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19 15: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溶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举出一
些例子么?
1.医院的点滴
2.消毒的碘酒
3.美味的白酒
4.消毒的双氧水

5.喷洒的农药
6.牛奶
7.刷墙的石灰浆
预习:
1.物质在水中分散的三种状态
2.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
3.乳 化
 4.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5.溶液凝固点,沸点的变化
 6.溶液的导电性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
食盐分散到水中   浸种
硫酸铜分散到水中  消毒杀菌
氢氧化钙分散到水中 检验二氧化碳、建筑材料
氯化氢分散到水中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氢气
碘分散到酒精中   消毒杀菌
葡萄糖分散到水中  输液
[实验1]:取少量高锰酸钾、泥土、食用油,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搅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完成下列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固体消失,形成紫红色的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固体消失,形成无色的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固体消失,形成无色的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出现浑浊,久置颗粒沉淀
出现浑浊,久置小液滴上浮,分层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被分散物质 分散后现象 分散微粒 分散特征
食盐 溶液呈无色 Na+、Cl- 均一、稳定
蔗糖 溶液呈无色 蔗糖分子 均一、稳定
高锰酸钾 溶液呈紫红色 K+、MnO4- 均一、稳定
硫酸铜 溶液呈蓝色 Cu2+、SO42- 均一、稳定
氯化铁 溶液呈黄色 Fe3+、Cl- 均一、稳定
植物油 液体呈浑浊 液体小液滴 不均一、不稳定
泥土 不溶解 固体小颗粒 不均一、不稳定
1、悬浊液:
2、乳浊液:
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
3、物质的溶解:
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4、溶液:
  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 溶液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均
     相同
 稳定性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
     剂不蒸发)不变时,溶液长
     时间放置不分层,也不析出
     固体物质.
2.是混合物
3.溶液可能是有色的
均一、稳定、
混合物
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
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
盐酸、
澄清石灰水
泥水
牛奶
油水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特征
实例
判断:
1.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蒸馏水.酒精)
2.溶液一定无色?
 (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铁黄色)
3.溶液一定是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物质
 中形成的?
      
用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用洗发剂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脂,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在试管中加入5mL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1—2滴食用油和数滴洗洁精,用橡皮塞塞紧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图6—1第3只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
5、乳化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
(3)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
注意:乳化并不是溶解。
(4)应用P154
(1)概念:像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探究溶解过程的热效应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实验项目 测量温度 温度的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
氯化钠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于水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创设情景:描述生活中与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变化有关的应用或进行有关实验。
提出假设:物质溶于水后可能有温度变化。
进行活动与探究:物质溶于水前后的温度测定。
得出结论:物质溶解时温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探究溶解过程的热效应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温度降低
温度不变
温度升高
实验项目 测量温度 温度的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
氯化钠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于水
6、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1)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温度升高;

(2)有些物质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3)有些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
例如: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 生石灰
例如:硝酸铵
例如:氯化钠
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
如:NaOH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
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
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
[讨论]:为了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请提出你的建议,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
7、加快固体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常用方法:
(1)溶解时不断搅拌或振荡;
(2)给溶液加热(升高温度);
(3)溶解前研碎固体。
1、做电解水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什么原因呢?
3、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这又是为了什么?
二、水溶液的
某些性质
水、蔗糖水溶液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
0
-18
-26
水 蔗糖水溶液 食盐水溶液
凝固点/℃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l、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_________,使稀溶液的沸点_______。
降低
升高
巩固:
解释联想与启示2、3两个问题
2、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什么原因呢?
3、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这又是为了什么?
冬天来了,高速公路因为地面结冰,造成重型车打滑,为解决车打滑问题,公路管理部门在下坡路洒下了数十吨的盐,你知道在路面上洒盐起什么作用吗?
用电路测定5只烧杯中所盛的五种物质的导电性.并记录现象
在上述实验中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硫酸、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蔗糖溶液、水
蒸馏水、蔗糖水溶液、食盐水溶液、稀硫酸、
稀氢氧化钠溶液
2、溶液的导电性
(1)有些物质的溶液能导电如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物质的溶液不能导电,如蔗糖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溶于水时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它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
存在,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小结:
1、物质在水中分散形成的几种混合物及其特征;
2、乳化现象、乳化剂及乳化作用;
3、物质溶解时伴随热量的变化;
4、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思考:
1.为什么用湿手触摸电器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2.为什么盛着水的水缸冬季在室外会冻裂,而腌着咸菜的水缸在室外安全过冬?
3.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不易将鸡蛋煮熟。你有办法将鸡蛋煮熟吗?
4.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请回答: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6.寒冷的冬季,一场大雪之后,公路上被积雪覆盖,为防止路滑,可向积雪上撒些什么?
5.冬季建筑施工时,为何往砂浆中掺入氯化钙可防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