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记录单1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模仿图1,通过观察和实验,画出图2-6中注射器活塞的位置。
初始刻度
向下压活塞
向上拉活塞
活动记录单2
姓名: 第 小组
初始刻度
向下压活塞时
向上拉活塞时
表示空气颗粒,参考图一,在图二和图三中画出空气颗粒: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课题课时
《压缩空气》
授课类型
传授新知识
学校名称
教学班级
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样,是一种物质。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希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尝试从微粒的层面对现象做出解释。
学 情
现 状
分 析
学生在上节课通过实验体验空气能够占据空间,而在对部分同学的前概念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问题,并不确定,不能说出有依据的猜测,所以这节课对学生很有价值。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重点: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难点: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一、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发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二、科学探究目标
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
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三、科学态度目标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策略设计
媒 体
资 源
教学PPT课件、教学微课、投影设备
方 式
方 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 你认为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改变吗?
2. 你认为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变小吗?
3. 你认为空气的体积可以被扩张变大吗?
4. 请举出1~2个例子说明你认为的“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改变”或者“空气占据的空间不可以改变”。
【评价反馈】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生,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空气占据空间。
2.对于空气是否能够被压缩或者被扩张,部分同学对此概念比较模糊,拿捏不准。
3.在举例说明时,有的同学可以列举示例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但部分同学无法准确举出空气可以被压缩的例子。
【主要内容】
1.实验记录单1:画出两个注射器中水、空气的初始刻度;压缩后活塞的位置;拉伸后活塞的位置。
2.实验记录单2:用“○”表示空气颗粒,参考图1,画出注射器被压缩和被扩张时,空气颗粒分布图。
【评价反馈】
1.通过实验,对比出水、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否可以被压缩或被扩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占据的空间很难被压缩(或扩张)。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或扩张)。
2.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画出空气颗粒分布图,但部分学生在画分布图时增加或减少了空气颗粒的数量。画图后,在解释空气能够被压缩的原因时存在困难,表达不准确。
【主要内容】
1.《知识与能力训练》25、26页
【评价反馈】
1.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练习册中的内容,说明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比较扎实。
教学过程设计
【知识回顾】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打了气的皮球,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教师继续往皮球中打气,展示皮球在装了空气的状态下还能继续打入空气,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改变)。
【设计意图】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2.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题:空气是否可以压缩——压缩空气
【活动一: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材料准备:装有水的注射器、装有空气的注射器、实验记录单1)
教师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空气能够被压缩?学生发表自己的设想。
教师展示两个封住管口的注射器,分别装有同等体积的水和空气。提示学生如何设计实验。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按压注射器活塞证明空气能否被压缩。
请同学们猜测,当我们用力下压注射器活塞及用力拉注射器活塞时,活塞是否会移动。
播放微课指导实验操作。
操作步骤:
①从实验篮中拿起一个注射器,观察注射器中水或空气的容量,并进行记录。
②用手指按住注射器管口的塞子,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并进行记录。反复做三次。同时观察松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
③用手指按住注射器管口的塞子,慢慢用力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并进行记录。反复做三次。同时观察松手后,活塞的运动情况。
④将使用完的注射器放回实验篮中,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装有另一种物质的注射器,并进行记录。
教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①边实验,边记录;
②按紧注射器管口的塞子,不要取下;
③下压和上拉活塞时,用力不要太大,避免水或空气泄漏出来;
④实验结束后,组长迅速归还器材,组员坐端正。
学生领取实验器材,开展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1。
学生汇报:
①水占据的空间很难被压缩变小。
②水占据的空间很难被扩张变大。
③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变小。
④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变大。
教师提问展示注射器压缩空气和扩张空气的图片,提问:当我们松开活塞时,活塞移动了吗?这说明了空气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活塞移动了;活塞回到了原位;说明空气具有弹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能被压缩。
通过与水的对比,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被压缩及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基本不变。
引导学生了解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活动二:想一想、画一画】
1.教师提问:为什么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提示:如果我们用“○”表示空气颗粒,并假设20ml空气包含10个空气颗粒,请同学到黑板上用圆形磁铁摆出初始状态下20ml空气颗粒分布图。
3.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单2
4.展示两位学生的实验记录单,一个学生在注射器中画了10个空气颗粒,另一个同学会用超过10个空气颗粒画图。让学生对比,并说出哪个更准确,为什么。学生回答:应该用10个空气颗粒画图,因为初始状态下,我们假设用10个空气颗粒代表20ml的空气,在压缩和拉伸注射器时,没有新的空气加入也没有空气跑出。
5.通过比较三幅图,再次尝试解释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原因。学生回答:因为空气颗粒之间存在空隙……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微粒”来解释空气能被压缩的原因
【活动三:制作一把空气压缩枪】
1.教师展示一块橡皮泥和一个注射器,请学生设计一把空气压缩枪,将“橡皮泥子弹”射向箭靶。
2.学生领取器材,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制作空气压缩枪,并付诸实践。
3.请成功制作出空气压缩枪的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将“橡皮泥子弹”射向箭靶。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合作、思考,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原理制作出好玩的“空气压缩枪”。
【活动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发言,讲讲压缩空气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球、充气城堡、篮球、轮胎、喷壶……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1.空气容易被压缩(或扩张)。
2.压缩空气有弹性。
3.压缩空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明出更多对社会有帮助的用品。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2.改进了“小游戏”环节:1.将橙子皮替换为更容易准备的橡皮泥;2.由学生合作探索,找出“制作空气压缩枪”的方法。
3.紧扣学校课程革命“125”模式,采用1个5分钟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聚焦问题;2个5分钟教师引导启发,科学示范,深化认知,归纳总结;5个5分钟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问题与建议】
1.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些问题学生可能理解了,但不能用词语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在设计证明“空气能否被压缩”的实验时,应预留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优点与特色】
1.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教学课件和实验活动趣味性强。
【问题与建议】
1.设计“空气能否被压缩”实验有难度,可以提供实验材料图片,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降低难度。
2.条形橡皮泥的形状误导了部分学生直接将其塞进注射器,可以调整橡皮泥的形状,避免其形状误导学生。
【优点与特色】
1.
2.
N.
【问题与建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