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观察云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反思+报告单

文档属性

名称 3.6 观察云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设计+反思+报告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3 17:00:18

文档简介

学段及科目
小学三年级上科学
授课教师

时间
课题及课时
观察云,一课时
教材版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名称
授课地点
学情
分析
课标
要求
采用体验、探究、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习内容
认识云的形态和按照云量划分的天气,并会使用天气符号。
学情
现状
从第1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同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他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学习
目标
知识
技能
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过程方法
1.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情感
态度
1.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2.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
策略
重点
难点
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以建构主义学习为基础,采用师生互动、玩中学、做中学的方法。
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学习、观察学习、小组合作的方法。
媒体
技术
教师: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
小组: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学生活动记录单等。
教学
流程
结构
1.课前学习是否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以及了解程度。
2.观察实验的参与度,实验记录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全面。
3.学生是否主动思考问题,提出或回答问题。
4.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是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5.学生是否真正形成动手实践能力,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通过应用实验观察法、提问法、问答法、测验法。自评、他评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大屏幕播放一段大自然现象的视频动画,引出本课题。
2.书写板书:6.观察云
【设计意图】
1.通过视频讲解,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景观。
2.短片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兴趣。
【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室外观察云
(1)教师将学生分组,分发实验记录单,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天上云实物形状,画在实验记录单
(2)教师回到教室展示图片云的三种主要形态,让学生拿出自己小组画的形态与图片对比,判断刚刚自己小组观察的云属于哪种形态
2.认识云的形态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三种云的形态,进行分类,引出积云、层云、卷云等概念。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个名称。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个别小组所观察的云的形态,让学生们各自说说哪组画的好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再让学生说出这个云属于哪种晕的形态。
【设计意图】
1.室外观察云的真实情况,可以多感官感受云的形态颜色,增加了真实感,让知识更贴近生活。
2.让学生比较各小组画的云,借此告诉学生科学观察一定要客观,不能加入主观想象。
【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出问题:今天的云朵的数量是多还是少呢?我们应该如何来判断云量呢?教师通过投影介绍三种云量不同的天气,晴、多云、阴天。并让学生上台进行摆云片掌握云量的划分天气。
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根据云的形状和多少来记录
4.完成实验记录单,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
1.教师展示不同图片会让学生对云量不同划分的天气有自己的判断。
2.通过摆云片加深对云量划分的理解,小组合作对今天天气的判断,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将云量的记录填充在天气日历中,并坚持每天观察云量。
2.学生自己说说所了解的关于云与天气的谚语。
【设计意图】
1.知识联系生活,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会对天气进行简单的记录。
2.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会分享知识,分享经验。

【习题演练,巩固基础】
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
2. 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
A.晴天 B.阴天 C.多云
3. 下列图形表示阴天的是( )。
【设计意图】
1. 强化应用,检验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2.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再次检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1.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
2.阅读书本,回归教材。
【优点与特色】
1.视频导入很新颖,结合教师亲自解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室外观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多感官真实感受云的变化,增强了知识点的获得性。
3.小组合作探究,判断今天的云量,并且用圆和阴影来表示,强化应用知识。
【问题与建议】
1.问题:在小组探究时内容应丰富些,不单单只对今天的云量进行判断。
2.建议:可以多采用几张不同点的天气类型,让小组合作探究不同云量。
【优点与特色】
1.表扬同学很具体,语言清晰,课堂驾驭能力好,继续保持。
2.有学习单提前预习,知识点清晰,重难点明确。
3.学生通过摆云片的方式直观的理解云量的划分。
【问题与建议】
1.问题:和互动性不够,学生主体地位不够明确。
2.建议:以核心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基础,增强学生好奇心,打开他们的求知欲。
【优点与特色】
1.学生通过看云或图片能识别云的形态,能准确判断天气,并且能用天气符号表示。
2.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人思考和集体智慧结合,获得了合作交流能力。
【问题与建议】
1.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但有教师的评价,还需要有学生的评价。
2.建议:科学的教学除了知识目标以外,还需要加强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往往学生不能分清楚的是多云和阴天这两种天气。利用书本上的三个圆圈认识云量是一个难点。本节课另一个难点是让学生对层云、积云、卷云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个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过远,学生理解起来的时间较长,书面上的判断容易,但实际观察时又拿不定主意。在攻克这些教育难点时,让我深深感受到,在科学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鼓励学生敢猜、敢想、敢说、的探究意识,并提高知识的应用率。
3.6《观察云》记录单
1、画一画观察到的云,判断这是哪种形态的云。
请在方块里打“√”
□大团堆积的云 □灰色层状的云 □羽毛状的云
姓名:
2、观测今天的云量并记录。
天气现象: □晴 □多云 □阴
天气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