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植物与土壤(实验探究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题型专项突破(浙教版)
一、实验探究题
1. 将一片新鲜叶子从一盆植物上取下,如下图所示,拴在一根灵敏弹簧上,通过指针从尺上得出读数,找出叶子重量的变化。
(1)4 h后,指针位置将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主要是由于叶子中什么生理变化引起的?_____ 。
(3)如果用凡士林对4片相似且重量相等的叶子进行不同处理,得到结果显示如下(尺子已经调校,得出的单位是g):从上述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的处理 重量改变
不涂凡士林的叶子 1.9g
叶上表面涂凡士林 1.7g
叶下表面涂凡士林 0.3g
叶两面都涂凡士林 0g
2. 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阻止植物与外界之间的H2O、O2、CO2等气体的交换),A枝条不作处理。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___ ____的关系。
(2)小明通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装置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A B C A B C
锥形瓶中的水 a a a a1 a2 a
硅胶胶片 m m1 m2 m
若要证明植物A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则_ _×100%=99%。(用表格中字母表示)
(3)此实验在控制无关变量上还存在缺陷,请写出一条没有控制相同的无关变量。
3. 如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
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
(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 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相同、不同)。
(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 (相同、不同),该部位称为 。
4.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可用作农作物的肥料,其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直接施用易被植物吸收,存在一定的风险。某科学研究小组开展生物质炭对污泥中PAHs含量的影响、含生物质炭的污泥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研究。将污泥、含一定量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来栽培黑麦草,若干天后分别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见下表。
组别 1 2 3
测定项目 红壤 红壤+污泥 红壤+含一定量生物质炭的污泥
每千克土壤PAHs含量(微克) 527 1079 765
每盆黑麦草干重(克) 1.7 2.3 2.7
每千克黑麦草PAHs含量(微克) 401 651 428
(1)本实验通过测定________了解黑麦草的生长情况;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该实验除选取数量较多的黑麦草进行实验外,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5.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须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物质含量变化
K元素 X Y ………..
甲 较弱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强的光照 m2 n2
(1)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2)【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处理不正确的是 .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 m1:n1和m2:n2两个比值
C.比较(m1﹣m2):(m1+m2)和(n1﹣n2):(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3)【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_________ 来进行实验;
②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谈谈你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的认识? _________
6. 某班同学在“研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时,经过讨论,提出了三种假设:
①地下水位高,则植物根系分布浅;
②地下水位低,则植物根系分布浅;
③地下水位高低与植物根系分布无关。
他们采用实验室栽培的方案来检验假设,请根据该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
(1)选取的8株栽培植物应有什么要求?其目的是什么?
(2)4只栽培容器的液面保持高水位,而另4只容器的液面刚刚接触到根尖最前端,其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的结果是高水位栽培的根系比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长度短,则该实验结果支持了假设 ;若要支持“地下水位低,则植物根系分布浅”的假设,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如果实验结果显示8株栽培根系长短都一样,则实验结果支持了假设 。
7. 小英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份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一种正确的组合: .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养分,该同学为了验证镁离子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之一,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 ;理由是 .
8. 有研究者设计了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组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12支试管,分成六组,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a1、b1试管 中蔗糖溶液浓度为0.0125M,a2、b2试管中为0.025M,a3、b3试管中为0.05M,a4、b4试管中为0.1M,a5、b5试管中为0.2M,a6、b6试管中为0.4M(M为溶液浓度单位);
②给植物叶片打洞,取得相同叶圆片若干,在a1~a6每一试管中加入等量小圆片,放置15分钟,期间摇动数次;
③再往a1~a6试管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结晶,轻轻摇动,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该过程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
④用特制的滴管依次从每组的a试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滴管伸入对应的b试管的中部轻轻放出一滴溶液,如图,观察该滴蓝色小液滴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在下表中。(说明:如果a管中溶液浓度变大,取出的蓝色小滴将在相应的b管溶液中下沉;如果溶液浓度变小,蓝色小滴将上浮;如果溶液浓度不变,蓝色小滴将均匀扩散)
组别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浓度 0.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蓝色液滴运动方向 下沉 不动 微微上浮 微上浮 上浮 明显上浮
请分析以下问题:
(1)本实验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 ? ? (选填“吸水”或“失水”);实验中,若a中取出的蓝色液滴在相应的b试管中下沉,则叶圆片在a试管的蔗糖溶液中发生了 ? (选填“吸水”或“失水”)。
(2)若发现这6组的实验结果是蓝色小滴均上浮,实验应如何改进?? ? ? 。
(3)实验结论: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浓度为 ? ? 的蔗糖溶液的浓度。
9. 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__________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__________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
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 。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11.右图显示的装置用作比较一带叶枝条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失水速率。在每一光强度下,气泡最初及最终的位置记录如下表。
光强度 气泡的最初位置(mm) 十分钟后气泡的位置(mm)
10 0 15
20 2 22
30 l 26
40 3 35
(1)实验进行时,带叶枝条 使气泡移动。
(2)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光强度对失水速度(气泡每分钟移动的距离)有何影响?
(3)在每一组实验开始时,应如何操作才能使气泡回到0~3mm之间?
12.在探究“植物体水分的散失”时,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A、B、C三个量筒,放在室内阴凉处。A 中不放植物,B、C中各放一个生长状态相同的天竺葵枝条,B去掉所有叶片,C保留所有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加水至100毫升。晚上8时记录液面的刻度,连续5天。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
组别 液面刻度(毫升)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B 94 96 90 97 92
C 60 62 50 64 60
(1)在五天中,每个量筒每天散失水分的量是不一样的,由此推断气温最高的是第__________天。
(2)在探究天竺葵的茎散失水分时,应选取的实验组别是__________。
(3)量筒C第五天通过叶片散失的水分是__________毫升。
(4)如果要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应分别计算A、B、C三个量筒五天测量的数据的__________,然后进行比较。
(5)根据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倾斜角度 实验次数 流经距离(厘米) 流经时间(秒) 平均时间(秒)
10° 1 60 3.8 3.8
2 3.7
3 3.8
20° 1 2.3 2.3
2 2.2
3 2.5
30° 1 1.3 1.3
2 1.3
3 1.2
为了研究水流动快慢与坡度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为了解决测量时水的流动位置难以确定的困难,他们往水中加入泡沫粒,以泡沫粒的运动显示水的流动过程。以下是他们测量和记录的相关数据:(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 来比较水流快慢的。
(2)合理的实验操作能帮助我们获得更科学的结论。上述实验中,以下变量保持不变的有 。(可多选)
A.管道中的水流速度 B.水在管道中的流经距离
C.管道的倾斜角度 D.软管口的出水速度
(3)据科研发现,水流速度越大,对土壤的侵蚀力度就越大。并结合本实验的结论,可以确定下列图中D地区土壤侵蚀最严重,你认为理由是: 。
SHAPE \* MERGEFORMAT
14.某生物实验小组做“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用干湿计在某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分别测量裸地、草地、灌木丛的湿度,每地测3个地点,并求出平均值。
早晨 中午 傍晚
裸地 68% 18.5% 45%
草地 73% 38% 51.3%
灌木丛 81.3% 45% 65.3%
(1)为什么每个环境要测3个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次测量的数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当天有雾,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图一、图二表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请说出图一、图二表达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图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编自12届生物竞赛)有的植物能否开花和日照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唐菖蒲必须在每日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环境下才能分化出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长日照植物。一品红和菊花在夏季长日照环境下只生长,不能分化花芽;人秋以后当每天的日照时间缩短到12个小时以后才能分化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短日照植物。前苏联科学家M.H.Chailakhian用菊花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刺激的器官。下图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掉菊花顶端的全部叶子,①②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③④植株的顶端和下部带叶的部位分别接受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 。
(2)根据实验请提出一条让菊花夏天开花的方法 。
(3)模拟“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②植株产生的开花刺激对①植株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_
预测实验结果: _
第04章 植物与土壤(实验探究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题型专项突破(浙教版)(参考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1. (1)上升;(2)蒸腾失水;(3)水是从叶面的气孔蒸发的,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
2. (1)气孔数量 (2)
(3)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植物生命活动强度)(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 (1) 不能 、 该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只考虑B曲线只能得到积累量的数据,积累量不等于吸收量。
(2) 低 、 主动运输 、 减少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氧时根细胞呼吸作用降低,产生能量减少 。
(3) 能 、 不同 。
(4) 相同 、 成熟区(根毛区) 。
4. (1)每盆黑麦草的干重
(2)生物质炭能降低对污泥中PAHs含量;含生物质炭的污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
(3)换其它品种的农作物(植物)进行重复实验。(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 (1)除K以外的P、Ca、Mg、Fe等中的任意两种 (2)C
(3)叶片数目 这次探究虽然不能支持假设,但对他们的实验设置能力是一次锻炼
6. (1)生长旺盛的同种栽培植物 控制变量。
(2)形成对照实验,使现象更明显。
(3)① 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比高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长度短 ③
7. A与D(或B与C) 光照强弱(或多少)对两组植物生长的影响 不合理 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8. (1)吸水 吸水(2)配制浓度更低的蔗糖溶液重新实验 (3)0.025M
9. (1)水土
(2)大气
(3)植树造林
10.(1)设置对照
(2)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大于
11.(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2)随光强度增加,枝条失水速率增大
(3)打开开关,使水从储水器流下,推动气泡向右运动(回零)
12.(1)三
(2)AB
(3)32
(4)平均值
(5)植物件的茎和叶都能散失水分,但叶是散失木分的主要器官。
13.(1)水流过60厘米管道(或水流过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写出“水的流经时间”给2分;写“平均时间” 不给分)
(2)B.D.
(3)由实验结论和已有知识可知,在降水量越大,坡度较大且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区域,水流速度越大,其土壤被侵蚀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求理由必须说出降水量、坡度及植被覆盖率对水流速度的具体影响,写出两点给1分,三点得2分)
14.(1)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的影响。
(2)不能。有雾湿度大,影响实验准确性。
(3)①草地在一天中相对湿度的变化:早>晚>中 ②同一时间内的相对湿度:灌木丛>草地>裸地
15.(1)叶
(2)减少菊花在夏天的光照时间
(3)第一步:将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的②枝条的切口上,或切取一小段②植株带叶枝条放(倒)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取另一块不放在②植株上的琼脂块作对照 第二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第三步:将另一①植株的枝条在叶腋处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实验结果:第二步处理的植株开花,第三步处理的植株不开花。
软管
管道
倾角
铅垂
铁 架 台
烧杯
接水龙头
▲
表示降水量
表示坡度
表示植被覆盖率
A B C D
PAGE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