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
信息
课题课时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授课类型
实践和讲解
学校名称
教学班级
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三态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学 情
现 状
分 析
学生对物理变化很陌生,但是对纸、橡皮泥的形状、大小的改变认识很清楚。通过它们的变化对比水的三态变化,理解物理变化。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物理变化。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理解物理变化概念。如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策略设计
媒 体
资 源
橡皮泥手工微视频、火山喷发微视频、温度计原理微视频、希沃白板5
方 式
方 法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用纸做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纸发生变化。
【评价反馈】
1.折叠、裁剪、涂画颜色等都评优。
2.未完成评不及格。
【主要内容】
1. 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比如水可以凝结成冰,冰可以融化成水。(对)
2. 把木材加工成为桌椅,改变的是形状、大小等因素,木材的性质没有变化。(对)
3. 食盐溶解于水,看不见食盐了,不在是食盐了。(错)
4. 水变成水蒸气,从原来看得见到现在看不见,它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错)
【评价反馈】
1.全对评优。
2.对三题评良。
3.对两题评及格。
4.对一题评不及格
【主要内容】
1. 绘画本节课思维导图。
【评价反馈】
1.字体工整、布局合理、颜色分明、逻辑合理评优
2.字体工整、布局合理、未涂颜色,逻辑合理评良
3.字体潦草、布局一般、未涂颜色、逻辑合理评及格。
4.未完成评不及格。
教学过程设计
【 趣味导入】
1.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要?
2.老师我把这东西变成这样,你们还想要吗?老师再把这东西揉皱,还有人要吗?
3.那老师能不能踩几脚,或者把它撕烂,还有人要吗?
【 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
1. 人民币上有我们的国徽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肖像,我们不能踩踏和撕毁,这是违法的。
2. 不管怎样改变,同学都会想要,那这节课哪个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奖励给他。。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变化,课前也让同学们做了纸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
1.吸引学生注意力,奖励学生,便于管理学生。
2.爱国教育。
【回顾课前】
1.回顾学生课前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纸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例举其他生活中的其他变化。
【设计意图】
1.承前启后
【 探索 】
1.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2. 播放橡皮泥手工微视频。
3. 学生动手实践,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
1.学生动手探索,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回顾水的变化 】
1.回顾水的三态变化。
2.比较橡皮泥、纸、人民币的变化和水的变化。
【设计意图】
1.通过比较,学生理解水的变化跟它们的变化是一样的。
【研讨与拓展】
1.生活中还有跟水类似的变化介绍
2.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设计意图】
1.加深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 总结 】
1.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总结
【设计意图】
1.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训练学生的科学概括逻辑思维。
【 练习 】
1.游戏练习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把简单的折纸教学活动前置,节约课中时间。
2.利用信息技术希沃白板5与思维导图总结,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问题与建议】
1.学生探索的时候,个别同学不愿意合作分享。
2.学生思维导图思考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