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目标设计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但学生很少能直接感受到空气的质量。相反,学生根据漂浮在空中的气球,或者可以上升的氢气球,会认为空气没有质量或者无法判断。质量作为物质的重要属性之一,如果要学生认同空气是一种物质,那么,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就势在必行了。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同学知道天平的倾斜可以反映出轻重,这是本课主要实验的基础,基于轻重的判断学生才能论证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
学 情
现 状
分 析
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学生将认识到一些因素会影响天平的测量效果。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为工具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测量。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测量空气是否有质量,并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要知道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运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在称量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教学策略设计
媒 体
资 源
制作天平调平微课和皮球打气微课。
方 式
方 法
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教师 学生
科学导入,创设情境 --------------------------------------- 激发兴趣,聚焦问题
↓ ↓
引导启发,科学示范 ---------------------------------------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 ↓
发现问题,深化认知 --------------------------------------- 分析思考,归纳总结
↓ ↓
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 得出结论,迁移应用
↓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评价设计(鼓励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风格创新)
【主要内容】
1.水、木头、空气是否有形状、是否占据空间、是否易压缩、是否具有流动性。
【评价反馈】
1.部分同学判断不清晰,经过小组讨论后能得出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
1. 水有质量,石头有质量,空气有( )。
2. 自制小天平中,下沉的一端较( )
(填“重、轻”)
【评价反馈】
1.大部分同学能做对。
【主要内容】
1. 在自制小天平的左右两侧拴上相同的气球,调整到横梁平衡的状态后,把其中一个气球吹起,天平一定会保持平衡。( )
2. 在自制小天平平衡的状态下,只要气球里增加空气,天平的这端就一定会下降。( )
【评价反馈】
1.大部分同学能做对。
教学过程设计
【大力士帮帮忙】
1.请一位同学帮忙搬两个盒子,并比较哪个盒子重。
2.请这位同学搬更大的盒子,跟之前两个小盒子比较却反而更轻,是为什么呢?
3.空的是什么都没有吗?空气就一点质量都没有吗?
【设计意图】
1. 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但学生很少能直接感受到空气的质量。相反,学生根据漂浮
在空中的气球,或者可以上升的氢气球,会认为空气没有质量或者无法判断。
2.引起学生兴趣,推动学生思考。
【设计实验】
1.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2.播放跷跷板图片,提问跷跷板科学原理。
3.让学生联系到天平,如何使用天平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使用天平】
1.播放调平天平微课。
2.提醒学生调平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小组操作。
【设计意图】
1.学生并不能熟练使用天平,操作前要详细说明注意事项。
【给气球打气】
1.播放气球打气微课。
2.提醒学生打气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小组操作。
4.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
1. 学生若不了解使用打气筒的规则,会使各组实验现象差别更大,操作前要详细说明注意事项。
【展示】
1.请每个小组再白板上展示实验现象。
2.统计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结果误差的原因。
【设计意图】
1.该实验误差较大,需要向学生说明实验现象不一致的情况。
【反证】
1.老师拿出两个气球分别棒再木棒两端,调整木棒中间的绳子位置,使木棒水平。
2.剪开其中一个气球,在气球漏完气以后能看到这个气球这端翘起来了。
【设计意图】
1.这个实验能非常明显地证明空气有质量,但是具有一定危险性,需要老师操作。
1.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本节课实验操作性可玩性较强,能吸引学生兴趣。
【问题与建议】
1.打气筒建议选大型打气筒
【优点与特色】
1.气球放气实验现象明显,能吸引学生兴趣。
【问题与建议】
1. 选择排球或篮球现象比小皮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