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呼吸与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
2. 知道肺活量的测试。
3.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二)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类比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
2. 体会合作的意义。
3. 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类比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创新的思维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皮尺、空饮料瓶(1.25升或250毫升)、吸管、盆子、水、游戏、油性笔、秒表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境
花样游泳队员正在水中训练,她们在水下能较长时间憋着气,变换着各种优美的姿态,学生们看了既惊奇又佩服。为何常人很少有像花样游泳队员那样的“气量”呢?常人的“气量”有多大呢?怎样才能让“气量”变大呢?
1.导入
播放一段花样游泳的视频片断或出示有关的图片。
2.提问
要成为一名花样游泳运动员除了会游泳外还需要一项出色的技巧,你知道是什么吗?
3.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土壤进行研究。
二、活动一: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按图说出吸气时,外界的空气进入人体后,分别经过哪些器官,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哪里发生变化。图中的卡通小人借助不同颜色的气球只是作为类比,红色代表吸入的新鲜空气,蓝色代表呼出的气体,空气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并根据观察结果画出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我们呼吸的空气看起来很干净,但实际上空气中漂浮着许多灰尘和其他一些小东西。当你吸气时,这些微尘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最后进入肺。鼻腔里面有细细的毛,可以过滤一些微尘,余下的会被一种黏性物质粘住,这种物质叫做黏液。鼻腔、咽喉和气管内都有黏液。有时黏液粘住的灰尘太多了,你就会咳嗽或者打喷嚏,把它们排出体外。
引申的问题:
a.为什么经常用嘴呼吸不好?
经常用嘴呼吸,不仅使喉咙干痛,而且没有鼻子的“过滤”系统和分辨能力,容易把病毒、细菌、灰尘吸入体内。
b.为什么挖鼻子不是好习惯?
挖鼻子极易损伤鼻腔黏膜,造成炎症,甚至出血,这会严重影响鼻子的呼吸功能,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c.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呼吸吗?
年正常胎儿在母体里是不呼吸的,他们需要的氧气和养料都通过脐带和胎盘直接从母亲的血液里摄取。
d.肺泡的数字:
你知道吗?如果把人体内部的肺泡全部展开,总面积约有 100平方米 。
1.提问
外界的空气进入人体后将会经过一条怎样的一条路线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吧!
2.媒体
播放《我们怎样呼吸》视频 ,了解呼吸的过程。
3.任务
缓慢地呼气和吸气一次感受气体在你体内的流经路线,结合你对刚才片段的理解把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写下。然后结合空气在人体的路线在自己的探究小组内向同学复述。
a.分小组进行呼气、吸气,感受空气在体内的流经路线。
b.完成课本的填空。
c.相互复述。
d.结合课本图进行汇报。
4.小结
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空气,人类也是一样。对于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同学们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5.目的
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以及播放模拟气体进入人体的短片,帮助他们理解相应的知识。
6.作业
课后探究以下的问题:为什么经常用嘴呼吸不好?为什么挖鼻子不是好习惯?
三、活动二:观察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让学生分别尝试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感觉两种呼吸时身体的哪一部分差别最大。再把手放在该部位再尝试几次,感觉变化,知道呼气和吸气时胸廓或腹部会发生变化。然后通过测量深吸气和深呼气时的胸围,比较所测得的数据,看有什么发现?胸围差最大的同学与胸围差小的同学有什么区别?我们会发现,胸围差较大的同学呼吸功能较好。良好的呼吸功能对人的健康与发育极有好处。
引申的问题:
呼气与吸气时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呼气时,我们的胸腔会内缩,横膈会上升到原来的位置,同时肋间肌放松使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从而导致胸腔容积缩小,胸腔内压随之升高,于是二氧化碳废气就被排挤出肺部。
当我们吸气时,胸腔会向外扩张,位于胸腔下面的横膈会下降,同时肋间肌收缩,带动附着在上面的肋骨向上、向外提,从而导致胸腔容积扩大,胸腔内压随之降低,于是外边的新鲜空气就趁机跑到了肺里,带来更多的氧气。
1.引导
上一节课我们追踪了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同学们你们是否有留意到在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你们打算如何去研究这一问题呢?
2.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
3.活动
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可在深呼气和深吸气时观察和测量胸廓或腹部的变化。
4.测量
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深呼气和深吸气时胸围的变化,同时把小组成员数据作比较看有什么区别?
测量实验。
比较数据,填写记录表。
5.交流
小组汇报,找出班上胸围差最大的同学。
6.小结
同过这节课的测量和对比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胸围差较大的同学呼吸功能较好。良好的呼吸功能对人的健康与发育极有好处。)
7.目的
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如何进行测量、如何进行记录、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需要在测量活动前与学生共同讨论明确,以增强活动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课时
四、活动三:比比谁的“气量”大
本活动是活动2的进一步验证,用简易的仪器测量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标志。完成实验后用尺子测量小组各成员的起止标记之间的距离,找出距离最大者。距离越大则证明呼出的气体越多,因此距离最大者也就是肺活量最大者。这些肺活量大的同学一般都爱运动,他们的身体发育都良好、健康,呼吸功能也比较好。
1.引导
上节课我们对呼吸时自身身体变化进行了测量,经过对数据比较,我们得出了呼吸时胸围差较大的同学呼吸功能较好。下课后就有同学找我表示不服气,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法吗?好今天我们就再来比比谁的“气量”大!
2.演示
用简易的仪器测量肺活量并做好记录。
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标志。
测量肺活量简易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活动:学生分组测量肺活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4.交流:分组汇报。
5.目的:让学生在复述中强化理解,学生的演示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测试的做法。
6.小结:
通过今天的再次的测量,咱们班“气量”最大的同学是谁啊?是的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测量到胸围差大的同学,他们的肺活量也大。同样,这些肺活量大的同学一般都爱运动,他们的身体发育都良好、健康,呼吸功能也比较好。当然肺活量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大,我们不妨保留着我们今天的测量数据为自己建立一个健康档案。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我们再来做做这个测量看看我们的肺活量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资料:肺活量
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的肺活量是否有所不同,另外,也让学生了解人的肺活量的大小与人有没有经常参加运动有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肺活量的大小与人的身体健康的关系。肺活量是人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问题情景:
妍妍跑完步后,心“怦怦”直跳,气喘如牛,感觉上气不接下气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似的,只想马上坐下来休息,但却被琪琪制止了。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呢?为什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呢?本课题通过她们的对话,引入该课的学习任务。
1.导入
课本图的情景:校运会 400米
跑后妍妍心“怦怦”直跳,气喘如牛,感觉上气不接下气,心都快要跳出来似的,只想马上坐下来休息,但却被琪琪制止了。爱提问题的小狗跳出来问:“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呢?”
2.问题
对于心脏,大家有什么了解呢?
五、活动四:研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对比放松状态下与剧烈运动后及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的呼吸次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呼吸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呼吸次数的测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进行,先在没有做任何运动的情况下,即人在平静时测量1分钟呼吸的次数。然后剧烈地运动1分钟,如跳绳、跑步等,停下来后,马上测量1分钟呼吸的次数。再就是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再测量1分钟呼吸的次数。
让学生比较3次的测量数据,看看可以发现什么,是不是与预测的结果一样。
1.引导
知道为什么老师把课堂移到操场吗?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学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对合理的方案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注意引导学生在运动前先测定呼吸次数,这样做比较准确。)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做的,怎样做才是一次完整的呼吸?
2.媒体
出示图片,并说明如何测定1分钟的呼吸次数。
3.活动
分组选择你们组员都共同喜欢的运动,分别测定经过剧烈运动后小组成员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以及休息3分钟后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4.讨论
通过刚才的测定以及对数量的比较,有什么发现?
5.小结
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小结。
资料: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
人的疾病有相当部分是从呼吸系统引起的,如感冒、肺炎等。因此,让学生通过查找和学习有关的资料,了解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和学习如何预防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合作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力行去预防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引申的问题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强自己的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