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2019·江苏省天一中学月考)下面两图分别为南京市地理位置图和南京市的城市用地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在南京市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代表的用地类型是( )
A.商业用地 B.绿化用地
C.住宅用地 D.行政用地
2.南京市的工业用地(右图中②)不断向铁路、公路和河流靠近,其主要原因是 ( )
A.靠近河流以便于工业用水
B.工业生产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C.远离居住区以减轻噪声污染
D.方便工业区的工人上下班
解析: 第1题,住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且住宅区多靠近城市的中心地带——商务区,右图中①用地类型的占地比例是最大的,故①代表的用地类型是住宅用地。第2题,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工业企业多分布在靠近铁路、公路和河流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答案: 1.C 2.B
(2016·全国课标乙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3~5题。
3.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4.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解析: 第3题,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第4题,各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城市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第5题,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 3.A 4.B 5.D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的四地租金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若在四地选择一处建为绿地,从环境角度考虑,对城区意义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甲地建成一大型批发市场,其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 )
A.邻近高速公路 B.客流量大
C.地价低廉 D.环境优美
解析: 第6题,租金与距市中心的距离有关,图中四地中丁地距市中心最近,并且位于主要街道的路口,故租金最高。第7题,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设置绿地,取得的环境效益最高。第8题,大型批发市场货流量大,所以交通因素最重要。
答案: 6.D 7.D 8.A
(2019·湖北孝感高一期末)微信热力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得到的人口密度分布图。下图为西安市某区域a、b两功能区一天内热力密度变化图(下左图)及该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下右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a功能区位于上右图中的( )
A.①~②区间 B.②~④区间
C.③~⑤区间 D.④~⑥区间
10.符合b功能区特征的是( )
A.建筑物高大,密度低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C.交通通达度高,地租低
D.位于市区外缘,污染严重
解析: 第9题,由该微信热力图可知,a曲线白天人口密度小,晚上人口密度大,符合住宅区居民白天上班外出、晚上回家休息的生活作息规律。图中a功能区位于右图中的②~④区间的住宅区。第10题,由该微信热力图可知,b曲线表明白天人口密度特别大,而到了晚上人口密度极小,符合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异大的特点,判断为商业区,B正确;商业区建筑物高大,密度大,A错误;商业区一般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地租水平高,C错误;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污染严重,D错误。
答案: 9.B 10.B
(2019·福建厦门月考)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厦门、龙岩、永春、古雷的城市等级体系从大到小依次是 ( )
A.厦门、龙岩、永春、古雷
B.龙岩、永春、古雷、厦门
C.永春、古雷、厦门、龙岩
D.古雷、永春、龙岩、厦门
12.古雷的居民在寻求下列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 )
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
B.到漳州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
C.到厦门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
D.只要有钱,到哪里消费都一样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厦门是副省级城市,城市级别最高;龙岩是市级城市,城市级别次于厦门;永春是县级城市;古雷是乡村,城市级别最低。第12题,人们在消费时,一般会采取就近的原则,如购买鱼虾等副食品,在一般的乡村就可进行;而购买彩电、冰箱,一般可到县级城市;如果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则应到图中城市级别最高的厦门。
答案: 11.A 12.C
“城市蔓延”是指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13.下列国家中,“城市蔓延”现象普遍存在的是(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新加坡
14.“城市蔓延”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 )
A.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
B.居民居住条件恶劣
C.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
D.土地利用率降低
解析: 第13题,美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低,“城市蔓延”现象较为普遍。第14题,由于城市功能区较分散,建筑物密度低,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
答案: 13.C 14.B
(2019·江苏泰州中学高一质检)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图。下图为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2000~2012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及其原因是( )
A.东南 旧城改造 B.东北 工业区迁移
C.西南 新区开发 D.西北 保护文化古迹
16.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解析: 第15题,对比2000年和2012年两幅图可以看出,南京市城西和城南变化比较大,高大建筑增加较多,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主要原因是新区开发,选择C。第16题,2000~2012年,城市重心向郊区转移,郊区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属于城市化现象,A错误;建设中心放在郊区,可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B正确;城市中心车辆数量不会减少,不能减轻市区通勤压力,C错误;城市重心向郊区转移,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不会增大,D错误。
答案: 15.C 16.B
(2019·甘肃天水期中)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下图为1992~2010年北京市地下水埋藏深度及城市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1992~2010年,北京( )
A.城市化水平较高 B.城市化率不断下降
C.城市化速度不断下降 D.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18.北京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城市化具有关联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跨流域调水引起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B.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上升
C.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D.城市绿地面积扩大造成了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
解析: 第17题,由图示可知,北京市1992~2010年城市化率不断上升,并达到85%以上,即北京市城市化水平高。A正确。第18题,北京市城市化率上升,而地下水埋藏深度也在不断加深,主要是城市快速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增加,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进而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C正确。
答案: 17.A 18.C
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带来的最明显的环境特征之一。下图为某大城市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近年来该市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主要原因是( )
A.城区绿地面积显著增加
B.城区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
C.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
D.郊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
解析: 第19题,由图可知,冬季城市和郊区温度差别最大,所以,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是冬季。第20题,近年来该市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说明郊区温度在上升,温度上升是由于郊区城市化的原因。
答案: 19.D 20.C
2015年的3月份中旬,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将整个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昏黄中。气象台连续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属于严重污染。结合下图,回答21~22题。
21.北京市深陷十面“霾伏”中,其直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市民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剧增 ②商业、餐饮等服务业遭受客源危机 ③导致诸多生活用品的物价上涨 ④加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为应对雾霾天气,北京市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为减少公众外出,要求企业轮流停产
B.实行交通管制,汽车限行
C.鼓励市民家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
D.污染类的企业一律关停
解析: 第21题,雾霾严重,说明大气污染严重,会导致市民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提高,同时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加剧交通拥堵。第22题,从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来源看,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及工业排放的废气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解决措施应是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和工厂废气的排放。
答案: 21.D 22.B
二、综合题(共56分)
23.下图为某近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农田和绿地,其主要优点是什么?(2分)
(2)规划在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图例处),其优点是什么?(4分)
(3)C、E两个组团均为新区,若选其中一个规划规模比较大的高新技术园区,请分析C、E两区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有利和不利的条件。(8分)
(4)水厂2和3(图例水2、水3处)、污水处理厂2(图例污2处)均为新规划项目,其中哪些是不合理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案: (1)分割各组团,避免过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
(2)邻近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道(交通便利);分布在郊区,有宽阔的空间可利用。
(3)C区:有利——交通便利;处于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小。不利——相对E区空间较小。E区:有利——空间相对C区较大,处远郊,环境污染小。不利——交通不够便利(干道少)。
(4)水厂3不合理。其上游有工业区分布,会造成水源污染。(或:污水处理厂2不合理。其分布在流经工业区的河流的上游,污染收集量小)
24.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4分)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4分)
(3)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8分)
解析: 第(1)题,结合曲线的数据可知,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减少,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呈增长趋势,之后在降低。第(2)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向城市迁移,从而导致人口数量减少。第(3)题,随着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加快,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缩小。
答案: (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减少;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
(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
(3)画图如下。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缩小。
25.读某地两级城市的职能及其服务范围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两级城市中,等级较高的是________,说出判断依据。(2分)
(2)就服务职能而言,________城市提供的职能多、范围大,且包括了________城市的全部职能。(2分)
(3)A城市里有汽车城、音乐厅、大学城等,而B城市没有,请分析其原因。(2分)
(4)如果在该图所示的区域范围内,要设立适宜的中学和小学,________的个数应多些。理由是什么?(4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抓住图例,对比A、B交通条件的差异,从而判断等级的高低。
(2)结合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城市职能、数目多少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1)题,A城市与B城市相比,有主要公路经过,交通条件更为便利,因此人口流量大,服务范围更大,等级更高。第(2)题,城市等级越高,提供职能种类就越多,服务范围越大,高一级的城市覆盖了低一级城市所有的功能。第(3)题,汽车城、音乐厅、大学城等属于等级较高的城市所具备的职能,与A相比,B等级低,提供的职能种类少。第(4)题,小学和中学相比,小学的服务等级低,因此服务的范围小,数量相对较多。
答案: (1)A 主要公路通过,交通通达度高,人流密集,服务范围大。
(2)A B
(3)两者相比,A城市的等级较高,拥有较大的服务范围,汽车城、音乐厅、大学城需要较多的服务人口和较高的消费水平。而B城市等级相对较低,不能够提供该项职能。
(4)小学 小学服务等级低,范围小,数量多。
26.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分)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3分)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3分)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4分)
解析: 第(1)题,文教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公共事业用地;在一个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往往能占到一个城市的一半左右。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为了降低土地租金,必须布局在城市外围,但必须靠近交通要道。第(3)题,化学工业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应该布局在河流下游,主导风的下风向或者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第(4)题,可以向东北部,也可以向西南部,理由合理即可。
答案: (1)文教 住宅
(2)①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城市外围,地价低。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一:东北部。 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二:西南部。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课件18张PPT。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结构建网专题知识整合本章能力检测
谢谢观看![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区位优势的是( )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A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引最大消费人群,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B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C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排污,是形成工业区的有利区位。第2题,人口稠密区应该在城区。
答案: 1.A 2.D
(2019·广东中山高二统测)城市功能用地的演替表现为用地的扩展和不同功能用地间的相互转换。我国北方某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237平方千米增加至2012年的330平方千米。下图为2003~2012年该城市某一种主要功能用地的演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城市功能用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和主要街道交会处
B.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用地形式
C.该功能区集中区域人口昼夜变化大
D.地租水平是城市三类主要功能区用地中最低的
4.2003~2012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 )
A.发展仍在向城市中心集聚
B.城市地域结构变化不大
C.功能用地以均衡发展为主
D.发展以向外扩展为主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该功能区内部更替面积多为负值,而外部扩展面积始终为正值,说明城市内部该功能区的土地由其他功能区所代替,导致该功能区逐渐向城市外缘扩散,应为工业区,故选D。第4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的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规模扩大,逐步向外发展,城市原工业用地被住宅用地等功能区所占据,故选D。
答案: 3.D 4.D
(2019·江苏盐城高一期末)下面为我国西部某城市用地示意图及P—Q沿线土地价格走向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起源的区位因素是( )
A.铁矿资源 B.河流运输
C.科学技术 D.铁路运输
6.下列对PQ沿线各地段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为高级住宅区 B.②为商业区
C.③为工业区 D.④为仓储区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该城市主城区有两条河流经过,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河流运输是该城市起源的主要区位因素,故B正确;铁矿资源、科学技术和铁路运输是该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故A、C、D错误。第6题,根据P—Q沿线土地价格走向图分析判断可知,①土地价格较低,应该是工业区,故A错误;②土地价格最高,应该是商业区,故B正确;③位于商业区的周围,应该是住宅区,故C错误;④土地价格较高,应该是高级住宅区,故D错误。
答案: 5.B 6.B
(2019·湖北沙市高一期中)图a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b是该城市地价等值线分布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回答7~9题。
7.图b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
A.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8.该城市计划建一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9.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
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
解析: 第7题,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为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据图可知,市中心处地价最高,向外依次递减。部分地区出现等值线向郊区凸出现象,可判断这些地区交通便捷(道路交会处),即主要受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8题,根据风频图分析,该地的最小风频是东北风。钢铁厂有大气污染,应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东北方向,且要布局在远离中心城区的郊区或卫星城市边缘,所以③合理,C正确。第9题,读图b可知,⑤位于中心城区边缘,且临近高新技术产业区,应为科教文化区。
答案: 7.A 8.C 9.D
(2019·江苏考前模拟)图a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b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a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据图b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解析: 第10题,据图a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甲地,因其交通通达度最高,位于地铁线路的交会处,A正确。连接乙地、丙地、丁地地铁线路少,交通通达度不好,B、C、D错误。第11题,据图b进出站人口数量及时间分析,该地铁站早晨进站的人口数量大,应是早晨上班进站;傍晚出站的人口数量大,应是傍晚下班出站,所在的功能区是住宅区,C正确。 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文化区,应是早晨出站人数多,傍晚进站人数多,A、B、D错误。
答案: 10.A 11.C
二、综合题
12.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用地,C地最有可能是____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哪一处?简述其原因。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4)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位置、面积及各功能区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土地利用类型及功能区。第(2)题,根据环境、交通等判断地价高低。第(3)题,从水源、交通等角度分析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第(4)题,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交通的影响。
答案: (1)住宅 商业区
(2)B。 B地靠近市区,且靠近风景区。
(3)邻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13.(2019·河南郑州月考)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图中各功能区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盛行风向最可能是________(填偏北风或偏南风)。
(2)简要分析该市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3)图中E、F两地中,表示商业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请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工业区应该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根据图中工业区位置可判断,该地盛行风向最可能是偏南风。第(2)题,从图中可知,工业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分布在城市外缘(或城市北侧),地价较低;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可减少对居民区污染,兼顾了经济和生态效益,故该城市工业区布局合理。第(3)题,读图可知,E、F两地中,表示商业区的是F地,理由是F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有利于发展商业活动。第(4)题,A处临近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和河流上游),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答案: (1)偏南风
(2)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分布在城市外缘(或城市北侧),地价较低;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减少对居民区污染。
(3)F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有利于发展商业活动
(4)A 原因: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和河流上游)。
课件61张PPT。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课前预习夯基础课堂互动提知能图表专攻培素养课后评估抓落实课时作业
谢谢观看![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下表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表完成1~2题。
中心地
高品等级
A
B
C
1
√
2
√
3
√
√
4
√
√
5
√
√
6
√
√
√
7
√
√
√
8
√
√
√
9
√
√
√
1.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2.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中心地最适合的是( )
A.B1 B.B6
C.C6 D.A
解析: 第1题,由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可知A中心地商品等级高且多,服务范围大,B中心地次之,C中心地等级最低。第2题,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A或B中心地,从距离上看,到B1中心地最近,最适合。
答案: 1.C 2.A
读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4.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
B.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
C.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
D.实际情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
解析: 第3题,由图示服务范围可确定甲、乙、丙三城市级别高低,甲>乙>丙,所以其服务职能也应由高到低为甲、乙、丙。第4题,在理论上服务区相互嵌套,但是随着发展也会发生变化,而并非一成不变。
答案: 3.C 4.D
(2019·华东师大月考)读巴西人口密度和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巴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
A.东北沿海地区城市密集,西南内陆地区城市稀疏
B.平原地区城市密集,高原地区城市稀疏
C.低纬地区城市密集,高纬地区城市稀疏
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城市密集,人口密度小的地区城市稀疏
6.巴西利亚市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
A.纬度低,气温高
B.位于河谷低地,地势平坦
C.海拔高,气候适宜
D.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解析: 第5题,北部亚马孙平原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城市稀少,A、B、C项错误;巴西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北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城市稀疏,D项正确。第6题,巴西利亚地处低纬内陆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丰富,A、D项错误,C项正确;巴西利亚地处平坦的巴西高原上,并不位于河谷低地,B项错误。
答案: 5.D 6.C
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8.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7题,武汉为湖北省省会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服务范围最广,等级最高。第8题,武汉市服务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低等级城市数量多,但相距近;各城市通过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
答案: 7.A 8.C
(2019·广东深圳月考)18世纪时芝加哥北岸开设了这一地区第一家货栈,芝加哥东临密歇根湖,是美国第二大商业中心区和人口第三大城市,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读图回答9~11题。
9.芝加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行政中心 B.港口与贸易
C.铁路运输 D.冲积平原
10.据图分析,芝加哥城市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资源开发与加工 ②铁路与运河的修建 ③临近湖泊,环境优美 ④地势平坦,水热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芝加哥城市地域结构最接近下图中的 ( )
解析: 第9题,芝加哥东临密歇根湖,有优良的港口,可发展贸易,这促进了芝加哥城市的形成;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铁路是芝加哥城市形成后出现的,C项错误;冲积平原是城市形成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导因素,D项错误。第10题,芝加哥城市等级的提升依赖于附近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依赖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临近湖泊、地势平坦是一直存在的因素,不会影响芝加哥城市等级的提升。该地区位于美国五大湖区,纬度较高,热量并不充足。第11题,由于芝加哥城市东部为密歇根湖,限制了城市向东部扩张,所以芝加哥城市地域结构最接近D图。
答案: 9.B 10.A 11.D
二、综合题
12.读济南都市圈和山东半岛都市圈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到2015年底山东初步形成了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大中城市为中坚、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层级结构,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一群一圈一区一带”4个城镇化地域单元互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1)试分析济南与滨州两城市服务种类、服务级别、服务范围的关系。
(2)“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所以应尽快将滨州、德州等中小城市发展成像济南一样的特大城市”,这一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3)除济南都市圈外,山东还正在大力发展“山东半岛都市圈”,“山东半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城市的级别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提供服务的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广。第(2)题,每一个级别的城市都应与其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相适应。第(3)题,“山东半岛都市圈”最大的城市是青岛。
答案: (1)济南的服务种类多于滨州,服务级别高于滨州,滨州的服务范围包含在济南的服务范围之内。
(2)不合理。每一个城市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规模,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使城市的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规模达不到其所要求的规模,反而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3)青岛
13.(2019·湖北武汉期中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滨海新区面临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求,当地政府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中新生态城。下图是天津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
(1)与重庆相比,说明天津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2)分析滨海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问题”。
(3)说明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对提升天津中心城市功能的作用。
解析: 第(1)题,注意审题,一是注意“与重庆相比”,回答比较条件;二是“优势条件”,可从地理位置、地形、资源、交通、产业基础、社会协作等方面,结合中国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回答。第(2)题,在回答过程中要注意限定条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问题’”。该地区降水集中,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利用率低;过量开采地下水等。第(3)题,主要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东临渤海,西靠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以天津港为依托,形成以海运为中心的现代运输网络;地处京津唐地区,临近辽中南地区,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附近煤、铁、石油、海洋资源丰富。
(2)滨海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且集中,季节分配不均,而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工农业生产排放大量污染物,污染水体,水质下降。
(3)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滨海新区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营造自然、绿色的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课件40张PPT。课前预习夯基础课堂互动提知能课后评估抓落实课时作业
谢谢观看![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2019·福建福州一中月考)下图是甲~戊五个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以下四个国家中,经济结构最优的国家是 ( )
A.丁 B.乙
C.丙 D.戊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丁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最低,约10%;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约25%;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最高,约65%。这说明丁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较多,所以丁国的城市化水平最低,D项正确。第2题,图中戊国的第三产业比例远远高于第二产业,而且第一产业比例较低,经济结构最优,D项正确。
答案: 1.D 2.D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加 D.城市等级扩大
4.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 )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解析: 第3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第4题,由图乙可知,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影响,由于城市化致使地表硬化面积、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答案: 3.C 4.C
(2019·江苏扬州中学周测)城市景观的变化,如道路繁荣、高楼林立被称为景观城市化;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精神文明建设、人口素质提高被称为人文城市化。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指数越大,表示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6.当城市景观发展速度大于人文发展速度时,会形成“过度城市化”,反之,则形成“滞后城市化”。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景观城市化建设亟待加强
B.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丙区域——人口素质高,城市规划合理
D.丁区域——景观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城市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越大,表示城市发展水平越高。由图中四区域的城市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的数值可知,甲区域的城市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之和最大,且甲区域景观与人文两方面的契合度最高,可推知甲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6题,由图可知,甲、丁两区域人文发展指数稍低于景观发展指数,应适度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乙、丙两区域的人文发展指数与景观发展指数相差较大,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丙区域需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故B项正确。
答案: 5.A 6.B
(2019·四川绵阳测试)“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车辆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我国河北、新疆、北京、江苏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开辟了“潮汐车道”。下图为潮汐车道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
A.“钟摆族”大多开车上下班
B.“钟摆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城市房价高
D.通过建卫星城可使“钟摆族”现象消失
8.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B.发达国家较少设置“潮汐车道”
C.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
D.0:00~18:00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
解析: 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土地租金对城市人口的影响。“钟摆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城市房价太高,使职场人士工作在城市中,被迫生活在房价和生活费用较低的郊区或者其他城市,降低生活成本,C正确;“钟摆族”一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A错误;“钟摆族”每天大规模来往于城郊之间,加剧了交通压力,B错误;建卫星城可吸引部分企业和职工,使“钟摆族”现象得以缓解,但不会消失,D错误。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潮汐车道”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A说法正确;这种做法主要解决城郊之间由于上班族来往于城郊之间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发达国家也存在这种现象,B说法错误;交通指示牌左侧显示的时间段正是下班回家的时段,所以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C说法正确,交通指示牌上显示0:00~18:00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答案: 7.C 8.B
右图示意印度某城市区域(各工业区分别是机械、钢铁、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读图,回答9~11题。
9.各工业区的布局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甲——机械工业区
B.乙——钢铁工业区
C.丙——轻纺工业区
D.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做出的正确判断是( )
A.若自来水厂位置合理,河流的城区段自西向东流
B.高速公路穿越市区,方便人们出行,布局合理
C.铁路绕城而过,人们乘车不便,布局不合理
D.城市布局形式较为分散
11.该城市正确的发展方向之一是( )
A.发展以放射道路为主的城市交通,以方便城区与各工业区之间的联系
B.扩大城市规模,将四大工业区纳入城区范围
C.建设卫星城,以防止城市规模过度扩大
D.在城区和丁工业区之间建设卫生防护带,以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解析: 第9题,甲地位于城区附近,噪声污染较大;乙地钢铁工业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对城市污染较大;丙地轻纺工业远离城区,不方便工人上下班。第10题,自来水厂一般建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才能获得清洁的水源,所以河流由西向东流。第11题,放射道路有利于城区与各工业区之间联系,但不利于工业区之间的联系;工业区纳入城区范围会加剧城市的污染状况;建设卫生防护带,是城市功能区的布置,不是城市的发展方向。
答案: 9.D 10.A 11.C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异同。
(2)2000年发展中国家总人口数量为________亿,发达国家农村人口数量为________亿。(保留一位小数)
(3)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2年年末大陆城镇人口为71 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中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5)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
B.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是城市环境全面提高的结果
C.我国已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发展中国家(2000年)的平均水平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中数据和教材知识,很容易回答。第(2)题,结合公式: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即可计算出2000年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19.04×100)/39.3=48.4亿,同理可以计算出2000年发达国家农村人口约为3.3亿。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反过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第(4)题,由材料可知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已达52.6%,结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可判断应为④点。第(5)题,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并不是一直增加;目前城市化速度加快,与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大量人口由乡村涌向城市有关,并不是城市环境全面提高的结果。
答案: (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48.4 3.3
(3)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经济的增长。
(4)C (5)D
1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城市化统计数据。
年份
1997年
2003年
2006年
2011年
城市面积(千米2)
25 035.2
35 985.08
80 135.29
85 399.89
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33.89
38.15
46.75
50.3
材料二 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如生物、气温、降水、地下水等也产生不良影响。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结合材料二,任选一方面(生物、气温、降水、地下水)说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不良影响。
(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山东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仔细读表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第(3)题,主要从加强城市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城市环境的治理、分散城市职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2)(任写下列一点即可)
对生物: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对气温: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对降水: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对地下水: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3)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答案合理即可)
课件76张PPT。课前预习夯基础课堂互动提知能图表专攻培素养课后评估抓落实课时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