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 23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1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 23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4 13:57:37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
浙教版 初中
复习:
氧气的工业制法
空气

多次压缩
降温
液态空气

低温蒸发



氮气
液氧
N2
O2
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法
方法二:膜分离技术
空气

一定压力下
有富集氧功能的薄膜
富集氧气
自然界中存在的氧气几乎都是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分解双氧水法制取氧气
1、原料: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催化剂)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
氧气
2、原理:
H2O2
H2O
O2
反应条件:无
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集气瓶
锥形瓶
3、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固体。塞好带有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3.向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4.打开玻璃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双氧水。
5.用排水法收集(或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的收集
氧气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为什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必须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验满方法和放置方法
排水法: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放置方法: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
催化剂:
(一变、二不变)
例:分解双氧水法制取氧气时用MnO2作催化剂。
(工业上又叫触媒)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料: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MnO2
K2MnO4
KMnO4
O2
加热

氯化钾+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 热
O2
KClO3
KCl
氯酸钾
或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反应条件:
2、原理:
(催化剂)
3、实验装置
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装:往试管里装药品,… …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移: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熄: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加热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步骤:
安装仪器(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2KMnO4



K2MnO4

MnO2

O2


铁夹夹在试管口1/3处

先用酒精灯外焰均匀加热,后在一处加热固体

导管伸入不宜太长,大概1cm左右

导管口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试管内气体难以排出
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注意事项:
8、用高锰酸钾制氧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3、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
2、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左右处
7、收集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6、刚出现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
4、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9、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
5、用向上排气法收氧气,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瓶口。
防止水槽中的水会倒吸入试管,使热的试管破裂。
为了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比较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有哪些不同?
思考: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
2、反应的条件不同
3、反应的仪器和装置不同
4、实验步骤不同

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浪费能源还污染了环境,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加热,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
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钠在氯气中燃烧
4.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S

O2

点燃
SO2
Fe

O2

点燃
Fe3O4


H2O

通电
O2 +H2
Na

Cl2

点燃
NaCl
5.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



K2MnO4

MnO2

O2

6.双氧水制氧气
H2O2

MnO2
H2O +O2
这些反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例题: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氧化汞 → 汞 + 氧气
B. 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C. 铁+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
D. 蜡烛+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A B
课堂小结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KMnO4



K2MnO4

MnO2

O2

2KClO3



2KCl

MnO2
O2

2H2O2


2H2O

MnO2
O2

课堂练习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3、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
A.纯净的过氧化氢 B.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 D.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6、用过氧化氢分解氧气时,若不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度很慢 C.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减少 D.产生氧气的速度加快
B
C
B
7、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化合反应的是( )
①. 氧化汞 → 汞 + 氧气
②. 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③. 铁+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
④. 蜡烛+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⑤.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⑥.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①、②
⑤、⑥
1、如图,写出下列氧气的仪器装置名称;
① 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8、如图是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少量氧气的装置图










分液漏斗
集气瓶
2、写出装置中所发生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3、图中采用 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具有 的性质,又由于氧气 ,所以氧气也可用 法收集。
铁架台
圆底烧瓶
水槽

排水集气
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
不易溶于水
双氧水 水+氧气
二氧化锰


9、下图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指出中的四处错误
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由于高锰酸钾粉末会随着氧气流进入导管继续进入水槽,使水槽中的水变红,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往往会要试管口放一棉花团;
②由于图中试管口向上,会导致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防止发生这种现象就要让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
③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药品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④伸入试管内的导气管过长,会导致试管内原有的空气排出不畅,造成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①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②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③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④伸入试管内的导气管过长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1、将实验装置连接,并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2、用双手捂住烧瓶的外壁
3、观察:若水中出现气泡,水进入导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

气泡

水柱

?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中的旋塞,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锥形瓶(或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锥形瓶,加热片刻即可),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微热法(热胀冷缩法)
原理:通过微热使装置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气体,冷却后,装置内的气体冷缩后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将水压入导管内,形成水柱。
原理:用长颈漏斗向密封的装置中注水,水压缩装置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上升,大于外部气压,再注水时,水会留在长颈漏斗中,与装置内的液面形成液面差。
组装好设备,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不断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水高出装置内部水面一段距离,形成液面差,观察液面差稳定无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注:长颈漏斗末端浸入液面中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