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下)习题精练——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3.3-3.4)B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八(下)习题精练——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3.3-3.4)B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31 10: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3.3-3.4)B
一、选择题
1.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CO2不能燃烧 B、CO2能与水反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D、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2. (2019·怀化)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物质种类 C、分子数目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3. (2019·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
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4. (2019·衢州)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氢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5. 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能够吸附空气中甲醛等有害气体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钛酸(H4TiO4)属于氧化物
B、正钛酸分解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正钛酸由钛、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4TiO4TiO2+2H2O
6. (2019·天水)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x=2 B、d是催化剂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7. (2019·济宁)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KClO3KCl+O2↑ B、2KClO32KCl+3O2↑
C、2KClO32KCl+3O2 D、2KClO32KCl+3O2↑
8. (2019·昆明)银器发暗是因为形成了黑色的Ag2S。欲使银器变亮,可先用洗衣粉洗去表面油污,再把它和铝片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共煮,至银器恢复银白色时,取出银器,用水洗净即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6Ag+2Al(OH)3+3X↑,X的化学式是( )
A、H2S B、SO2 C、SO3 D、O2
9. (2019?攀枝花)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此装置制取氧气 B、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用此装置收集氢气 D、用此装置收集氧气
10.(2019·乐山)“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 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稀有气体
11.(2019?青岛)如图是某些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图示反应关系的是( )

A、2CO+O22CO2 B、N2+3H22NH3
C、C+O2CO2 D、2Mg+O22MgO
12.(2019·安徽)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13.(2019·台州)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14.(2019·衡阳)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4.8 0 0.4 0
反应后质量/g 0 2 7.2 9.2 a
A、表中a的值为2.8
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
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5.(2019·怀化)将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X。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苯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的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6.6 2.7 m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等于4.0 B、X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X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3:1
二、填空题
16.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某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琳烧,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1)CH4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2CO2,CH4+2O2CO2+2H2O。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的CO与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
17.小柯用甲图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于是,他对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如图乙,装置气密性良好),你认为他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阐述理由: 。

18.(2019·衢州)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__________装置。
(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19.(2019·哈尔滨)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表示元素概念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1 )1869 年,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根据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写出氧元素的核外电子数________。
(2 )1783年,拉瓦锡设计了电解水的实验, 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五行说 ” 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不可分的,阅读上述资料,分析“ 五行说 ” 不成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储存时,部分NO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2。与NOx(如NO、NO2)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还原时,存在如下反应:
?5CO+Ba(NO3)2N2+BaO+5X
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2.(2019·温州)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 。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 。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 。






23.(2019·衢州)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 】
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 ? =4HNO3)分析与评价:
(1)步骤IV中的“?”处应填__________。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1/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4.(2019·杭州)工业合成氨的相关反应式为:N2+3H22NH3
(1)合成氨的原料气中可以通过分离空气直接得到的是 。
(2)当前,原料气H2可用天然气来制取,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CO2。有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不生成CO2的新方法来制取原料气H2。若需要合成8.5万吨氨,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气H2可以减少排放多少万吨CO2?

















25.如图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三个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药品的利用率和对气体的控制等角度来考虑,三个装置中选择丙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
(2)要制得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 收集。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3)用注射器取过氧化氢溶液50mL(密度约为1g/mL),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MnO2,按图丙装配好仪器并称量,总质量为147.6g,当将50mL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注入锥形瓶中直到无气体放出为止(假定过氧化氢已完全分解,水蒸气逸出忽略不计),称得该装置的总质量为146.0g。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A D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D D B
二、填空题
16.(1)3:1 (2)CH4(或甲烷)
17.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气球体积变大,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增大,天平不再平衡
18.(1)C (2)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19.(1)

(2)每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
20.(1)8 (2)2H2O2H2↑+O2↑ (3)水可以进一步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1.(1)BaO (2)CO2
三、实验探究题
22.(1)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部聚积并逐渐下沉
(2)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
(3)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
23.(1)H2O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升高。
(3)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四、简答题
24.(1)N2(或氮气)
(2)解:设需要H2的质量为m。
N2+3H22NH3
6 34
m 8.5万吨
m=1.5万吨 少排放CO2的质量=1.5×5.5万吨=8.25万吨
25.(1)更准确控制药品的滴加速度和节约药品
(2)A
(3)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47.6g-146.0g=1.6g
设H2O2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H2O2%==6.8%
答:该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6.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