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二节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那些天,旅游的日子
相信大家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请你谈一谈你在旅游中的感受?
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也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旅游者的合理行为对于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和大量游客的到来也使许多景区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和小伙伴惊呆了!!!
西湖游客井喷首次突破百万人次、九寨沟交通瘫痪游客滞留、17.5万人逛故宫出现人海景象。
设问:大量的游客到来 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1)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旅游商业活动,导致不适当地使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失调。
1.环境破坏
被捕杀的藏羚羊
(2)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会使文物古迹受到破坏。
韩国游客过多压垮朝鲜金刚山铁桥
过多的人流,使一些路面和台阶磨损严重。
众多游客的脚踏会损害文物古迹。
1.如我国的万里长城长期以来由于大量游人的攀登,造成挤踏破坏,很多地方已受到严重损害;
2.北京的故宫由于游人川流不息,碰肩抵足,曾将大殿内的金砖踩出凹坑,广场和通道的金砖也损害得很厉害,有人估算,故宫铺地的“金砖”,每年磨损达10~20毫米;
3.颐和园蜿蜒700余米的彩饰长廊,路面的砖,几年就要更换一次。
大量的游客使石窟加速风化
旅游活动难免使黄山植被受损
你注意到了吗
(3)对旅游环境的破坏:发展旅游业会对旅游环境施加影响。
失德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除了眼看、耳闻、鼻嗅之外,还有在古树、碑刻、石头等上刻字画画的不良习惯。刻字留念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游客恶习,不仅破坏景观,而且会影响一些植物的生长,降低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比如,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的岩壁上,本可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却常可见到“××到此一游”,或“×爱×”的心型图案,给人大煞风景的感觉。再如,我国黄山风景区非常盛行同心锁,情侣买来同心锁挂在树木旁的铁练上,可怜的巨树身上围绕成串的金属,古木参天的天然意境也全然被破坏了。
游客在旅游区内乱写、乱画、乱刻,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直接的破坏。这是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是游客缺少社会公德而任意胡为,是应当被摈弃的行为。
2.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当地居民及旅游者。
一河滩上,塑料袋等垃圾“遍地开花”
农历初八,蟠龙庵的庙会,感觉一路被围的水泄不通,全市摊点,最不能忍受的是蟠龙庵门口不远处的生活垃圾臭气熏天没人管。
中秋过后,三亚3公里海滩散布50吨垃圾;国庆一日,天安门地区扫出近8吨垃圾;高速公路拥堵过程中,随手扔的垃圾满天飞……在节假日,游客乱扔垃圾的陋习集中现身,促人三思。
大量的旅游者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伴随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日益频繁,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对当地居民来说,这种不适和矛盾会更明显。如当一个旅游区出现游客过度拥挤现象时,或者游客行为太过粗鲁以致于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居民就会产生抱怨的情绪,常会听到的抱怨有:个人隐私曝光、停车场不足、塞车、拥挤、噪音、环境变脏、垃圾增多、当地物价上涨、小偷变多等。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大量的游客到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
【温馨提示】 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或破坏,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我们每一个普通游客的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案例2“九寨沟的水土流失”
人民网讯?“十一”黄金周期间,四川九寨沟景区客流量创历史新高。10月1日至7日,九寨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7454?人次,同比增长79.44%,实现旅游社会收入3,8152.61万元,同比增长157.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794人,同比增长113.06%。同时,九寨沟精品旅游村寨接待游客6500余人次,旅游收入预计达130万元
思考
1、游客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如由于游人过多,足踏、呼吸、体温、触摸等,使我国的三大石窟和北京故宫的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游人踩踏使黄山和九寨沟的土壤板结、植被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并造成水土流失。
同时,由于游人过多也带来旅游废弃物排放量增加,如旅游垃圾、生活废水等,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如九寨沟的水体富营养化。按照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大致有三类,即直接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这些负面影响轻则损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降低旅客的旅游满意度,导致旅游经济滑坡;重则造成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被破坏,从而丧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1.上述现象和案例说明旅游活动中游客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对旅游发展有何危害?
(1)可行:故宫与九寨沟是人类宝贵的遗产,对它们进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限制会减少人为损坏,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2.为控制游客数量超载,许多旅游区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例如故宫要求游客购买专门的鞋套以保护地面,九寨沟提高门票价格等。你认为这些措施是否可行?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2)不可行:这些限制措施不但不会减少损坏,反而会由于减少游客数量,使旅游区保护和管理运转的资金,妨碍对旅游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另外,这样消极的限制性对存在经济条件差异的旅客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建议:对旅客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环境建设,可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游客加以疏导等。
做个生态旅游者
1、生态旅游
(1)定义: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2)特点:
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功能:
具有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
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是“保护旅游对象”,也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与现代普通旅游的区别:
(1)特点不同。
生态旅游以认识自然、维护生态环境为特点;普通旅游是将食、宿、行、游、购、娱贯穿于旅游活动之中。
(2)目的不同。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普通旅游强调消遣和娱乐。
(3)对游客的要求不同。
生态旅游要求游客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提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尽其所能。
(4)结果不同。
生态旅游保护了自然环境,维护了当地人民生活,体现了旅游资源与人的和谐,而现代旅游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
案例3:倡导旅游者参与旅游环境建设
旅游者与旅游区
之间建立劳务旅游
关系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阅读: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
1.什么叫劳务旅游关系?建立旅游关系如何使游客承担起生态旅游的双重责任?
劳务旅游关系是旅游者在旅游区个人付出劳务,一方面赚取旅费以延长逗留时间,游览更多地方;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工作可以融入当地社会和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旅客通过与旅游区建立劳务旅游关系,使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护,不至于因为旅游的开发导致当地人文、自然环境的破坏。
2.在珠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有特点?
珠峰地区气候寒冷、干旱,旅游废弃物分解难;清理困难。丢弃在高海拔地区的废弃物,除非组织专业登山队员,否则很难清理。
3. 你还知道国内外在加强旅游者参与当地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其他做法吗?
旅游者在清扫林中休息点落叶
日本的旅游业相当发达,旅游景点众多,但是在日本的旅游区里基本上看不到人为的建筑物,有的只是古老的木桥、木亭,窄小的用木头或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游人走在其间,心里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日本人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保护自然的原有景观就是保护旅游产业持续长久发展的道理。近几年日本已经开始拆除大部分旅游景点里的自动登山揽椅,原因是日本全体国民认为在大好河山里人为地添加人工要素,影响了原有自然景观的特有性,失去了旅游的价值。在日本的旅游区里根本看不到聚餐的游客,“只看不吃”是他们的宗旨,你只会看到对旅游景点品头论足,拍照留影的游客。还有就是手里提着垃圾袋的游客,几乎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是义务“清洁工”。
阅读
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
生态旅游对游客的要求:
1.在参观一个地方之前,要了解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点。
2.尊重访问目的地的文化,不要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人,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3.不接近、不追逐、不投喂、不搂抱、不恐吓动物,参观野生动物时,不要穿鲜艳的服装。
4.不采集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样品。
5.不购买、不携带被保护生物及制品。不丢弃垃圾、不污染水土。去特殊地区要备用具,将垃圾带回。
6.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
我们应该做到:
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破坏旅游资源和环境
污染旅游环境
对旅游的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
做个生态旅游者
课堂小结
1.下列旅游不属于生态旅游范畴的是 ( )
①游览上海“东方明珠”
②海边渔村旅游
③欣赏大兴安岭森林景色
④参观革命圣地延安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D
巩固训练
2.生态旅游的一大特色是“保护旅游对象”,下列旅游行为中与此相符的是 ( )
①旅游交通工具以汽车为主 ②在旅游区中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以丰富旅游景点 ③旅游的接待设施以小巧为主,并掩映在树丛之中
④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有的废物应丢入垃圾箱中,以确保土壤和水不污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D
3.海口为生态化城市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处临海,水源充足 ③起步晚,规划较好 ④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⑤经济基础好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城市特色是城市本质的表现,是城市景观艺术和居民精神气质的统一,城市特色主要受自然背景、社会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三个要素制约。
D
4.苏州成为旅游特色城市是因为( )
A.交通发达,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B.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C.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D.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
D
谢谢