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1)
1.叶的结构包括(B)
A. 表皮、叶肉、叶脉 B. 叶柄、叶片
C. 叶柄、叶片、叶脉 D. 叶片、叶肉、叶柄
2.下列关于叶的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B. 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C. 上、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D. 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3.如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D)
(第3题)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长期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在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植物的特征不符的是(D)
A. 具有发达的根系 B. 叶表面气孔较少
C. 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D. 具有较大的叶片
5.下列叶片表皮的特点中,不是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是(B)
A.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B. 表皮细胞由排列紧密的一层细胞组成
C. 表皮上分布着一些气孔
D. 表皮细胞外壁常具有透明的角质层
6.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生活在潮湿、阴暗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
B. 生活在干燥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或小鳞片状
C. 叶的表皮细胞排列非常松散,对叶起保护作用
D. 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
7.如图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第7题)
(1)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图示结构,要选用最薄的切片材料,原因是使可见光能够穿过被观察的物体,以便看清叶片的结构。
(2)图中①是上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光合作用主要在[②]__叶肉__中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通过[③]__叶脉__运输的,氧气、二氧化碳是通过[⑤]__气孔__进出植物体的。
8.通常,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有机物、④无机盐、⑤水蒸气这5种物质中,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的物质有(C)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气态物质如CO2、O2和水蒸气均可由叶片气孔进出。有机物只能在筛管中运输,无机盐只能溶解在水中运输。
9.叶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进而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1)在叶表皮中,排列非常紧密的细胞是叶的表皮细胞,它对叶起__保护__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三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叶片是__乙__。
叶片
表面积/毫米2
体积/毫米3
表皮厚度/微米
甲
292
64
14
乙
144
63
24
丙
593
121
13
【解析】 (1)叶的表皮对叶起保护作用。(2)干旱环境缺水,叶片表面积小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同时叶片比较厚,有利于贮存水分。因此在三种叶片中,叶片乙最适应干旱环境。
10.小江对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叶尖滴水现象进行了探究。
(1)是不是它的叶片没有气孔?小江制作了海芋叶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图甲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③②①④(填序号)。发现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即它可以通过气孔散失水分,滴水现象另有原因。
(第10题甲)
(第10题乙)
(2)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圈环状叶脉(如图乙),其他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腔,环状叶脉中的__导管__(填结构名称)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可见,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__适应__的。
【解析】 (1)显微镜使用的步骤是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其中调焦过程是先眼睛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在提升镜筒的同时眼睛通过目镜观察,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所以题目中的顺序是③②①④。(2)植物体的根、茎、叶内,都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它们连接在一起,使植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可以使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
1.下列是显微镜观察时的四个视野,其中表示蚕豆叶表皮细胞的是(B)
2.葡萄甜美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葡萄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C)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构建植物体
3.移栽树木时,下列措施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C)
A. 进行遮阳 B. 阴天移栽
C. 合理施肥 D. 减少叶片
4.灌溉不久的植物,气孔开闭和蒸腾作用的情况是(B)
A.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加强
B.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加强
C.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弱
D.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减弱
5.如图所示,把两根枝条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其中乙枝条去除部分叶片,两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平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B)
(第5题)
A. 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B. 天平指针向右偏
C. 天平指针向左偏 D. 无法确定
6.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B)
A. 根尖根毛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 根尖根毛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 根尖根毛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 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第7题)
7.在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如图所示),要使水银柱上升速度更快一些,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D)
A. 将叶子摘掉一些
B. 移到阴暗潮湿的室内
C. 换用管径更粗的玻璃管
D. 把该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
8.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若要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则应选择的组合是(A)
(第8题)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裂叶山楂是比较耐旱的植物,观察发现其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有利于降低(A)
A. 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储藏作用 D. 光合作用
10.为探究叶在植物蒸腾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A、B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0题)
(1)该实验的结论是__叶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判断依据是B装置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多于A装置。
(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组①处应滴加等量的__油滴__(填“油滴”或“清水”)。
(3)要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释放二氧化碳,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将其中的透明塑料袋换成__黑__色塑料袋。
(4)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也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先将其放在__黑暗__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掉。
11.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第11题)
A. 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结果
B. 装置甲和丁对照,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 装置乙和丙对照,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 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解析】 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
1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C)
①蒸腾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吸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解析】 当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闭合,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气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故受气孔开闭影响的有: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而⑤无机盐的吸收与根毛细胞和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与气孔开闭无关。
13.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的气孔数)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第13题)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 ℃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颜色深浅的情况。
(1)采用方案__一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
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
【解析】 (1)叶的保卫细胞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2)表皮气孔数越多,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3)在方案三中,叶片上滤纸贴的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因此两张蓝色滤纸都变为红色,且深浅一致。
14.为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科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14题))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根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阻止植物与外界之间的H2O、O2、CO2等气体的交换),A枝条不作处理。
③将3根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小科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气孔数量的关系。
(2)小科通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装置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A
B
C
A
B
C
锥形瓶中的水
a
a
a
a1
a2
a
硅胶胶片
m
m1
m2
m
若要证明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则×100%=99%(用表格中字母表示)。
(3)此实验在控制无关变量上还存在缺陷,请写出一条没有控制相同的无关变量:锥形瓶的体积(或同一植株的三根枝条等,合理均可)。
【解析】 (1)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气孔数越多,蒸腾作用越强,因此蒸腾作用的速率与气孔的数量成正比。(2)植物吸收的水等于锥形瓶中水的减少量,即a-a1,蒸腾散失的水分被硅胶片吸收,因此蒸腾散失的水的质量等于硅胶片增加的质量,即m1-m,所以若要证明植物A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则×100%=99%。(3)小科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气孔数量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气孔,所以要保持单一变量,就需要用相同的锥形瓶、同一植株的三根枝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