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三节 宋明理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理学大师张载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以前,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形成,受冷落打击——“焚书坑儒”改造,独尊(制度化)春战:秦始皇:汉武帝:魏晋:受道、佛教冲击,削弱宋代:吸道、佛教,产生“理学” 北宋,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吸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主要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理学”的形成北宋 程颐南宋 朱熹北宋 程颢南宋
陆九渊明代
王守仁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理学的开创者
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的理学体系
心学的创立者
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理学代表人物的地位 <一>宋明理学建立背景 1、儒学的困境汉末、魏晋、唐五代正统地位削弱韩愈< 道统 >李翱<性命之源>表现:原因:道教、佛教兴起传播,冲击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 2、儒学复兴运动A、先声<唐中后期>B、兴起<北宋>基本主张:宽松的文化政策和前代思想基础②批评唐代政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③强调“华夷之辨”,视佛教道教为夷狄之教①推崇《春秋》尊王攘夷原因: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为理学兴起奠定基础。<二>创立:1、总特征: 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严密的思想体系“北宋五子”(周、邵、张、二程)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2、代表及观点:<三>成熟:<南宋>朱熹理学1、生平: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哲学家,江西婺源人。
理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等2、主要观点:A、理气本体论: 1、宇宙万物由“理”和“气”构成,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如何才能不违背“理”呢?“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核心——“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教、道教思想,重建儒学信仰B、修养论:1、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学问;2、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社会政治理论:D、理学的经典方面:《四书》地位高于《五经》成为理学经典3、历史地位(影响):A、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B、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深远;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四>发展:陆王心学“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剥落、扫除 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1、陆九渊<基本特征>——“发明本心”:心学的开创者A、思想:核心思想“心即天理”“发明本心”,主张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理”B、影响冲击力;强烈反响;影响后世思想体系<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2、王守仁——“致良知”:心学的集大成者主要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宋明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3、影响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课堂活动1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2.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朱熹
C.程颐
D.陆九渊4、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
A、程颢、朱熹 B、朱熹、王阳明
C、程颐、程颢 D、韩愈、王阳明
5、程颢、程颐认为天理的核心是
A、礼 B、仁 C、乐 D、气
6、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符的是
A、心即理也
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C、人伦者,天理也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7、宋代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8、宋朝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生万物
B、仁的学说
C、心即理性
D、心性论9、朱熹的理学内容主要有
①“理气论”
②“心即理”
③“致良知”
④“心性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11、下列哪本书籍是儒家经典的标准读本,且至今仍然是人们研究儒学的必读参考书
A.《五经正义》B.《四书章句集注》 C.《五经》 D.《五经注释》
12、心学的开创者是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13、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下列哪些是“心学”的内容
①“心即理也” ②“宇宙便是吾心”
③“致良知” 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14、大力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观点的理学家是
A.王阳明 B.朱熹 C.程颢 D.程颐
15、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16、下列属于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主张的是
A、天理的核心是“仁”
B、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强调“知行合一”
17、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守仁
18、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资 料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陈颐《河南陈氏遗书》邵雍:张载:二程:周敦颐: 人与万物本源合一,为理生万物提供依据宇宙规律人类命运开创“气学”派<唯物主义代表>严格区分天道性心,准确表达基本宗旨和精神 开辟道路理学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最高范畴“天理”核心仁资 料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程 颐程 颢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文集卷七读大纪
“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王守仁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