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九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特点。
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
流行性——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
免疫性——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和
寄生虫等。
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寄生虫
细菌与病毒
1、为什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比起感染细菌的传染病更棘手?
2、细菌和病毒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无细胞结构)
病毒的典型结构
保护核心和将病毒的核酸物
质注入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DNA/RNA片段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无细胞核
(有遗传物质)
细菌的结构
传染病的传播条件
1、什么叫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流感等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要素?
思考
1.空气、飞沫传播
2.水传播
3.土壤传播
4.饮食传播
5.虫媒传播
6.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
传
染
源
易
感
人
群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流感等)
(甲肝等)
(蛔虫病等)
(肠道传染病等)
(乙型脑炎等)
(狂犬病等)
李医生在医院里遇上了没有防护措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小吴,小吴不停的咳嗽、打喷嚏,7天后,李医生也出现了小吴的症状。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1)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的病原体是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没有防护的小吴”属于____,“小吴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属于___
(3)李医生患病前属于____,患病时成为___。
新型冠状病毒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
(携带病原体)
咳嗽
飞沫悬浮于空气中
散播
健康人
打喷嚏
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控制
切断
保护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2.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
(1)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哪项措施?
(2)为什么我们应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戴口罩
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
,加强卫生、水源
和粪便管理;
预防接种;
不与传染源接触、
合理膳食等
1.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
体育锻炼、
生活用具消毒;
病原体
病毒
细菌
真菌
个体微小,形态多样。
没有细胞结构
化学组成简单(蛋白质.核酸)
细胞内寄生,不能独立生活
原核生物
小结:
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流行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
引发
寄生虫
微生物
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
3.下列生物属于传染源的是 ( )
A、蛔虫 B.血吸虫
C.甲肝病毒 D、患狂犬病的狗
4.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
A、粪-口传播 B.飞沫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母婴传播
1.病毒和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它没有____。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生活
2.传染病流行三环节:___、____和____。
细胞结构
寄生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D
B
练习
5.下列传染病不是由飞沫传播的是 ( )
A、流行性感冒 B.非典型肺炎
C.肺结核 D.甲型肝炎
D
6.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4月16日宣布,经过全球相关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异体是非典型肺炎的( )
A、传染病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者
B
7.炭疽热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1)炭疽热的病原体属干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2)炭疽热的传染途径可能有____ 。
①通过食物传播; ②通过空气传播;
③通过接触传播; ④通过血液传播。
(3)在佛罗里达州被发现的第1例炭疽热患者,他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C
①②③
B
8、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混有炭疽杆菌的白色粉末 B、艾滋病患者
C、按蚊 D、肝炎病毒
B
9、下列动物属于病原体的是 。
A、蚊子 B、疯狗
C、蛔虫 D、带细菌的鼠
C
10、以下不是预防流感传染的方法是 。
A、常带口罩 B、隔离流感病人
C、消灭蚊子 D、接种流感疫苗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