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选修三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件(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1 21:3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选修三专题一


01

战争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殖民扩张,很快将世界瓜分完毕。


01

战争背景
材料 它们(欧美国家)政治制度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国、法国和美国有着在管理国家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民选议会和民主形式的政府。而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名义上也拥有议会,但是前者的权力实际上集中在首相和皇帝手上,而后者的选举权仅仅局限于富有阶层。至于俄国和奥匈帝国,沙皇和皇帝完全是专制的独裁者,杜马和议会纯粹是一种摆设 。
—— 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政治制度的差异


01

战争背景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经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政治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皇上(威廉二世)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德国宰相贝特曼·霍尔维格


01

战争背景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
德国啃食世界(图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英德矛盾
不断加剧


01

战争背景
材料3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1870~1871年普法战争,普鲁士(德国)获胜,并统一德意志。法国割让阿尔萨斯与洛林;赔款五十亿法郎。


01

战争背景
(1)1879年 德奥同盟(反俄)
(2)1882年 意德奥三国同盟形成
(1)1892年 法俄结盟, 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2)1904年 英法结盟,英国开始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3)1907年 英俄缔结条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01

战争背景
疯狂的扩军备战


01

战争背景
火药桶——巴尔干地区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东南门户。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是帝国主义竞相掠取的战略物资。因此,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剧烈争夺的场所。

这里多民族聚居,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经常发生纠纷。长期以来,又受土耳其的统治和奴役,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01

战争背景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检阅军事演习。演习以靠近该地区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因而激怒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1914年6月28日,在检阅军事演习后,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01

战争背景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
德国
俄国
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于7月26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于8月1日中午向俄国宣战。8月3日下午6时1刻向法国宣战。
于7月30日开始总动员。
从8月4日夜11时起,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英国
法国
8月1日下午4时3刻,法国宣布实行总动员。



战争原因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3.直接原因(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01

战争背景

随堂练习
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C


02

战争过程
运送士兵的德国军列
“去巴黎吃早饭!一刺刀挑死一个法国人”
材料一: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的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兴奋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


02

战争过程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决定)
英、法、比←→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02

战争过程
德国计划实施施里芬计划:集中兵力于西线,经过比利时先打败法国再打垮俄国。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
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8周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一)第一阶段 1914年


02

战争过程
(1)重心:西线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法国境内)1914.9
①国家:德国→英法
②特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③结果:施里芬计划破产,1914年底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3天后,他被撤职。

(一)第一阶段 1914年


02

战争过程
(2)东线:俄国攻入东普鲁士等地,德国陷入两线作战
蒂尔西特镇火车站的德国伤兵,一九一四年。
士兵奔赴前线,一九一四年。

(一)第一阶段 1914年


02

战争过程
日本
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
9月2日至9月7日,日军完成了在龙口地区的登陆。
10日到平度,12日抵即墨,13日达胶州。
至10月6日,日军进占济南车站,占领了胶济铁路全线。
11月10日,占领青岛。
“二十一条”

(一)第一阶段 1914年


02

战争过程
1915 年,德军把主攻方向转向东线,企图首先打败俄国,以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5 年,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东线

(二)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02

战争过程
1916年成为关键的一年,重心回到西线,但仍未分出胜负,向协约国有利方向发展
①凡尔登战役(法国) 1916.2-1916.12
a.双方:德→法
b.战略目标:德国准备碾压法国,使其退出战争
c.特点: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持续时间最长;德国运用了飞机、飞艇、毒气弹等新式武器
d.结果:法国站稳脚跟,德国兵力开始衰落
凡尔登战役前后历时10个月,德、法双方共计投入125个师,约239万余人,伤亡75万人。因而,这一次战役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法国作家巴比斯《战火》

(二)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02

战争过程
②索姆河战役 1916.6-11
a.双方:英法→德
b.战略目标:为了牵制德国,支援凡尔登
c.特点:一战中规模最大、伤亡最大的战役;未能决出胜负;英国首次使用坦克;消耗战,被称为索姆河地狱
1916年成为关键的一年,重心回到西线,但仍未分出胜负,向协约国有利方向发展
英军的Mark I 坦克

(二)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02

战争过程
③日德兰海战 1915.5.31—1916.6.1
a.双方:德→英
b.性质: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
c.结果:英国舰队损失大于德国,但英国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1916年成为关键的一年,重心回到西线,但仍未分出胜负,向协约国有利方向发展

(二)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02

战争过程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材料一: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尔逊总统当天就声明中立。8月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材料二: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249亿2千万美元,1919年为639亿7千万美元,增长156.7%。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迄1919年,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一百亿美元,成了二十个国家的债主。它还把世界黄金储备的40%掌握到了手里。
利用中立,扩大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中美参战,俄国退出一战,同盟国瓦解,一战结束

02

战争过程
美国参战
材料一 德国于1917年早些时候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到美国的商业海运,1917年1月17日,德国密报德驻墨西哥公使,称支持墨西哥收回19世纪中期与美战争中失去的土地。2月15日,这份密报被英国情报局破译并传给美国政府,威尔逊知道后认为这是对美国的侮辱和挑衅。美国新闻界将电报公布后,全国一片哗然,反德风浪席卷美国。
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
美国总统威尔逊
美国参战主要原因:分享胜利果实,凭借经济实力,夺取世界霸权
影响:大大增强协约国的实力,推动战争进程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02

战争过程
中国参战
段祺瑞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以工代兵”,派出了14万劳工到欧洲战场。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02

战争过程
中国参战
法国一战华工墓地
  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法国福煦元帅

中国劳工旅作出的巨大贡献很大程度上被公众遗忘,因此在纪念一战结束百年之际,我们应该提高对他们作出的非凡贡献的认识。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02

战争过程
俄国退出一战
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和平法令
2)标志:1918.3苏俄与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3)影响:加速了一战结束,鼓舞了欧洲各交战国人民的反
战运动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02

战争过程
同盟国的瓦解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1.过程
①1918.3-7 德国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被击退
②1918.7 协约国开始大规模反攻
③1918.9—1918.11 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相继投降;奥匈帝国解体,投降;
④1918.11 德国出现十一月革命
基尔港水兵


02

战争过程
一战结束

(三)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签署停战协定。
福煦车厢

随堂练习
2.1917年3月,严复撰文指出:“若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这反映出严复( )
A.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B

03

战争影响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在人力物力上占优势;
2.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施里芬计划低估对手的实力;
3.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矛盾,同盟国内部的矛盾更为明显;
4.国际力量不利于同盟国,日美加入协约国,意倒戈;

03

战争影响
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强盗的帝国主义战争。
——列宁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
参战国家 30多个国家
战场范围 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战争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局部: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塞尔维亚VS奥匈、比VS德

03

战争影响
(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历时 涉及国家 卷入人口 战死人数 伤残人数 饥饿瘟疫而死 直接经济损失

4年零
3个多月
3400多
亿美元
2000万
1000万
15亿
31个
1000万

03

战争影响
(二)改变了国际格局
材料一 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 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
——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1.欧洲衰退
①欧洲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受冲击
②欧洲四大帝国瓦解(俄、奥匈、德、奥斯曼)


03

战争影响
(二)改变了国际格局
材料二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踢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2.美日崛起
①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对国际事务影响力越来越大
②日:农业国→工业国,债务国→债权国

03

战争影响
(三)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03

战争影响
(四)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
中国的五四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03

战争影响
(五)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反战、和平思潮兴起。
材料四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03

战争影响
(六)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军事理论的革新
潜艇
坦克
飞机

03

战争影响
(七)妇女地位提高
一战期间女性被雇佣去制造弹药
英国女权运动领袖爱米琳·潘克赫斯特在演讲
1917年,俄国赋予女性选举权;1918年2月6日,英国满30周岁的女性获得选举权;1919年,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1920年美国给予女性选举权。

随堂练习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但客观上又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例如,战前法国士兵的服色比较鲜艳,随着战争的发展,换成了新式的为战壕战量身定做的军服。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率先采用新式武器坦克
B.大战后期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流程的改进
D.战后英法美建立了国联,倡导集体安全,具有进步意义参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