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3-31 10: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农业区位的选择
学习目标:
1.识记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说明各种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难点: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
【导】(3分钟)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
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在北方种植?
【思】(11分钟)阅读课本42-46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
(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 。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农业土地 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主要方面 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地形、 、水源等 比较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运输、 、科技等 变化较快
[微思考]
有些自然区位因素既是不利因素,同时也成为有利因素,能否举例说明?
提示 如冬季低温寒冷,对农作物生产是不利因素,但又不利于病虫害越冬,来年病虫害少就是有利因素;地形崎岖多山地,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利于排水,适宜发展林果业。
[微讨论]
1.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条件,说明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吗?
提示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一定是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吗?
提示 在辨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可把农业区位因素分为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但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其决定性的因素,即离开这一因素,此农业生产不能开展,因此它既可以是突出的优势条件,如海南岛天然橡胶生产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充足;也可以是本地区最大的限制性条件,如南疆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 、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 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
(1)生产方式:耕作业和 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 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 和 相结合。
[温馨提示]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分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自主诊断]
1.判断正误
(1)农业区位就是影响其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3)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4)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提示】 (1)×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 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4)× 在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不一定起决定作用。
【议】(7分钟)学生起立讨论,小组集体商议以上问题,或自己思考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
1. 农业区位的含义?
2.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因素?
3. 完成课本43页活动题。
4. 结合案例2,完成46页活动题。
【展】(7分钟)学生激情展示,其余同学根据思考和讨论的结果进行更正、补充或拓展。
【评】(10分钟)
知识点(一)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结构的转变
二、农业区位选择
1.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在进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时,常涉及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判断,下面结合实例对其分析如下:
(1)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那么,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了,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2)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只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是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而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使该地能够进行粮棉生产,当地水源就成了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判定角度 典例分析 主导因素
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 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 水源
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 热量
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 气候
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 土壤
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 地形
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 土壤
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 气候
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 市场
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 保鲜技术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地区
花生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的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和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园艺业>饲养业>粮棉生产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种植等应布局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离城镇较近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3)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区位 城市的发展,新兴工矿区的出现,城区和工矿区周围将重点生产蔬菜、肉、蛋、奶等,并发展园艺业
市场需求量 供不应求时,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
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弱,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政策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对农业区位产生影响
知识点(二)
一、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 内容
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标志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形成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及区位因素
1.生产特点
分布 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 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有很大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
不利条件 水源和灌溉问题
解决措施 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2.区位条件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平坦开阔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3.发展措施
东水西调;围栏放牧、划区轮牧;改天然草场为半人工草场;播种豆科牧草并施肥;牧草与作物轮作。
【检】(2分钟)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
解析:1.C 2.B 3.A 第1题,该地区有香蕉、水稻等作物,最有可能位于雷州半岛。第2题,该区域修筑河堤,开挖鱼塘,发展立体农业,对地形与水分条件进行了改造。第3题,随海拔的变化,热量、水分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4~5题。
4.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河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4.D 5.A 第4题,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作物除了供牲畜、家庭消耗外,还要面向市场,排除①②;又由于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有生产上的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④正确,即D项正确。第5题,因该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因大量引用河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盆地因引水漫灌,极易造成盆地土壤盐碱化。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8.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解析:6.A 7.D 8.B 第6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不会影响早熟。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可以提前收获,因此A项正确。第7题,增加棉花品种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第8题,阿拉善高原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机械化作业可缓解劳动力缺乏问题。















——————— 教材答疑 ———————
[教材P43活动]
1.水稻好暖喜湿,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区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水稻将无法生长。
2.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丘陵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地区的耕作活动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缓坡适宜发展人工草地或果园。地势较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易出现洪涝灾害,可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殖业。以上各种农业类型共同形成了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主要说明了市场和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的收益是逐渐增加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价格、需求变化的影响外,还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教材P44活动]
1.(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在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首先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主要用途等方面的问题,然后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分析市场和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教材P46活动]
1.略。
2.归类如下:
自然 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社会 小麦—牧羊区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实行“牧者有其地”政策,靠近主要公路、运输便利
经济 开发金矿,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
科技 机械化水平高
3.农业地域是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等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支持是混合农业形成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措施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