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1.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茎可分类如下:
① 茎:直立向上生长。自然界最常见。
② 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长不定根。如草莓、红薯等。
③ 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④ 茎:茎本身缠他物I:升。如牵牛花,紫藤等。
2.木质茎的结构
(1)树皮
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 作用;
②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 ,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 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地运输。
(2)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由2~3层细胞构成,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 ,向内分裂产生新的 ,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小麦、竹子等一些植物没有 ,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3)木质部
①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属于 组织。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4)髓是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3.水分、无机盐由根尖从土壤中吸收进入根部导管再进入茎中央导管, 地向枝端运输。
4. 和 部属于输导组织,它们共同完成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有机物在茎的筛管中是自上而下地运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5.由于一年内气候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构造亦有差别。春夏两季生长 ,细胞较大,术质较松;秋冬两季生长 ,细胞较小,本质较紧。这两层术质部形成同心轮纹,根据轮纹,可推测树木年龄,故称 。有年轮的树木多见于全年气温变化大的温带和寒带。根据树的年轮还可以判断方向,年轮较疏的一边往往指向 面。
题型一茎的结构
1.使植物体的茎不断长粗的结构是(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生长区
2.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题型二茎与物质运输
1.小明为探究植物茎的物质运输,把一植物枝条作环割处理,结果发现该枝条长势不好,其原因是( )
A.导管受损 B.筛管受损 C.外树皮被破坏 D.木质部受破坏
2.关于植物体内导管和筛管的功能,正确的说法是( )
A.筛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B.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筛管向上运输有机物 D.导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题型三实验探究
1.仔细阅读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新鲜月季枝条。取两只烧杯,A内盛有20%的红色氯化钠溶液,B内盛有红色水溶液(红色物质对生命无害)。将月季枝条基部纵向剖开,分别插入两只烧杯内的溶液中。
(1)位于 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
(2)位于 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原因是 。
(3)若将枝条横切,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变红的结构是 。
2.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根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根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撤的距离约为4cm,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cm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根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 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一、选择题
1.草莓的茎是( )
A.攀援茎 B.缠绕茎 C.直立茎 D.匍匐茎
2.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3.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4.在探究茎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时,发现横切枝条中被红墨水染成红色的部位是( )
A.外树皮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5.高大的树木“不怕空心,只怕伤皮”是因为树皮中含有(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B.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C.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筛管 D.运输有机物的导管
6.把幼嫩的植物枝条掐断,从断面向上渗出的汁液来自( )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木质部
7.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 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8.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树本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根据植物的年轮我们可以判断南北方向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二、填空题
9.列表比较导管和筛管的异同。
分布部位 运输对象 运输方向 细胞特性 结构特点
导管 管中无横隔
筛管 管中有带筛孔的横隔
10.橡胶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取橡胶乳,实际上是切割了 ,从切口处流出胶乳。为了增加橡胶乳产量,切口的位置应靠近橡胶树的
(填“根”或“基”)部。橡胶工人在割橡胶树获取胶液时,一定要深及 。
11.作为木本植物的茎来说,从外到内依次叫 、 、 、 ;由于 细胞的分裂活动受 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分裂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就形成了年轮。草本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没有 。
12.下图表示张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实施的探究方案以及对茎的观察,请回答有关问题:
甲 乙
(1)该实验他选择了带叶枝条,并放在了温暖向阳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到 时,再进行图甲中A所示的过程。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图像(部分),你会发现只有[ ] ([ ]中填图中结构代码,其后填相应结构的名称)被染成红色。
(2)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是怎样披运输的? 。
(3)通过张明同学的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图乙中2是 ,其作用是 。
1.竹笋初钻出土碰就有了与长成后同样的粗细。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2.小青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人几株插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3.以下是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主干被环状剥皮后,植物死亡的过程,依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叶细胞枯死;②根细胞死亡;③水分运送受阻;④养分运送受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4.(2014·德州)我市的乐陵以盛产“金丝小枣”闻名全国。为了提高枣的坐果率,每年春天,一些有经验的枣农要将枣树树干进行环状切割。这样做的道理是( )
A.限制有机物向上运输 B.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
C.限制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 D.限制水和无机盐向下运输
5.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
A.便于记忆树龄 B.温度、水分及阳光的周期性变化
C.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 D.运输水分及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6.某研究人员正在对某种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如下:①他解剖其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如图中的A、B所示;②他认为结构A可能为植物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送有机物;③他想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则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为“推沦”,③④为“实验” B.②③为“推论”,④为“实验”
C.②为“假说”,③④为“推论” D.②③为“假说”,④为“实验”
7.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树结构的 部。通过现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从树的年轮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等。
8.如图所示,如果在生活着的植物枝条上把树皮环剥一圈后,在切口的 (填“上方”或“下方”)逐渐会长出瘤状物,枝条上的果实也比没有环剥时要大。这一现象说明,叶子制造的 是通过树皮中的 管来运输的。
9.如图所示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在锥形瓶中,除清水外,还应滴几滴红墨水,其作用是 。
(2)取两组图示装置,甲组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部分只有树皮,乙组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部分只有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脉变红的是 组。
(3)用清水冲洗从锥形瓶中取出的叶脉变红的枝条,其目的是 。把该枝条作茎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 。
10.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
(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位于 ,负责运输 和 。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动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答案
1.①直立 ②匍匐 ③攀援 ④缠绕 2.(1)①保护 ②筛管 有机物 (2)韧皮部 木质部 形成层 (3)①输导 3.自下而上 4.导管 筛管 5.旺盛 缓慢 年轮 南
1.C 2.B
1.B 2.B
1.(1)B (2)A 叶片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而失水,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减弱 (3)木质部 解析:A杯内盛有20%的红色氯化钠溶液。B杯内盛有红色水溶液,尽管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但由于A杯中溶液的浓度高,所以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位于A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不明显,叶片由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而失水,出现萎焉现象。
2.(1)做对照 (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 (3)环割切口处 解析:本题以研究植物内有机物的运输的实验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做对照。(2)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做出假设,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3)被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实验变量是树皮是否环割,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环割切口处的变化,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树皮环割是破坏了树皮中的韧皮部里的筛管,筛管是运送有机物(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输导组织,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积累在破坏部分的上方。
1.D 2.C 3.C 4.D 5.B 6.A 7.D 8.D
9.
分布部位 运输对象 运输方向 细胞特性 结构特点
导管 根茎叶的木质部 水和无机盐 由下向上 死细胞
筛管 根茎叶的韧皮部 有机物 由上向下 活细胞
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
1.B 2.A 3.D 4.B 5.B 6.C 7.木质 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细胞排列较疏松 植物的年龄 气候的变异 8.上方 有机物 筛 9.(1)便于标记观察 (2)乙 (3)冲掉枝条表面的浮色 导管 14.(1)木质部 (2)木质部 水分 无机盐 (3)C (4)A
共4页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