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下)习题精练——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3.3-3.4)A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八(下)习题精练——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3.3-3.4)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10: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3-3.4)A
一、选择题
1. (2019·绥化)在一定条件下,5gA物质和7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质。若生成6gC,则生成D的质量是( )
A、5g B、6g C、7g D、4g
2. (2019·湘潭)2019年5月,华为宣布做好了启动备用芯片的准备,硅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成制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 Si+4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l2 B、HCl C、H2O D、SiH4
3. (2019·安顺)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2 8 1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6 X 2
A、反应后X的值为8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4. (2019·新疆)对于化学反应2KClO3 2KCl+3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C、MnO2加快了该反应速率 D、氯酸钾中K、O元素的质量比是39:16
5. 如图所示的装置俗称“万能瓶”,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能达到收集气体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6. (2019·绍兴)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B、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7. (2019?北京)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 B、B C、C D、D
8. (2019·广州)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
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9. 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设计了四个小实验,对它们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只说明了石蕊遇酸变红色,与本实验没有任何关系
B、实验Ⅱ为对照实验,说明水不使石蕊变色
C、实验Ⅲ为对照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使石蕊变色
D、实验Ⅳ为验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而且生成了酸
10.(2019·湖州)镓酸锌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它的化学式为ZnGa2O4(或ZnO·Ga2O3)。镓酸锌在紫外线或低压电子的激发下能发出很纯的蓝光。镓酸锌也是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其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镓酸锌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上述反应中镓酸锌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C、上述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D、在紫外线或低压电子激发下的镓酸锌是一种光源
11.已知丙烷燃烧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A、C3H8 +5O2 3CO2 +4H2O B、2C3H8 +7O2 6CO+8H2O
C、C3H8 +O2 CO2 +H2O D、C3H8 +O2 CO+H2O
12.(2019·淄博)化学学科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下列转化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的是 ( )
A、由单质变为化合物 B、由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
C、由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D、由无色物质变为有色物质
13.(2019·聊城)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4.(2019·杭州)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15.(2019·郴州)一定质量的CaCO3样品高温煅烧,若样品分解了75.0%,则剩余固体中含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53.3% B、71.4% C、59.7% D、34.6%
二、填空题
16.(2019·嘉舟)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室息死亡。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 ,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17.(2019·丽水)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

(1)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
18.(2019·绍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
(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 。
(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19.(2019聊城)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把装置A制取的某气体从装置B的a端通入,B中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单独作为制取该气体的反应物 (填序号)。
A、NaCl B、KMnO4 C、H2O D、CH4
(3)用装置A、C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当装置C中的导管口有气泡 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装置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装置C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什么操作 。
20.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甲烷(CH4)可用作燃料,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2019·益阳)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1)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
(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选择序号填空)。
A、化合物 B、单质 C、混合物
(3)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2.(2019·绍兴)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來,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 _________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23.(2019·广州)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_________,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____?(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4.(2019·德州)在进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前,化学老师预计本次实验共需要收集45瓶氧气,通过计算得知:这些氧气的总质量约是16g。请计算要想制取足够的氧气,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克高锰酸钾?









25.为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粉碎后等分成三等份,交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加热不分解)
①甲同学将样品加热,CaCO3CaO+CO2↑,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12 12 11 8 6.6 6.6
②乙同学将一份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
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③丙同学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B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B瓶增加的质量 0 2 3 4 4.6 X 4.6





(1)甲同学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则在t0至t1时间段,在t4至t5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经过甲、乙、丙同学的计算,发现丙同学测得碳酸钙质量分数明显偏大)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D A B A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C C
二、填空题
16.(1)减小 (2)密度比空气大
17.(1)




(2)化合反应
18.(1)BD (2)氢元素 (3)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
19.(1)锥形瓶 (2)2H2O22 H2O+O2↑ AD (3)连续均匀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0.(1)混合物 (2)CH4 + 2 O2 CO2 + 2H2O
21.(1)分子 3:1 (2)A (3)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参加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保持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2.(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会増加
(2)空气
(3)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4)ACD
23.(1) CaCO3 +2HCl=CaCl2 +H2O+CO2↑
(2)夹紧止水夹 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
(3)横放;长颈漏斗;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
(4)蜡烛一开始持续燃烧,之后熄灭
四、简答题
24.解:设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16g
=
x=158g
答:至少需要158g高锰酸钾。
25.(1)在t0至t1时间段,未达到碳酸钙分解所需温度;在t4至t5时间段,碳酸钙已分解完全
(2)据图可知,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
设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 +H2O+CO2 ↑
100 44
10g x
=
x=4.4g
答: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克。
(3)盐酸(水蒸气)挥发出的HCl被B瓶中的烧碱溶液吸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