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复习(课件 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复习(课件 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2 23: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四章复习
一、本章知识结构:
土壤
组 成
性 状
类 型
主要威胁因素
土壤生物
土壤非生物
水分、矿物质、空气、腐殖质
黏性、通气性、保水保肥性等
砂土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土壤污染、过度开发和利用等





植物
形态结构
根系
直根系、须根系
根尖结构
根冠、分生区、
伸长区、根毛区
功 能

植物
功 能

固定
吸收
主要部位:根毛区
功 能

形 态
结 构
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匍匐茎
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运输水、无机盐
运输有机物
木质部导管
韧皮部的筛管

结 构
表皮(气孔)、叶肉、叶脉
功 能
蒸腾作用
影响因素、意义
二、土壤的组成和类型
1、土壤生物
生活在土壤中的 、 、 、 ( )等称为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的分布受 的影响。
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是指: 、 、
、 、 、
环境特点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细菌、真菌
土壤的温度
疏松程度
湿度
光照
植物生长状况
2、土壤物质
土壤中有 、 、 、 等
物质。
水分
空气
无机盐
有机物
3、土壤的形成
岩石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因素的作用下,可以 _____ 成为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土壤中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长期的风吹雨打
冷热交替
生物的作用下
生物的排泄物
风化
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 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 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 年。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 着。
缓慢
100 ~ 400
1000
继续
4、土壤的类型及性状
砂土类
土 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
土 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
土 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
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
时硬。保水、保肥能力
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
保肥。宜于耕种。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1、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土壤中的微生物  B.土壤中的番薯
C.土壤中的无机盐 D.土壤中的动物
C
2、陆地上生活的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因为
土壤为各种各样的植物生长提供了-------( )
A.种类繁多的营养物质 B.各种各样的食物
C.水分 D.各种各样的无机盐
D
3.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
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
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B
4、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说法
错误的是---------------------------------------( )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D
5、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
土壤
A
三、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及其功能
(一)、根的形态结构功能
1、植物的根有 、 、 三类。
主根
侧根
不定根
2、根系: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① 直根系
② 须根系
3、根的功能:
① 固定植物体
②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
根尖
(根毛区)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是直根系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是须根系
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来。
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及主要作用
根 冠
分生区
(生长点)
伸长区
根毛区
(成熟区)
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疏松,
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
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没有液泡,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具分裂能力。
停止分裂,体积增大变长,能较快生长。
细胞停止分裂生长至成熟,分化为各种组织,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
保护作用
分生作用,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
使根伸长,伸向土壤深处。
根尖吸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具吸收作用。
根尖结构 细胞结构特点 主要作用




6、根毛细胞吸水失水的条件
土壤溶液的浓度
A. 吸水
细胞液的浓度

B. 失水
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7、 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用于构建植物体
如___和_____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___和_____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如_____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_____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
缺少某种无机盐,出现症状
缺___元素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缺___元素生长缓慢, 植株暗绿带红。
缺____元素植株矮小,叶片上许多褐斑。












1、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主要区别是------( )
A. 根系分布的范围大小
B. 根系分布的深度大小
C. 有无主侧根之分
D. 根系中根的数量多少
C
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土壤结构 ②土壤肥力 ③光照强度 
④水分状况 ⑤通气状况-----------------(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B
3、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
土壤→ 细胞→ 细胞→根的 部
导管→植物体各结构。
根毛
皮层
木质
4、浇水过勤,土壤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往往
会使植物的根腐烂,使植物死亡,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毛无法吸水
B.水分过多,缺乏氧气,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菌大量繁殖
D.根吸水过多,使根的细胞胀破
B
5、“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
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合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
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
物吸收的硝酸盐。因此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C
6、在玉米苗期,农民第一次浇足水后,较长一段
时间内不再浇水,其目的是------------------( )
A.增强玉米抗涝能力 B.提高土壤温度
C.增加玉米抗干旱能力
D.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
D
7、将两块同样大小的萝卜条甲、乙分别放入装
有清水和盐水的两个烧杯中。请据图回答:
(1)一段时间后,甲萝卜条变得 ,原因是细胞
;乙萝卜条变得 ,原因是 。
(2)该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
浓度与 浓度大小。当 浓
度大于 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硬挺
吸水
皱缩
细胞失水
细胞液
周围溶液
周围溶液
细胞液
(二)、茎的形态结构功能
1、地上茎形态:
直立茎、
匍匐茎、
攀援茎、
缠绕茎
2、地上茎类型:
草质茎
木质茎、
3、双子叶植物的木质茎的结构
树皮
木质部
形成层:
髓:
贮藏营养物质。
外侧:
韧皮部
内侧:
外树皮
保护作用
筛管:
韧皮纤维:
输导有机物
支持作用
细胞能分裂增生,使茎加粗。
导管:
木纤维:
输导水无机盐
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茎的功能:
①支持作用;
② 输导作用;
④也有繁殖作用;
⑤ 许多幼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 贮藏作用;
5、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与功能
木质部
死细胞、细胞
之间横壁消失
输导水
和无机盐
韧皮部
活细胞、细胞之间有横壁,且其上有筛孔
输导
有机物
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输导作用
自下而上运输
自上而下运输
存在
部位 细胞特点 功 能 输送
方向
导 管
筛 管
1、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外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 ,
具有 和输导 作用。
(2)、图中②是 ,它能够使茎加粗,肉眼___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
(3)、图中③是 ,具有输导 和 的
作用。
韧皮部
保护
有机物
形成层
不能
木质部
水分
无机盐
2、下列有关植物体茎作用的说法
①运输营养物质 ②支撑植物体
 ③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
合作用 ④吸收有机物。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B
3、体育课上拔河用的大麻绳子,十几个人也拉
不断,具有很强的韧性;木制的篮板框任你
用多大的力气砸框,也不会破损 ,有很强的
硬度,它们分别取自茎的----------------( )
A.韧皮部和形成层 B.木质部和木纤维
C.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D.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D
4、王芳在采集的野外生长的茎的横切面上,发
现有5个年轮,而中间的年轮特别狭小。访问
当地人得知,该年降水平均且丰富,气温比较
高,导致植物的年轮特别窄的可能原因是( )
A.干旱 B.气温
C.蝗灾 D.缺乏植物生长的无机盐
D
5、在树干上乱刻乱画,可能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
是---------------------------------------------------( )
A.切断了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B.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C.切断了向上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D.切断了运输水、无机盐和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B
6、桃树和水稻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桃树茎粗,水稻茎细
B.桃树茎有形成层,水稻茎无形成层
C.桃树茎有年龄,水稻茎无年轮
D.桃树茎有树皮,水稻茎无树皮
B
(三)、叶的形态结构功能
1、一片叶是由 和 组成的。
叶柄
叶片
2、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
________相适应的。
环境
3、叶片结构
表皮
叶肉
叶脉
上表皮
(韧皮部、木质部)
(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下表皮
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
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
半月形的是保卫细胞。
里面有叶绿体,内壁厚。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
一般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气孔多。
4、叶片的功能
(1)光合
作用
(2)蒸腾
作用
概念: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意义:
①. 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
②. 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
影响
因素:
大气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门户”
—气孔
气孔的开放与闭合由
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
2、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1、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意义是--------( )
①降低叶片的温度,避免阳光灼伤 
②促进根系吸收水分和水分向上运输 
③促进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向上运输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D
A
3、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
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B
4、把一刚摘下果树枝装在水瓶中,如图所示,用
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
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A
5、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
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蒸发汽化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所以气温低。
植物蒸腾作用散发水分,
6、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度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
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
的等高位置上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度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植物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
采取的措施是 。
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度越大。
导管
输导
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四、保护土壤
1、当土壤中含________过多,超过土壤的_____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 、 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_____,间接被人体_____,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有害物质
自净
组成
结构
积累
吸收
2、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 和
。土壤污染主要有 污染、
污染和 污染等。过度开发
是指人们对土壤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
和 等。而过度开发会导致
水土 和土壤 化、 化,使地球上
的土壤资源面临危机。
土壤的污染
过度开发
物理污染
化学污染
生物污染
过度放牧
过度垦荒
流失
沙漠
盐渍
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
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有可能
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C
2、一节废电池相当于一颗“炸弹”,一节废电池
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主
要是因为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会
渗透出来造成-----------------------------------(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C
3、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严重污染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
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除去
③土壤污染不仅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而城郊、工矿区
周围土壤污染相对较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D
4、严禁砍伐长江上游的天然林。这项措施对上游
地区来说,主要是为了-----------------------( )
A.改善大气质量
B.改善植被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当地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D.降低当地气温的日夜差,从而减少洪灾
B
5、如下表所示,这是我国广东省兴宁县某乡的封山育林
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请据下表回答问题:
?




(1)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2)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壤中
大量流失。
(3)当地不少村实现了全村沼气化,使用沼气作为能源的
优点有 。
(4)比较封山育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森林被乱砍滥伐,不合理开发。
氮、磷、钾矿物元素
清洁无污染
植树造林,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100m2)
封山育林前 1330
封山育林后 500
封山后增减数 -830
封山后增减率%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