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章节提升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章节提升卷(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20:1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章节提升卷[学生用书活页P25]
[时间:90分钟 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B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
2.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D )
A.一个池塘的鱼
B.一座山上的树
C.一个公园里的草地
D.一块油菜地里的油菜
3.[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D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4.[2018·连云港]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食物链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
B.食物网是指不同种类的多条食物链平行连接起来形成的简单结构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与能量流动无关
D.食物链和食物网破坏不会影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不可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C )
A.缺少生产者 B.没有消费者
C.分解者很少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6.[2017·长沙]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2017·桐城]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8.[2017·上海]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组成了一个( A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9.[2017·武汉]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B )
A.青草←野兔→狼
B.青草→野兔→狼
C.阳光→青草→野兔→狼
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
1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11.下列哪种方法能够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 )
A.减少捕食者数量
B.使消费者和生产者数量相等
C.增加各种生物的种类
D.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12.某湖泊引进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査发现,湖泊中的植物甲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而本地食草鱼类和水草的数量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此湖泊中食草鱼类的主要食物是甲
B.甲的引进不影响此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此湖泊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大量投放同种食草鱼类不能有效控制甲的蔓延
13.[2017·台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C )

图1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4.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图2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观点正确的是( C )

图2
①因为杠杆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
③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
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5.如图是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的示意图,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图中的( A )

图3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乙
D.丙和甲
16.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为c,能正确反应三者关系的是( C )
A.a=b+c B.a>b=c
C.a>b+c D.a=b=c
17.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B.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18.[2017·泰安]表中为某国家两个品种松鼠的具体信息。分析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
种类特征 红松鼠 灰松鼠
体重 通常较轻 通常较重
在这个国家生存的时间 数千年 仅100多年
分布情况 国家北部常绿森林 国家大部分森林
种群的大小 小,还在减小 大,还在增大
食物 松果 很多植物
每年产仔最大数目 8 12
A. 灰松鼠的体重通常比红松鼠重,是因为灰松鼠的食物种类多
B.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是因为灰松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C.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是因为灰松鼠的生殖能力强、食物种类多
D.灰松鼠种群增大,红松鼠种群减小,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9.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D )

20.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图4
A.图中的甲为分解者
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解析】 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丙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甲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1.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两种成分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 )

图5
A.甲表示食草动物,乙表示食肉动物
B.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
C.甲表示次级消费者,乙表示初级消费者
D.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
22.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A )

图6
A. B.
C.甲→乙→丙→丁 D.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乙、丙的数量差不多,因此不是捕食关系,可能是处于同一级的消费者。
23.[2017·潜江]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图7
A.此食物网中有机物最终来自太阳,能量最终来自草
B.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
C.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逐级递减
D.不法商贩大量捕捉青蛙,导致鹰的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
24.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 )

图8

A     B     C     D
25.[2017·孝感]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图9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26.[2017·金华]“金华北山”位于浙江中部,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某同学对“金华北山”的部分植物进行了调查,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简图(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图中甲~庚表示不同的物种。请回答:

图10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__非生物物质和能量__。
(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金华北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__强__(选填“强”或“弱”)。
(3)该图中共有__5__条食物链。
27.《地理中国》栏目报道:广西某地出现了一条“变色河”,该河大多河段清澈见底,唯独在靠河岸某处呈黄褐色。不久之后,该处黄褐色会逐渐消褪,却又在较远的河中央开始出现。

图11
(1)对黄褐色河水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菱形褐色物(如图所示)在移动,且在其中观察到了叶绿体。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它属于__生产者__。
(2)经专家调查,是菱形褐色物大量繁殖导致了河水变色。这条“变色河”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AB__。
A.村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农民过度施用含N、P等的化肥
C.长期在河岸边堆放黄土
【解析】 (1)菱形褐色物中有叶绿体,可推测其能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2)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有机物以及过度施用含氮、磷的化肥等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28.[2017·嘉兴舟山]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12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光合作用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__。
29.[2017·怀化]溆浦县穿岩山景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里是各种生物的乐园。请据图作答:

图13
(1)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光能__。
(2)图中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植物→植食性昆虫→蜘蛛→青蛙→蛇→鹰__。图中的青蛙和蜘蛛的关系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__竞争__关系。如果某种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体内该有毒物质残留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鹰__。
(3)如果蛇的数量减少,老鼠的数量短期内会__增多__。
三、实验探究题(第30、31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3分,共64分)
30.某科学兴趣小组做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探究实验,请你共同参与: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图14
请回答问题:
(1)请你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作出假设:__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__。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__C__瓶与__B__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是__B__瓶。
31.图a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b是图a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柱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1)图a中的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光合作用__和__呼吸作用__。
(2)图b中C对应图a中的生物是__乙__。
(3)图a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这几种成分中不可缺少的是__甲和乙__。
3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布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工建立的新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稻、鱼、蚕茧的全面丰收。
下面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图16
(1)该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生物是__桑和稻__。分解塘泥和鱼粪等有机物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细菌__和__真菌__,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分解者__。
(2)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__桑和稻__通过__光合__作用所固定的__太阳能__。
(3)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两条食物链:__桑→蚕__、__稻→人(合理即可)__。
(4)该生态系统是根据__生态平衡__原理建立的。
(5)你对此农业生态布局有何改进意见?__可把蚕粪、人粪、稻秆、桑的枯叶等投入沼气池作发酵原料,再把沼渣喂鱼,更充分地利用能量;蚕蛹可作为饲料喂养别的动物(合理即可)__。
【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者,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桑和稻是最关键的生物。
33.如图为渤海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7
(1)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浮游植物__。
(2)图示食物网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__浮游动物和较小型的底栖动物__。
(3)若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食物来自浮游动物食性鱼类,来自虾蟹类,来自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则游泳动物食性鱼类的能量每增加1kJ,最多消耗浮游植物__1000__kJ。
(4)渤海海湾曾发生了严重溢油事故,原油中的有害重金属如镍、钒、铅等进入此生态系统,通过__食物链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事故对渤海海湾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自动调节__能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