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渡荆门送别李白一、定向导学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 作者简介一、定向导学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一、定向导学学习目标定向导学1、有感情、节奏的朗读并背诵诗歌,读准字音。
2、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二、合作探究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释词并疏通诗义。
3、颔联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 颈联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渡 荆 门 送 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三、精讲点拨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乘船远行来到楚地。现在湖南、湖北、安徽一带消失长江广阔无际的原野指水中所见一轮明月之影云彩兴起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还爱精讲点拨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精讲点拨 3、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四、达标检测1、《渡荆门送别》中用移动的视角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
2、《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诗人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3、《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由写远游开始,继而写远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B、“江入大荒流”一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怜”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水的同情,因为相比长江水,故乡水显得渺小。
D、全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达标检测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主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1、《渡荆门送别》中用移动的视角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
2、《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诗人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3、《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由写远游开始,继而写远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B、“江入大荒流”一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怜”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水的同情,因为相比长江水,故乡水显得渺小。
D、全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C达标检测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主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A达标检测五、总结提升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远景俯视仰视渡荆门送别近景叙事抒情绘景拟人对偶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山水月云由景及情留恋故乡总结提升相关链接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