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口的变化 (课件练习打包6套)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课件练习打包6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27 16:18:31

文档简介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基础巩固]
(2019·淄博高一检测)如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时期相似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解析:第1题,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逐渐减小为0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第2题,图中④时期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应属于发达国家。
答案:1.D 2.C
读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最有可能为(  )
A.甲→乙→丁→丙 B.丙→乙→丁→甲
C.甲→乙→丙→丁 D.丙→乙→甲→丁
4.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国内移民 ③人口政策的实施 ④资源十分匮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时期出生率由大到小的演变顺序即可得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第4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结果,故①正确;人口政策通过鼓励或限制生育,也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故③正确;国内移民对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没有影响;资源多少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没有必然的规律联系。
答案:3.D 4.B
[综合提升]
5.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
550
250
1 000
死亡率/%
0.5
0.6
2

人口数
350
600
50
1 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计算:甲组的总死亡率为________。
(2)从年龄组死亡率看,甲组比乙组________(填“高”或“低”);从总人口死亡率看,甲组比乙组________(填“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的死亡率却往往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死亡率为死亡人数(各年龄段死亡人数相加)除以总人口数的百分数,由此计算得出甲组的总死亡率为:(200×0.5%+550×0.6%+250×2%)÷1 000×100%=0.93%。第(2)题,对比表中甲、乙两组数据,并结合上题答案可知,从年龄组死亡率看,甲组比乙组低,但是从总人口死亡率看,甲组比乙组高。第(3)题,由于甲、乙两组人口年龄结构不同,甲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乙组,加之在该年龄段两组死亡率相差不大,所以甲组总人口死亡率高于乙组。第(4)题,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这一人口增长模式造成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因为老年人的死亡率比较高,因此发达国家死亡率往往高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1)0.93%
(2)低 高
(3)人口年龄结构不同;甲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
(4)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大,其死亡率比较高。
课件42张PPT。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知 识 点 判 断强基础、自我诊断提能力、分层集训冲名牌、学霸加餐强基础、自我诊断出生率 死亡率 快速 社会生产方式 不平衡 缓慢很快出生率 死亡率 高 高 现代型 原始 现代 社会经济 人口 冲名牌、学霸加餐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基础巩固]
2019年1月21日,春运正式开启。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到29.9亿人次。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人口老龄化 D.婚姻家庭
解析:第1题,春节前是大量的返乡人流,以城市向农村流动为主;而春节后恰好相反。第2题,从年龄上看,年轻人口迁移比重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
答案:1.A 2.B
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地图示时期城市人口与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B.乡村人口比重1978年最低
C.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
D.该地目前城市化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4.解决该地城市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①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
③加强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
④加强绿化建设,拓展绿色空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3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与成熟阶段,其分界线是城市化水平达30%与70%。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该地区1978年为26%,1980年为29%,1990年为31.92%,2000年为33.75%,2007年为39%,故1990年之后该地区城市化仍处于加速阶段,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乡村人口比重1978年最高,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不足35%。该地目前城市化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第4题,城市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解决该地城市化问题的合理措施通常从分散大城市职能、完善交通网、改善居住条件、绿化美化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是为了分散大城市职能;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有助于完善交通网;加强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可以改善居住条件;加强绿化建设,拓展绿色空间,可以绿化美化环境。
答案:3.D 4.D
[综合提升]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 “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山东人“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大量人口“闯关东”对关东地区的环境会带来哪些问题?
(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闯关东”的原因与东北地区优势条件和山东的劣势条件有关;“雁南飞”主要与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快速发展有关。第(2)题,大量人口“闯关东”开荒种地必然存在盲目破坏植被、湿地的现象。第(3)题,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迁入地资源开发和城市经济发展,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给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带来困难。
答案:(1)“闯关东”: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平原人少地多,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雁南飞”: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
(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
(3)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不利: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的困难。
课件32张PPT。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 识 点 判 断强基础、自我诊断提能力、分层集训冲名牌、学霸加餐强基础、自我诊断自然 迁移 居住地 国界 一定时间 移居 发展发达短期流动流向 计划经济 户籍管理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差异 变化 土壤 经济发展 政治 社会变革 冲名牌、学霸加餐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基础巩固]
(2019·德州高一检测)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却有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GDP达到50 123美元(2011年),位居世界前列。据此完成1~2题。
1.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生活消费水平低
D.科技水平高
2.当新加坡处于人口适度曲线图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资源 B.生产力
C.科技 D.消费水平
解析:第1题,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新加坡资源匮乏,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较高;新加坡科技发达,对资源的利用率高,人口容量大。第2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阶段,随着积极因素增速减缓,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加的瓶颈;在第Ⅲ阶段,新加坡受面积狭小影响,资源短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数量。
答案:1.D 2.A
(2019·天津高一检测)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将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指广州市的人口合理容量
B.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正比
C.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是一个不能确定精确数值的没有意义的“虚数”
4.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市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
A.大量调入资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B.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C.广泛接纳移民,缓解劳动力的短缺
D.扩大区域开放程度,承接污染工业转移
解析:第3题,“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4题,大量调入资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使人口合理容量有所提高;广泛接纳移民,会使广州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扩大区域开放程度,承接污染工业转移会加剧该区域的环境污染。
答案:3.A 4.B
[综合提升]
5.读“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第(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②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等。
答案:(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
(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差异;等等。
课件34张PPT。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 识 点 判 断强基础、自我诊断提能力、分层集训冲名牌、学霸加餐强基础、自我诊断持续供养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 科技发展水平 文化消费 资源 合理 生活质量 适宜 过快增长 老龄化 资源 发展中 公平的秩序 平等 生态平衡 冲名牌、学霸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