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讲义+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讲义+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11 15:44:59

文档简介

专题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温州期末)毛泽东曾指出: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创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争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基于上述认识,毛泽东主张(  )
A.城市中心武装暴动 B.创建工农联盟
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D 从材料中的“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创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争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可以看出,毛泽东提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这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信息来看,毛泽东不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了(  )
A.平均地权运动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农业合作化运动
解析:B 结合所学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从而解决了材料中农民的“命根子”问题,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故B项正确。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这一著作诞生时,毛泽东正战斗在如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著作,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①处位于湘赣边界,故A项正确。
4.(2019·浙江台州期中)毛泽东一生著作无数,其中有很多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在海外流传。在西方最早介绍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是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于1928年写成《中国大众》一书,对毛泽东著作部分内容做了简介。这本书内容不会包括(  )
A.介绍了湖南农民运动情况
B.有关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情况
C.遵义会议的情况
D.有关湘赣边区的状况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28年”可知,书中涉及的内容肯定发生在1928年以前。结合选项分析:A、B、D三项均发生于1927~1928年;C项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故遵义会议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在美国记者1928年写就的书中,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
5.(2019·浙江台州期中)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  )
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反对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道路,故A项错误;毛泽东的主张,与不平等条约无关,排除B项;中国革命也借鉴了苏联的革命经验,没有完全否定,故C项错误;“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义是,不会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而是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

6.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东方红厂出品的苏绣丝像《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中工作》,这一时期毛泽东所写的作品(  )
A.用大革命的材料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B.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并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C.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
D.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解析:C 《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中工作》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重要作品是《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故答案为C项。A项是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项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均排除。
7.“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A 根据材料“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断这次大会召开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符合这一影响,故A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三者召开时抗日战争早已胜利,故B、C、D三项错误。
8.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外交工作等各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下表中各项目与相应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项目 相应史实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理论”
③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方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外交工作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结伴而不结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创造性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理论”是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故①②正确,A为正确选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中的经济建设理论,不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排除③。“结伴而不结盟”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排除④。故选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第一步,虽然按其社会性质,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它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然而这种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因此,这种革命又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这种革命,在其进行中,因为敌情和同盟军的变化,又分为若干的阶段,然而其基本性质是没有变化的。
——毛泽东
(1)材料一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
(2)材料二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哪一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何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提出的主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依据题干信息“《西江月·井冈山》”,可知是在井冈山时期,这一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三篇文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等可知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第二、三小问可以结合所学直接作答。
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确立为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历史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专题四、五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B “暗夜南湖亮斗星”是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最后一天从上海租界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把中华民族从黑暗深渊引向了光明,故A项错误;“燎原烈火向天明”是指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多次武装暴动,开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根据地,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故B项正确;“征程二万经风雨”是指红军长征,由南方往北方转移,先后转移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所经多为山高水险之地,尤其在川西北过雪山草地,历尽艰辛,故C项错误;“宝塔擎旗进北京”是指中国共产党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政治中心从延安转到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D项错误。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在某一著作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该著作是(  )
A.《井冈山的斗争》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在这篇著作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思想原则,答案为B。《井冈山的斗争》创作于1928年,主要讲述如何在根据地进行斗争的问题,不符合题意,A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1940年,主要分析当时的国情,认为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与题意不符,C错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等问题的著作,不符合题意,D错误。
3.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或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形成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③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④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解析: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的;②是在延安时期形成的;③是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应该为①③②④,故正确答案为C。
4.“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系统论述上述观点的主要论著是(  )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C 根据材料“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故C项正确;A、B两项主要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排除;D项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排除。
5.毛泽东曾说,“以美国为主控制国民党,英国可能插进一小脚。这一变化是一个长期的麻烦,我们共产党要好好准备,以应对这个变化。”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共七大报告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C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的延安,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同时二战也已经接近尾声,美国出于全球战略以及意识形态的考虑,加大对国民党的援助与控制,与材料中的“以美国为主控制国民党”“我们共产党要好好准备,以应对这个变化”信息相符合,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发表时间均与之不符,故排除A、B、D三项。
6.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重要思想经验。下列各项不属于此范畴的是(  )
A.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C.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解析:B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故选B项;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益探索,排除A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法,排除C项;政治上,1957年毛泽东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这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排除D项。
7.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A “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独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并发展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对毛泽东的肯定,③④是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犯的“左”的错误,故排除③④,选择A。
8.1985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该论断(  )
A.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B.指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C.对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解析:C “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的论断对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C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分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排除A、B、D。
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发了(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②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③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B 邓小平“南方谈话”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①说法不符合实际,②③④正确。
10.下列关于邓小平言论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②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③“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解析:D 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提出于1984年,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提出于1992年“南方谈话”,“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提出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故选择D。
11.“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他只想让人们记住他是一个凡人,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材料中“他”(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核心
C.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C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向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毛泽东有关,D项与江泽民有关。
12.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解析: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思想,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而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排除A、B、C;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讲话,讲话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
13.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某著名科学家的颁奖词中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位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吴阶平 D.华罗庚
解析:A 根据材料“在他心里,国为重……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结合所学可知,钱学森1950年开始争取离美回国,历经5年终于回到祖国,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故A项正确;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与航天无关,故B项错误;吴阶平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与航天无关,故C项错误;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与航天无关,故D项错误。
14.1958年,由苏联援助建成的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转。这一科技成就(  )
A.是中苏结伴而不结盟关系的结晶
B.体现了“大跃进”推动科技高速发展
C.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D.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成果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答案为C项。20世纪50年代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苏是同盟互助关系,排除A;“大跃进”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它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不可能对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转起推动作用,排除B;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D。
15.“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声明最早应该发表于(  )
A.1949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解析:B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因此这一声明最早应该发表于1964年,故答案为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中国还未掌握核技术,排除A项;1967年和1970年时中国已经拥有核武器,但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排除C、D两项。
16.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C.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D.中国“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空间技术”,可以判断应为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17.历史照片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作为直接史料,下图所示照片可用于研究(  )

A.“长征1号”火箭的发射
B.改革初期群众的日常着装
C.中国开始跨入了原子能时代
D.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解析:A 1970年,“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故A项正确;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故B项错误;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是在1958年,故C项错误;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D项错误。
18.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斯瓦米纳森博士给予这样的评价最主要是基于(  )
A.袁隆平是许多致力于研究粮食产量的科学家的代表
B.他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国家最高科技奖”
C.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
D.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信息“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可以看出,斯瓦米纳森博士之所以高度评价袁隆平是因为他的成就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世界意义重大,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19.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化所最终确定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课题,计划完成的时间也一再提前,由最初的五年改为四年、三年、二年,最终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该课题最终完成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解析:B 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依据材料“1958年中国科学院生化所最终确定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课题……最终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可知,这是“大跃进”的“左”倾错误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表现,而事实上,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因此B项正确。
20.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由“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又被称为“东方红二号”卫星。该卫星发射于(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D 1984年,“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送往太空。1984年处于改革开放时期,D项正确。
21.1984年,新的一次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物理学家邓稼先欣喜地写道:“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此前20年我国在核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有(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A 解答本题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时间“此前20年”即1964~1984年间;二是“核技术领域”。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是在1958年,不符合时间限制,③排除;④非“核技术领域”成就,排除。①②均满足题干两个条件,故本题选A项。
22.就我国某项重大科技成就外媒纷纷发表评论:《真理报》以红色标题《中国有了自己的加加林》表示祝贺,并说这一成绩证明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即“社会主义好”;《汉诺威汇报》则称“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项科技成就是(  )
A.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B.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神舟5号”宇宙飞船往返成功
D.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解析:C 结合所学可知“神舟5号”将杨利伟载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符合材料中“中国人进入太空”,故C项正确。
23.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列我国科技成就属于该论断提出之后取得的是(  )
A.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B.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进入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D.成功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
解析:C 依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是在1984年,排除A。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排除B。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C正确。D项是在1973年,排除。
2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如今的中国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层面都已有突破,我们的航空事业可以说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下列空间技术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 ②发射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③“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④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解析:A 1981年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1986年我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进入了实用阶段。2003年“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A项正确。
25.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5号”、2005年“神舟6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C 本题考查我国航天技术的成果及其影响。①③④属于航天技术的影响。“向科学进军”是1956年提出的口号,排除含②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胡适和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内容
1916年4月5日 惜乎五百余年来,半死之古文,半死之诗词,复夺此“活文学”之席,而“半死文学”遂苟延残喘,以至于今日。……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何可更缓耶?
1916年7月6日 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
——《胡适日记全编》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
第5卷第1号(1918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晚年写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较大出入。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可知胡适推动文学革命运动;主张使用白话文,废除文言文;根据所学可知,他还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第二小问,从史学理论角度看,胡适的记录更可靠;第三小问理由,从史学理论角度看,胡适的记述是亲身实践并记录,能较准确反映他当时的思想和行动;而罗尔纲不仅是一个旁观者,而且是事后回忆,较前者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可知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一分为二辩证评价。
答案:(1)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分)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1分)
可靠:胡适。(1分)
理由:胡适的日记一般记载的是当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来;而罗尔纲是在事情过了60多年后再追忆,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难免会出错,因此胡适日记更可靠。(1分,言之成理即可)
(2)观点:认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2分)
评价: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分)但是对待传统文化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讲到:“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到了考茨基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写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是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但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1941年9月13日)
(1)图一、图二所示人物是维新变法时的重要代表,请分别写出他们的代表性著(译)作一部和历史贡献。(4分)
(2)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创立“革命”道路时写下的著名篇章,并简述这条道路的实践意义。根据材料概括创立这条道路所反映的毛泽东的精神。(6分)
解析:第(1)问首先判断图片中两人分别是谁,据教材图片可知,图一是康有为,图二是严复,然后依据所学回答各自的代表作品及其在推动维新变法过程中的作用。第(2)问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一小问“著名篇章”,注意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创立”的理论,可以判断是井冈山时期的作品,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实践意义”,回答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意义即可。第三小问“精神”,根据材料“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可知毛泽东没有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注意结合中国国情。
答案:(1)图一: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贡献: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2分)
图二:严复:《天演论》。贡献: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提倡的进化论思想,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2分)
(2)篇章:《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意义: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的基本统一,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新精神。(6分)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嘉兴期末)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
A.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B.“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并举
解析:D 本题要求选出错的选项。结合所学,A、B、C三项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D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符合题意。
2.某年,邓小平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家享有世界声誉的杂志发出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能够来个180度大转弯?”邓小平被誉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是因为他(  )
A.作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解析:A 题干中“180度大转弯”是指在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下,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A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创造性战略构想,并首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成功运用,指引海峡两岸关系顺利取得进展,但这与题干中的疑问不符,因此B项排除;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都建立在改革开放决策基础之上,因此C、D两项排除。
3.如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

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B.希望“文化大革命”早日结束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人崇拜被打破,由此排除A项;题干时间是1984年,而“文化大革命”结束于1976年,由此排除B项;C项结束于1956年。1984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火如荼地进行,故D项正确。
4.针对改革开放,有人“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担心“走了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邓小平讲话旨在(  )
A.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明确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D.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解析:D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邓小平讲话是指“南方谈话”,谈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故选D项;题干设问强调邓小平讲话的目的,而A、C两项是邓小平讲话的内容,排除A、C两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故排除B项。
5.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破了题,以雷霆手段一举扭转了改革开放停滞不前的局面。这不能表明“南方谈话”(  )
①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④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知识,中共十二大已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故①错误,符合题意;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故②正确,不符合题意;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的体现,故③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故④错误,符合题意。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6.邓小平曾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
A.阐述的是政治路线的问题
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
C.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解析:B 材料主旨不是阐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可知强调的是发展经济的方法与手段问题,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材料中邓小平的话明显出自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故D项错误。
7.(2019·浙江宁波九校期末)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这一次会议(  )
A.正式将“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B.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故D正确;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故A错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故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C。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是指导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以下哪几部分理论组成(  )
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C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革命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没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故毛泽东思想并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的成果,故选择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新中国成立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提出的“我们要埋头苦干”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一谈话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概括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得出社会主义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据“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得出把我国建设成发达国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得出推动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开放。第(2)问据四幅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从开始形成、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角度加以分析作答。
答案:(1)内涵:社会主义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发达国家。影响:推动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开放。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形成;“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共十五大召开,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专题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本专题主要阐述20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不懈地理论探索与创新。
1.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 要求 知道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概述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的主要思想。 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
说明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井冈山时期
1.背景
(1)现实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民族危机加剧。资产阶级改良的方法及革命的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2)经济、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4)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
(5)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共产国际的支持。
(6)个人条件: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述了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革命。
2.形成
(1)实践: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2)理论: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延安时期
1.条件
(1)长期参加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历。
(2)抗战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相对稳定的环境。
2.主要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和《<共产党人>发刊词》等。
3.成熟的表现
(1)形成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革命动力 工农联盟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
革命前途 社会主义

(2)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4.历史意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规律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部分。正是由于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才使得中国的民主革命顺利向前发展,少走了许多弯路。因此,革命的理论对革命的实践非常重要。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北京时期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
2.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3.主要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和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
【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成熟与发展
阶段 时期 主要内容
萌芽 国民革 命时期 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初步 形成 井冈山 时期 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走向 成熟 延安 时期 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详尽完整的叙述,指出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特点,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新 发 展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立后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例题】 如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此次大会召开于(  )

                  
A.全民族抗战初期
B.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解题指导】 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春,故是在抗战胜利的前夕。答案为B。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影响
1.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主要有: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主要有: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
(3)毛泽东思想还表现在各个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
2.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历史影响
(1)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
(2)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和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例题】 (2018·浙江嘉兴期末)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体现了“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是(  )
A.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任务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正确处理农轻重比例的问题
D.“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
【解题指导】 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不符合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故A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中国国情,故B正确;正确处理农轻重比例的问题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故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主要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形成,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答案为B。

一、选择题
1.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上述论断可能最早出现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时期
解析:A 由材料“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答案为A。抗日战争时期是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材料不符,B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是成规模的不是“小块革命根据地”,C错误。新中国的成立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相矛盾,故D错误。
2.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解析:A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从题干材料信息他(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原则可知,这与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吻合,故答案为A。
3.“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以上言论出自毛泽东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此时的中国(  )
A.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B.革命根据地成燎原之势
C.工农红军正在战略转移
D.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解析: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1939年写的一篇对国情认识的文献,此时全民族抗战正在进行,故D项正确。
4.(2019·浙江1月学考)毛泽东在著作中写道:“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该著作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解析:B 本题考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根据材料中的“日本占领区”“国民党统治区”可判断该著作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A、C、D均是井冈山时期的作品,故排除。《新民主主义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故选择B。
5.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处,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解析:C 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而非反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C项;由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处”可知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其阶级基础只能是无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处,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毛泽东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所批判为“左”倾不是右倾,排除D项。
6.1943年7月4日,刘少奇在《清算党内孟什维克主义思想》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
解析:C 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中共七大对应的是延安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井冈山时期:1927~1934年;延安时期:1935~1948年。
7.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中关于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时,毛泽东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那就不成其为党了。”这说明了(  )
A.中共七大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毛泽东不同意“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D.“毛泽东思想”已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B 材料中毛泽东强调“毛泽东思想”的表达上不要只突出他自己,与这一思想内容的成熟无关,故A项错误;毛泽东强调自己只是“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不是他一个人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故B项正确;毛泽东说的是这一槪念表达上不要只突出他自己,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它在全党的地位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8.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二 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他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
——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毛泽东学说中的支柱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此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得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据材料一“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得出帝国主义是当时世界政治的关键;第二小问,据材料导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得出这一观点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结合所学得出符合毛泽东学说的基本观点。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38年”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第二小问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此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答案:(1)支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或主力);帝国主义是当时世界政治的关键。
评价:这一观点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符合毛泽东学说的基本观点。
(2)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表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 要求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说明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学中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以理解。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历史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
(2)“左”倾错误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
(3)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2.提出
(1)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1978年12月。
②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规律总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内容是拨乱反正,所作出的最伟大的决策是改革开放。这次会议在我国、我党历史上都是一次重大转折点,我国从此走上了强国富国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基之作——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
①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②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2)内容
①强调判断实践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④认为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⑤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
①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②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学习思考】 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
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2.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年10月。
(2)内容
①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3.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9月。
(2)内容: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知识回顾】 中共十五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1.政治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经济上: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提出论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思想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2000年,江泽民为代表。
(2)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2.科学发展观
(1)提出: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
(2)内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意义: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提出: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2)内涵:一是涵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等党的方针政策;二是涵盖此前提下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3)意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一、邓小平理论的创新过程有两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点
1.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历史起点和思想起点,是为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理论基础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它是当时中国开始解放思想的宣言书,也是当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深刻回答了“十年动乱”、两年徘徊之后“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
2.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思想制高点和理论归宿,是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深入解放思想的宣言书,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深刻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向何处去”的大问题。
【例题】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加拿大客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在计划经济时代,此语一出,石破天惊!这些言论(  )
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C.是在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
D.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解题指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与题干1979年不符,故A排除;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故B错误;世纪之交与材料中的1979年不符,故C错误;据题干“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可知D正确。答案为D。
二、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及历史背景、共同特点和历史作用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确立时间 1945年中共七大 1997年中共十五大
历史背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结束 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共同特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实事求是
历史 作用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

【例题】 (2018·浙江宁波学考适应性考试)“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明确使用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解题指导】 中共十五大修改了党章,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且首次明确使用这一概念,所以首次明确使用这一概念的会议是中共十五大而非其他三个选项的会议。答案为D。

一、选择题
1.(2019·浙江湖州期末)“首先是思想解放,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的这篇讲话(  )
A.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B.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C.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重要标志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地位
解析: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讲话出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故A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排除B。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排除D。
2.(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期中联考)“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邓小平的上述讲话,出自(  )
A.“1983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南方谈话”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析:D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1983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是三农问题,材料不局限于农民问题,故A错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涉及废除领导人任职终身制的问题,材料没有涉及,故B错误。“南方谈话”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材料没有涉及,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即将实行改革开放,所以最有可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故选择D。
3.(2015·浙江10月学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4.如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
A.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
B.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
C.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析:D 根据图示,可知反映的是邓小平1992年南下视察,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故B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故C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下视察,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故D项正确。
5.(2018·浙江稽阳联考)围绕着温州是否是“资本主义大本营”的争议,一直到1992年才烟消云散。温州的经济增长在1990年和1991年几乎为零,1992年猛增到18%,1993年达到31%,1994年为42%,而且这一切的背后中央政府没有花一分钱。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温州人民拥有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市场扩大
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政策的保证
D.中国成功加入世贸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C 题干中的变化除了包含经济的快速增长外还有围绕温州是否是“资本主义大本营”争议在1992年烟消云散,温州人民拥有的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以及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都只是温州经济猛增的原因之一,不涉及第二个变化,排除A、B。根据时间点“1990”“1991”“1992”和“是否是‘资本主义大本营’”结合所学,可知是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及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正确;中国在2001年才加入世贸组织,故排除D。
6.(2017·浙江11月学考)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
①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④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1997年和1999年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先后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①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②错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③④正确。
7.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这一科学判断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九大
解析:D 根据所学可知做出这一科学判断的是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选择D。
二、非选择题
8.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等,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当时为很多人所不理解……(但这次“南方谈话”)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材料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从国内外形势两个方面分析“南方谈话”是“客观形势使然”。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等,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得出国内通货膨胀,“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材料中提到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初,并结合出处可知国际上的政治事件是苏东剧变。 第(2)问第一小问,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得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由“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也有市场”得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方面,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逐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答案:(1)国际:苏东剧变。
国内:经济上通货膨胀;“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
(2)核心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变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逐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专题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启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开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指引社会主义革命走向了胜利。
(2)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打破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禁锢,推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
(3)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2)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源泉。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1.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
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