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数据图形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节课属于教材中第三章第一部分,侧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本节的内容也同时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本校是一所县级学校,学生的文化成绩比较优秀,但他们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习经历不尽相同,基础差距很大,经课前调查,30%的学生对WORD或WPS、EXCEL中表格操作比较熟练,60%的学生有上网操作的经历,90%的学生没有小组协作的经验和探究活动的经验。
目前我高一年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Excel的基本使用,如表格数据的统计等,所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一些,但学生中也有部分学生对此软件很陌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他们甚至对计算机还是有陌生感,所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稍微有些吃力。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图表的制作方法,理解统计图表的作用,并归纳出统计图表的使用规律,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自学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熟练使用统计图表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上网观念和上网行为作出积极引导,让学生树立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信心。
2、教学设计思想简述
在上次课,学生学习了利用Excel对有关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排序及筛选;平时,学生对上网很感兴趣;这次课以《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统计出的数据结果作为素材来学会制作三种常用的统计图表(柱形图、饼图、折线图),并归纳出统计图表的使用规律,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据内容的选择:
1、学生与非学生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2、中国网络应用使用情况;
3、网民对互联网的评价;
教学重点:图表的制作方法及实现图表修饰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利用图表对数据进行征对性分析以及图表样式的选择。
3、教学策略设计
1、设置分层任务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能够和本节课内容相匹配,并能调动不同基础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小任务。如根据中国网络应用使用情况的数据来制作统计图表,以此提高学生基本信息处理的能力。
2、小组分工合作
每个学生完成基本题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另两组数据分工,生成数据图,然后就青少年上网时点、地点、上网行为进行交流、共同提交一份关于青少年学生网民的上网建议的分析报告,这样既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上网观,又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启发引导、演示相结合
在课程中,通过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统计图表的制作步骤以及使用规律,借此来树立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信心。
4、教学媒体设计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教材的配套光盘;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4、教学用幻灯片;
5、多媒体教室;
6、投影仪;
7、FTP;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情境引入 CNNIC历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数字摘要
课前提问 如何才能更加形象、直观地显示出调查的数据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快速、简洁地说明问题?
讲授新课 表格数据与图形数据对比
三种基本图形的异同 分析各种图形的特点
示范,制作折线图 分析总结一般步骤
小组活动 提出任务 学生练习
巡回指导 讨论,得出结论,提交
填写学习过程结论表并提交
评价与总结 展示小组学习情况记录表,概括知识,解决共同问题 小组间比较
拓展 在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你还可以利用图表对哪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1、情境引入
展示表格1《CNNIC历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数字摘要》
2、提问:如何才能更加形象、直观地显示出调查的数据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快速、简洁地说明问题?
对比一:中国互联网网民发展数据与折线形
对比二:网民网络应用使用率表格数据与柱形图对比
对比三:非学生网民年龄结构数据与扇形图对比
3、讲授新课
⑴、三种基本图形及异同
① 三种基本图形:柱形图 饼图 折线图
②其它数据图
③分析三种基本图形的不同:
柱形图 适用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饼 图 适用于比较同一主体内不同成分的多少
折线图 常用来显示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⑵、制作折线图
① 由教师示范或学生演示
② 学生归纳一般操作步骤
注:学生可从FTP中下载操作向导再次学习相关步骤。
⑶、提出学生任务
1、登录 ftp://192.168.0.1 ( ftp: / / 192.168.0.1 / " \t "_parent ),复制“练习”文件夹到本地计算机;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图表中所有练习,即每人在EXCEL中完成一个必做题和一个选做题。
3、即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图表位置);并对图表进行修饰和调整;
4、小组结合中国网络现状对图表进行分析讨论,征对中学生网民的规模、上网时长、网络行为、形成分析报告,并提交至ftp中本组文件夹中。
4、小组活动:
5、课堂总结:
教师展示小组的分析报告,并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我们运用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新的信息。我们可以把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学科的学习及日常问题的解决中,比如某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占总网民数的1/3(35.8%),已达到5800万人。青少年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6.9%。
青少年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娱乐化应用偏高,而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其次,从上网时长上看,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影响了学习和身体健康。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为网民提供信息和沟通平台的同时,也会带来暴力、色情、极端主义等不健康影响,我们应当从自己做起,控制好上网的时间,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网络!
四、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预计的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由于小组之间存在态度及学习基础差异,个别学生未能完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教师对教学中预计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
3.教材内容的教学分解还不够细,不能通过环节逐步消化。
五、新课程实施的体会
课改前 课改后
授课方式 讲授、举例 演示、活动、讨论、交流
师生地位 教师权威 师生平等,比较、讨论、交流
关注差异 不关注 分层关注
信息素养 只重操作技能 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整堂课以青少年在互联网发展中表现的特点为主线,对数据的图形化进行了学习及实践尝试,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尝试,又有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学生任务难易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边学边做;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归纳;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分组合作是本人在这一届学生中作出的新的尝试,敬请各位领导教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杨 波
2008年4月
《表格数据图形化》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表格数据图形化
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章 节: 《信息技术基础》第3章第一节
组 别: 电教组
教师姓名: 杨 波
所在学校: 衡山县岳云中学
联系电话:13575286620
Email: xiaxue2003@
Q Q : 1209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