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同步训练(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同步训练(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17:38:24

文档简介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1)
1.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原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B)
A. 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 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 消耗氧气,制造有机物
D. 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2.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A. 水的蒸发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化石燃料的燃烧
3.如图所示为一个封闭透明的生态瓶,将该瓶放在有光的地方,3天后小鱼仍能正常生活,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A)
A. 水草能制造氧气
B. 水草能制造有机物
C. 水草能吸收二氧化碳
D. 水草能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第3题))  ,(第4题))
4.自然界中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C)
A. 生物的呼吸作用 B. 含碳燃料的燃烧
C. 发展利用氢燃料 D. 微生物氧化分解
5.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 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 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 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水
6.通过调控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
A. 白天适当升温的目的是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 夜晚适当降温的目的是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
C.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D. 增强光照可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
7.如图为生物圈气体循环图,图中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D)
,(第7题))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③
8.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第8题))
【解】 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A钟罩内随着蜡烛的燃烧,氧气浓度快速减小,蜡烛很快熄灭;在B钟罩内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被吸收,且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能为蜡烛持续燃烧补充氧气,所以B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比A钟罩内的蜡烛长。
          
9.在寒冷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并不感到缺氧,这是因为(B)
A. 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
B.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
C. 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减弱
D. 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储存到冬季用
【解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在寒冷地区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停止时,其他区域植物光合作用照常进行,因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所以寒冷地区的人们不会感到缺氧。
10.有人曾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中。
,(第10题))
图A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图B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死了。
图C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图D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存活。
(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氧气耗尽,窒息而死。
(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图A对于图C来说起__对照__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解析】 图A中的蜡烛由于氧气不足很快熄灭;图B中的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因为氧气不足而死亡;图C与图A相比,因为密闭的玻璃罩中有了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的燃烧提供了氧气,同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图D与图B相比,小白鼠获得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这几个图能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11.近年来张家界市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是为了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
(2)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48小时内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第11题)
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__光合__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蜜蜂;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
(3)在草莓、葡萄的植株上会开很多花或结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是进行疏花、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有机物供应,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解析】 (1)适当通风可以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提高蔬菜的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2)①曲线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的二氧化碳较多。②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3)疏花、疏果可使有机物供给充分,提高品质。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
1.下列与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D)
A. 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贺卡
B. 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
C. 少开汽车多走路
D. 洗完衣服后用烘干机烘干
(第2题)
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信息的是(D)
A. 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C.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D. 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 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4.研究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环,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如图为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1)为了缓解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__C__(填字母)。
A. 自然界中的碳元素
B. 生活用品中的碳单质
C.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有①②④⑥(填序号)。
(第4题)
5.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第5题))
(1)该实验需将图示装置置于阳光下(填“阳光下”或“黑暗中”)。
(2)红墨水的作用是通过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来比较A、B装置温度的高低。
(3)A和B中的气体分别为__②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和空气 ③空气和空气
(4)根据实验设计,预计出现的现象是红墨水向右移动。
6.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第6题)
(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石油__和天然气;由煤焦化得到的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地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要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7.近年来,全球变暖日趋严重,我们急需给地球降温。
(1)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燃煤发电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现有一种新技术:先将煤与水反应生成合成气(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将合成气通过如图甲的装置,与高温水蒸气发生反应(CO+H2OCO2+H2),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物理性质不同,二氧化碳会从__A__(填“A”或“B”)口出来,进而被封存,而分离出的氢气将用于燃烧发电。
(2)小丽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若实验中能观察到U形管中a侧液面__低于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则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第8题)
8.如图,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的碳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图中Ⅰ可表示光合作用
B. 图中Ⅱ可表示呼吸作用
C.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能完成图中Ⅱ所示的过程
D. 绿色植物白天完成图中Ⅰ所示的过程,夜晚完成图中Ⅱ所示的过程
【解析】 绿色植物白天完成图中Ⅰ光合作用和Ⅱ呼吸作用,夜晚完成图中Ⅱ呼吸作用。
(第9题)
9.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表面状况、距离太阳的远近等都不同。金星表面有较厚的大气层,平均温度高达464 ℃,其大气的主要组成如图所示。据此推测,金星表面温度高的原因之一是金星大气层中富含二氧化碳,从而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
【解析】 金星大气层中的CO2含量高达96.5%,而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
10.探究CH4和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在相同条件下,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得500秒内CH4和CO2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乙)
(第10题)
(1)根据图乙中的曲线,关于CH4与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情况,你的结论是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本题中的“相同条件”具体是指相同光照、相同起始温度(请举两例)。
探究二:空气中CH4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将CH4含量不同的空气放入图甲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CH4的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500秒后温度/℃
28.4
30.1
31.7
32.8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可以获得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空气中甲烷气体含量越高,其温室效应越强。
(4)若要在250毫升的集气瓶中收集含CH4 18%的气体(已知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你的操作方法是在集气瓶中装入45毫升水,盖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入纯净CH4气体直至将水排尽。
【解析】 (4)VCH4=250毫升×18%=45毫升,所以应在集气瓶中装入45毫升水,用排水法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