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训练(3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训练(3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17:38:24

文档简介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1)
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呈电中性,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为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B)
,(第1题))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C)
①卢瑟福原子模型 ②汤姆生原子模型 ③道尔顿原子模型 ④玻尔原子模型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①②
3.已知氚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将PM2.5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
A. PM2.5、分子、原子核、电子
B. 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
C. 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
D. 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
5.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泽和维尔泽克,他们在有关原子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发现的最小粒子
B. 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构成
C. 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
D. 夸克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6.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所示为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下列结论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是(A)
,(第6题))
A. 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B.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 原子呈电中性
7.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则图中字母分别表示:a.__原子__;b.原子核;c.核外电子。
(第7题)
8.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第8题))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稍微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受到带正电荷的金原子核对它的斥力作用。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原子核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
          
9.正电子、负质子都属于反粒子,正电子跟普通电子、负质子跟普通质子的质量和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某科研机构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B)
A. 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 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 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 由1个不带电的中子与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 正常氢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因此反氢原子应该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即由带负电的质子和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10.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 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 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 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解析】 “一个中子变成质子”会使中子数减少1个,变为7个,质子数增加1个,也变为7个。核内质子数是7的元素为氮元素。
1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且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请你指出道尔顿原子学说中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的地方:
(1)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2)原子在结构上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3)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占的空间很小。
【解析】 与事实不相符的观点: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针对上述观点用现代科学实验结论解释说明。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2)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 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2.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B. 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 氯化钠分子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
D. 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相同
3.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12个中子,在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共有(A)
A. 10个  B. 11个  C. 12个  D. 24个
4.如图表示某物质的微观形成过程,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__得失__电子形成离子。
(2)甲原子形成的离子是__阳__离子。
(3)最终形成的化合物__不显__(填“显”或“不显”)电性,原因是两种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电性相反。
5.科学常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如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甲是__原子__。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3)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微粒中:
(1)显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中子。
(2)带正电的微粒有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3)带负电的微粒有电子、阴离子。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电子__。
(5)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有__分子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和电子。
          
7.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C)
A. 原子 B. 分子
C. 阴离子 D. 阳离子
【解析】 上述粒子中,质子数为17,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电子数,粒子带负电,故形成阴离子。
8.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C)
A. m-x+2 B. m+x-2
C. m-x-2 D. m+x+2
【解析】 R2+是R原子失去两个核外电子得到的,因此R原子核内质子数为x+2。因R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m,所以中子数=m-(x+2)=m-x-2。
9.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22-),O22-与O2相同的是(D)
A. 电子数 B. 含氧原子个数
C. 化学性质 D. 质子数
【解析】 O22-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比O2多2个电子;O2由2个氧原子构成,O22-中没有氧原子;O2得到电子后形成O2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O22-与O2电子数不同,但质子数相同。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3)
1.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C)
A. 表示元素的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2.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核内有15个质子、1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则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B. 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
C. 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
D. 它们虽然属于同位素,但核电荷数不同
3.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23He(2表示原子中质子数,3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每百吨23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24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23He和24He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B. 23He和24He互为同位素
C. 23He原子核内有3个中子
D. 24He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
4.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53131I和 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 属于同种元素
C.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5.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第5题))
A. 甲、丁互为同位素 B. 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 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 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6.表中①、②、③、④是四种原子核的微粒,请填表并回答有关问题。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14
14
14
不带电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14
14
16
带2个单位负电荷

14
16
14
不带电
表中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是__②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是__③__,属于原子的是__①④__;①③④属于同种元素;__①④__互为同位素原子。
7.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D)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 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④原子的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C-12和C-14属于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由于中子也是有质量的,中子数不同,原子的质量也不同。
8.如图所示为三种原子的部分信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A与B属于同种元素
B. A与B中子数相同
C. A与C互为同位素原子
D. C的核外电子数为21
【解析】 A和B的核内质子数不同,故不是同种元素;A的中子数=19-9=10,B的中子数=39-19=20;C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9。
9.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如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12C、13C、14C,其质子数均为6,中子数分别为6、7、8。有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也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不可能是(D)
A. 互为同位素 B. 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C. 两种分子 D. 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
【解析】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所以可能是同位素;氖原子和水分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10,所以可能是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氨分子和水分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10,所以可能是两种分子;由于离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是不同的,所以不可能是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