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光合作用 同步训练(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6 光合作用 同步训练(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17:38:24

文档简介

3.6 光合作用(1)

1.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D)
A.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 大气中的氧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2.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箔,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B)
(第2题)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3.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合作用(D)
①消耗二氧化碳 ②产生氧气 ③消耗水 ④产生有机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
5.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第5题)
A. X表示氧气
B. Y表示二氧化碳
C.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A)
①酒精脱色 ②清水漂洗 ③选叶遮光并光照 ④暗处理 ⑤碘酒显影 ⑥观察变化
A. ④③①②⑤②⑥ B. ③④①②⑤②⑥
C. ④③⑤②①②⑥ D. ③④①②⑤⑥②
7.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所示,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
(第7题)
A. 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B. 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C. 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D. 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8.如果我们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 叶绿体 ,“动力”是 光能 ,“原料”是 二氧化碳 和 水 ,“产物”是 氧气 和 有机物 。
9.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9题)
(1)空气从叶片的气孔进入,为光合作用提供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 。
(2)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如图甲),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将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蓝,说明绿叶在光照下能制造 淀粉 。
(3)如图乙所示,将某绿色植物和点燃的蜡烛置于透明的钟罩内并密封,钟罩①用黑布遮光,钟罩②不遮光,再将两者放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①和②相比, ① (填“①”或“②”)中蜡烛先熄灭,请简述其原因:②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①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10.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B)
A. 褪色时间过短  B. 光照时间过短
C. 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 铝箔遮光不严
【解析】 若叶片褪色时间过短,则叶片呈绿色而不是棕黄色,A错误;若光照时间过短,叶片内没有足够的淀粉,滴上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而呈现碘液的颜色,B正确;若暗处理时间过短,则叶片中淀粉未耗尽,滴碘液后都会呈蓝色,C错误;若铝箔遮光不严,则叶片产生淀粉,滴碘液后都会呈蓝色,D错误。
11.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部分区域的两面都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 4个部分的颜色,发现只有d部分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第11题)
A. 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 对比d和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 对比d和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 对比d和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解析】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水分,被遮光的c部分没有光照,a部分没有叶绿素且缺少水分,b部分缺少水分,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只有d部分显蓝色。对比d和a,有两个变量,即水分和叶绿体,故不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12.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外阳光下,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内。太阳光与照明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哪个更有利呢?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第12题)
【作出假设】 太阳光比照明灯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材料准备】 玻璃钟罩、量筒、同一品种的天竺葵、水、白磷和其他必需的器材。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实验器材,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取6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入6套相同装置内,每套装置如图所示,平均分成两组。
③第一组装置放在阳光下,第二组装置放在密闭的黑色帐篷中(内有温控装置),用具有自动调光系统的照明灯照射。
④6小时后,用激光笔点燃足量白磷,待白磷燃烧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测得并记录量筒  
内水量的变化数据。
……
【交流与讨论】 (1)本实验中自动调光系统的作用是调节照明灯的光照强度与太阳光强度的变化相似(或光照强度、灯泡亮度)。
(2)小科认为实验测得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就是植物产生的氧气体积。你认为小科的观点是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评价与反思】 (3)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为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应向装置内提供二氧化碳。
(4)为增加证据的可靠性,小科认为还需改进实验设计。
【解析】 (1)调光系统可以根据室内亮度变化进行自动调节光线强弱,使光照强度与太阳光强度的变化相似。(2)量筒内水量的变化值等于6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钟罩内原有的氧气-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因此小科的观点是不正确的。(3 )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为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应向装置内提供二氧化碳。
13.为证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13题)
(1)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便于收集产生的气体。
(2)写出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设计实验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准备相同的两组实验装置分别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一组予以光照,一组遮光。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解析】 (1)由于陆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易收集,而利用此装置,可以把水生植物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收集起来,且便于观察。(2)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6 光合作用(2)

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水和氧气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绿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D. 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呼吸作用无影响
(第2题)
2.如图是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
B. ③是水,④是无机物
C. 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D. 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在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点从绿色植物体上摘下相同的绿叶,然后脱色、滴加碘酒,则蓝色最深的叶片所摘取的时间是(C)
A. 深夜 B. 清晨
C. 傍晚 D. 三个时间点相同
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第4题)
A. 过A点后,叶片开始从环境中吸收氧气
B. 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 叶面积指数约为5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 叶面积指数超过7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5.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 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 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 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第5题)
  (第6题)
6.将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若干等大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平均放入两支试管中,如图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甲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来,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的氧气
B. 甲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来,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C. 乙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来,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的氧气
D. 乙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来,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对照装置研究的问题是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
(2)利用甲装置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表。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灯泡与装置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
65
35
15
6
1
(3)利用丙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否消耗氧气,小明建议“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小张建议“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来检验。你认为谁的建议更合理,请说明理由。小明,带火星的木条效果不明显。

8.某晴朗的白天,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
(第8题)
A. 0时天竺葵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B. 10时天竺葵制造氧气的速率最大
C. 12时天竺葵叶片部分气孔会缩小或闭合
D. 一昼夜内天竺葵在18时有机物总量一定最多
【解析】 若18时以前植物受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环境因素影响,呼吸作用可能大于光合作用,则会分解掉部分积累的有机物,所以在18时有机物总量不一定是最多的。
9.如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绿叶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保持CO2含量一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温度保持不变),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第9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玻璃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__左侧__;试管内体积发生变化的气体是__氧气__。
(2)若此时图甲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200__毫升。
(3)为防止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将新鲜绿叶改为经消毒的落叶。
【解析】 (1)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试管内叶片呼吸作用消耗的O2大于光合作用释放的O2,导致甲中氧气量减少,因此液滴左移。(2)1小时光合作用氧气的产生量为总光合作用产生量,等于净光合作用产生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之和,即200毫升。(3)根据设计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对照组应为死亡的叶片。
10.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农作物。
(1)如图表示晴朗的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
(第10题)
(2)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
【解】 (1)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二氧化碳浓度高。(2)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还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