制度开始衰落,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外交上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包括科技的交流 殖民扩张,开拓市场。市场的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上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二、两宋时期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表现
1.思想上: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科技上: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应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3.书法上: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绘画上
(1)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
(2)伴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5.诗歌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两宋之际,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6.小说上:宋代商业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市民阶层兴起,通俗的、内容丰富的说书流行。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表达了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