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第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第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0 08: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空气与氧气(3)
一、基础与巩固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过氧化氢水+氧气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下列方法均可以制取氧气,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
B.分离液态空气
C.电解水
D.分解过氧化氢
3,在“①质量变小,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四个选项中,符合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特征的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4,某同学加热分解氯酸钾时,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C.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
B.放出氧气的速度变慢
D.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多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使用催化剂一定会加快反应速度
C.不用催化剂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
6,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7.利用液态空气制备氧气时,因为液态氮的沸点()于液态氧的沸点,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汽化出来。
8,如图3-3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1)写出仪器的名称:
①(),②(),③(),
④(),⑤(),⑥(),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时,应先(),然后()
(3)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反应。
(4)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底部
B.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
D.在集气瓶口闻气味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里
B.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C.防止装置漏气
D.吸收水蒸气
9·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可以确定气体(已知气体不会与水、空气发生反应)的收集方法,请填写下表空格。
气体的物理性质 不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可用的收集方法 () () ()

10.直接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H202)制取氧气(装置如图3-4所示)时,发现反应速度太快,气体难以收集。经研究发现,制取氧气时,只要取一定质量的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相同质量的水进行混合,就能使反应比较平缓,同时使导管口气流均匀、连续,易于收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直接用H202制取氧气时,H202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好控制在()%左右。
(2)Mn02(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实验结束后可采用()的方法回收利用。
(3)图中的分液漏斗如果改为长颈漏斗(漏斗管口未被瓶中的液体浸没),会产生的后果是()
11.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实验室制氧气时,试管管口要向下略低于试管底部,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便于生成的气体从试管中逸出。()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防止浪费,当导管口出现气泡后应立即开始收集。()
12·有两份等质量的固体M和N,M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N是纯净的氯酸钾。将它们分别均匀加热,则下列图像中关于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