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同步训练(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同步训练(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0 17:38:24

文档简介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1.茎的主要功能是(B)
A. 支持和吸收氧气 B. 输导和支持作用
C. 防倒伏和制造淀粉 D. 光合作用和输导作用
2.下列植物的茎中,属于攀缘茎的是(C)
3.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A)
A. 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性变化
B. 水分经过树干输送时的侵蚀作用
C. 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叉排列
D. 便于记忆树龄
4.某些植物的茎,如玉米、小麦等,一旦长成就不能加粗,原因是(B)
A. 不再获得营养 B. 没有形成层
C. 植物已经停止生长 D. 形成层受到破坏
5.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B)
A. 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 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生长所需的阳光
C. 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 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6.下列关于草本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茎内木质部不发达 B. 茎内木质部发达
C. 主干明显而直立 D. 茎较粗
(第7题)
7.如图所示是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D代表的结构名称:
A.木质部;D.__树皮__。
(2)图中属于分生组织的是__B__(填字母)。
(3)图中C是韧皮部,内含筛管和韧皮纤维。
(4)在茎中,对茎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__D__。

          
(第8题)
8.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 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 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 靠甲一侧光照强度大于靠乙一侧
【解析】 由图示可知,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
9.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9题)
(1)导管和筛管是高等植物的运输通道。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图__乙__,位于茎的韧皮部(填“木质部”或“韧皮部”)。
(2)技术员给移栽的大树“挂吊瓶”,输液的针头应插入到图__甲__的__导管__中。
【解析】 图中甲是导管,乙是筛管。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1.在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时,实验中不需用到的仪器有(D)
A. 红墨水 B. 放大镜 C. 刀片 D. 显微镜
2.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的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C)
A. 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 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3.菟丝子是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其他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营养。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A)
A. 韧皮部的筛管 B. 木质部的筛管
C. 韧皮部的导管 D. 木质部的导管
(第4题)
4.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现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 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 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 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有2处
D. 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5.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B)
A. 树皮的保护作用被破坏
B. 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 有机物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6.橡胶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集橡胶乳,实际上是切割了__筛管__,从切口处流出橡胶乳。为了增加橡胶乳的产量,切口的位置应靠近橡胶树的__基__(填“顶”“中”或“基”)部。橡胶工人在割橡胶树获取橡胶乳时,一定要深及韧皮部。
7.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
(2)植物体承担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__筛管__。其中导管位于木质部,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纵切枝条,发现越往上越浅,这是因为(C)
A. 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 上面的红墨水随水分蒸发
C. 水分、无机盐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越少
D. 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8.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第8题)
①选取两根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根进行树皮环剥处理,环剥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剥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所示)。
③把它们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剥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根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剥处理,基于的假设是植物体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在树皮中。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不定根的生长情况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9.植物茎中的导管可将根吸收的水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结构。若将植物茎倒置,水分是否依然能向高处输送?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某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切取稍萎蔫、不带叶片的青菜茎14段,分成A、B两等份(通过切割使两组质量相等)。将A、B两组青菜茎分别插入150克水中(其中A组正立,B组倒置;水用保鲜袋密封,以防直接蒸发),置于温度为15 ℃左右的环境中。约14.5小时后,观察到两组个别青菜茎上方切面均有水滴出现,取出A、B两组的青菜茎,称得青菜茎与保鲜袋中的剩余水的质量如下表所示。观察到两组青菜茎整条都变硬挺,且程度相似。
组别
A
B
实验前青菜茎质量/克
66
66
实验后青菜茎质量/克
80
78
实验前袋内水质量/克
150
150
实验后袋内水质量/克
135
137
(1)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中后变硬挺,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__增加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通过实验后,导管中__没有__(填“具有”或“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解析】 (1)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中后变硬挺了,说明细胞吸水,细胞内水分增加。(2)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知,A组(正立)和B组(倒置)对水分的吸收没有明显差别,可见植物茎的导管中并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10.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第10题)
实验甲:将柳树一段茎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浇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小时后测定42K在茎中各部分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实验组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组实验枝条中,韧皮部和木质部都有较多的42K。
(1)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上述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结果A:根部吸收的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的。
结果B: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在叶片上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小时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①将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置于适宜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测14C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解析】 (1)实验甲中结果A发现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说明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的。结果B发现在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韧皮部中含有较多的42K,说明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向韧皮部横向运输。(2)实验乙中对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发现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说明叶片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3)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着手,如利用14CO2作标标,参照实验甲和乙进行设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