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空气与生命(填空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题型专项突破(浙教版)
一、填空题
1. 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2. 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__________;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___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
3. (1)如图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表示吸气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此时膈肌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2)植物在阳光下__________(填“有”或“无”)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填“分解”或“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4. 鸡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H2S)气体,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SO2和H2O,把H2S通入浓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O4(浓)===SO2+S↓+2H2O
(1)上述内容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尾气中含有H2S,用浓H2SO4来吸收行吗,为什么?
5. 高氯酸(HClO4)是已知酸中最强的酸,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高氯酸加热到92℃以上会发生爆炸,其化学方程式为:4HClO42Cl2↑+7O2↑+2X
(1)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6. 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
7. 化学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结合生活常识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一条生活中常用的节约用水方法:
(2)写出两种常用灭火的方法 、
8. 请写出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由于氧气 ,故可用排水法收集。
9. 气体的的备是科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初中科学中常见的气体。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2)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A装置,选择A装置的依据是 。
10.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①,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②。”请问:其中①描述了植物的 作用,②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 作用。
11.以下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 (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12.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 。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B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13.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可以通过特定的装置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给以稳定的光照,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其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并将测定的数据绘成如下图示,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除温度外还有 (答出两项即呵)。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提示: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叶面积内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越大表示光台作用速率越大]
14.纳米材料颗粒尺寸为1~100纳米,其材料能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如将铝粉加工成纳米铝遇到空气极易爆炸。试写出纳米铝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生成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8 g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是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18O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 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温室效应”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研究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
(1)写出CO2的两种用途 、 .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是 (填序号).
①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采用节能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用量
④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3)为减少CO2的排放,另一种途径是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如CO2与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实验室三种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普通漏斗)装配了ABC三套装置,对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进行探究.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B装置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2、02, CO2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实验室用A、B装置制O2的化学方程式 ;
(2)C装置不能用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在C装置中加装一个小试管,把C装置改装成D装置就能实现制取气体的目的.则D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19.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__________(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_____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血液 B.肺泡 C.细胞 D.气管
(4)在呼吸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气体就被__________;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舒张,胸廓变小时,气体就被呼出。
20.在学习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之后,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来研究昆虫是否进行呼吸作用,O点是一固定点,活塞连接金属滑动片AB,活塞运动,滑动变阻器阻值随之改变。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预测与分析: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________位置(填“原来”、“偏左”或“偏右”)。
(2)随着昆虫不断地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__________。
(3)装置中指针设计成AO段比OB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___________作用。
21.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我们要提倡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了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科学家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深海中,但弊端也显而易见: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低碳生活完全可以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世界自然基金会”曾给出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简易计算方法:家庭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耗电度数×0.785(千克);开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油耗升数×2.7(千克);搭公共汽车每人每公里0.08(千克)……比如睡觉前要检查计算机是否已经关机,台式计算机的功耗假设为300瓦,若开机10小时,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________千克;短途出行提倡使用公共交通,某人选择百公里油耗10升的小汽车(乘坐1人)行驶5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比选择搭公共汽车出行的多排放________千克。
22.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甲瓶中,使氢气在甲瓶中燃烧。
(1)实验测得甲瓶中氧气的体积远小于瓶中空气体积的l/5,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2)有同学提出,若用铁粉取代H2,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你是否认同并简要说明理由: 。
23.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则:
(1)这些物质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
甲: ;乙: ;丙: ;丁: .
(2)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类型.
24.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均填容器下相应字母)
25.下表表示汽车的行驶速度与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污染物 速率(km/h)
50 80 120
一氧化碳/g 8.7 5.4 9.6
氮的氧化物/g 1.0 1.2 3.8
碳氢化合物/g 0.7 0.6 0.8
问:
(1)从上表中你认为,要使污染程度最小,汽车的速度应保持在____。
(2)汽车尾气产生的CO气体,能与血液中的______结合会导致人体中毒;CO燃烧时产生的______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加剧温室效应。
(3)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____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请你写出两条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6.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CO2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小室内的CO2浓度恒定)。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点。
(2)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之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
27.如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用“o”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答题卡上生成物C的方框内补全相应数量的分子模型。
(2)此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A与C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8.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超氧化钾(KO2)是一种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4KO2+2CO2═2K2CO3+3O2.此外,超氧化钾还能与水、氯化氢等物质发生反应.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来制取氧气.实验中使用了如图装置(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
(1)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序号).
(2)装置D的作用是 .
(3)装置H也可用来收集氧气,此时氧气应该从 (选填“a”或“b”)导管通入.
29.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在不同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对氧气浓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上一般采用甲路径分离净化后的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在生产中应控制温度的范围是 ;(已知在1.0l×105Pa时,O2的沸点为-183℃,N2的沸点为-196℃)
(2)实验室常通过丙、丁、戊三种路径来制取氧气;
①写出装置C中a仪器的名称 ;
②若用路径戊,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③若用路径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在这三种路径中消耗能源最少的是 (填序号);
(3)在上述五个路径中最适合潜水艇中获得氧气的是 (填序号)。
30.称取一定量高锰酸钾,240℃加热,残留固体为原先质量的84.8%,试写出其反应方程式: .
第03章 空气与生命(填空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题型专项突破(浙教版)(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A C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2. N2 O2 CO2 CO2
3. (1)乙 收缩 (2)有 分解
4. 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 2H2S+3O22H2O+2SO2
不行,因为会生成污染性的气体二氧化硫。
5. (1)分解 (2)H2O
6.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7. 及时关闭水龙头 用嘴吹灭蜡烛 油锅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8. (1)2H2O2==2H2O+O2? (2) 不易溶于水
9. (1)BC (2)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10.光合 呼吸
11.(1)氧气;(2)元素种类(或“组成”或“成分”);(3)B
12.(1)O2.(2),化合反应。
13.(1)光照条件、二氧化碳的浓度、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最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光合作用
14.4Al+3O22Al2O3
15.1 g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6.(1)8 10 (2)小于
17.(1)灭火 作气体肥料
(2)①③④
(3)CO2+4H2 CH4+2H2O
18.(1) 2H2O2 MnO2 2H2O+O2 ?
(2)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或“防止生成气体从漏斗逸出”)
19.B 较多的二氧化碳 对照(或对比) C 吸入 肋间肌 膈肌
20.(1) 偏左 (2) 变暗 (3) 放大
21.(1)2.355(2分)(2)0.95(2分)
22.(1)还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夹子B
(2)铁粉通过缓慢氧化也能耗尽装置瓶中的氧气
23.(1)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碳
(2)碳 +氧气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24.A D B、C、E
25.(1).80km/h (2).血红蛋白 (3).二氧化碳 (4).烟尘 (5).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6).开发利用新能源
26.(1)g
(2)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使小室内压强减小
27.(1)
(2) 氢原子和氧原子 (3) 分子构成不同
28.(1)BECADF; (2)吸收未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 (3)b
29.(1)-196℃≤t<-183℃;
(2)①水槽;②A;③2H2O22H2O+O2↑;④丁;
(3)乙
30.4KMnO4=2K2Mn2O5+3O2↑ 【缺少“↑”扣1分】
PAGE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