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尝试解释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重点难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即( )因素和( )因素。
2、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 )、( )、( )、( )等。
3、生物主要的种间关系有( )、( )( )、( )等。
通过旧知回顾这三个简单的题目,既能迅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又能树立学生信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自学课本53页,完成下列问题: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学生探讨:完成学案相应基础知识题目的填写
①什么是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 内, 与 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②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地球上 及其 。
并且讲述生物圈时链接旧知: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及时通过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
(1)下面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里的所有树 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C、一片麦田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B、校园里的各种花卉
C、麦田里所有的生物 D、池塘及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3)我们美丽的校园可以看成一个校园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所有的花、草、树木
C、宽阔的运动场 D、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第二部分:
1、自学课本54页—55页,填写学案:
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比较
生物类群
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生产者的特征: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不仅为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及时通过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
(1)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树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
拓展:同学们理解了生产者的概念,通过老师的介绍明确蓝细菌和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从而总结出生产者不单单包括绿色植物,还有部分细菌也属于生产者。进而介绍菟丝子 ,虽然属于植物但是并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属于消费者,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消费者的特征:
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根据食性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拓展:回忆菟丝子,应该属于消费者。
通过两个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阳光 B、野兔 C、牧草 D、细菌
(2)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那么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6、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分解者的特征:
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但是它们的遗体并没有堆积如山,是分解者的功劳,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7、及时通过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明确考试方向。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
(2)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拓展:通过第(2)题得出动物大部分是消费者,也有一些是分解者,如蚯蚓、蜣螂、秃鹫等腐生动物。
第三部分:
通过图片形式引导学生们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的关系。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你认为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什么?
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为生产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为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
三、课堂小结
通过知识框架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以及拓展的相关知识。
四、当堂检测
通过学案最后的题目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